華文網

混亂的吊裝行業,路在何方?

淺談吊裝人

一、吊裝市場

2000年至2008年整個吊裝市場處於良性,2009年開始,三大廠家不斷放寬銷售政策,一直放寬到買白菜的錢可以買回一台吊車,各種車型如潮水般擁向市場,發展了一大批的吊車經營戶。

任何行業都是如此,一旦一擁而上,就是災難的開始。2012年開始,市場開始對供求關係給出答案,很多吊車經營戶出現經營異常,還不起按揭,廠家到處拖車,收車。2017年初,市場又給了一個假信號,讓吊友們又感覺到黎明即將到來,然而只是曇花一現。2017年底,信號再次出現,不知這次又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二、吊裝人的痛苦

1、生產廠家無情:一旦你出現苦難,決不會雪中送炭,只會落井下石(惡意除外)。

2、廠家無計畫的賣車:廠家為了去庫存,做出漂亮的財務報表,採用了一系列誘人的條件 ,將吊車批量批量推向各大城市。大大超過市場的承受力。最後把一大批原本優質的吊裝公司做死了。

2、吊車的不保值:各大廠家對吊車生產的無標準化生產是讓吊車快速貶值和淘汰的根本原因。

例如,前幾年的100噸吊裝性能比不上現在的80噸,現在的100噸相當於前幾年的130噸,並現在的100噸比前幾年的100噸價格低得多。又例如,現在的25噸接近以前的50噸吊裝性能,直接大大削弱以前25噸的市場優勢;再例如,這個廠家生產80噸,另外一個廠家就生產90噸;你生產90噸,我就生產100噸,就這樣110噸,120噸,130噸……,25噸,30噸,32噸,35噸……等等各種噸位花樣百出。
我們要知道,噸位拉得越近,每個噸位的市場份額就會越少。就這樣,快速的更新換代,快速的貶值,無標準化生產,把吊車人幾年辛苦掙的錢給無形吞掉,辛苦拼打出來的市場無形地削弱,並讓你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感覺。

三、吊車人自己的問題

1、吊車人的不理智:很多吊車人就好比中國的散戶股民,散戶股民看見大盤有點回升就買進,不對市場和經濟形勢作任何分析,結果大盤只是一個小回檔,很快就繼續下跌,辛苦掙點錢就這樣送給了機構。其他行業也如此,市場一旦有點回暖就馬上跟進買車,不會對市場,風險,成本回收等作任何分析和評估。

2、吊車人不團結,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因為這個原因,在中國的整個吊裝行業裡,很難發展出一個集團化的大型吊裝公司。各位又苦又累又掙不到錢的吊車老闆們,我們這個行業應該怎麼走,才能讓自己的投資和付出得到合理的回報,望大家獻計獻策。

——貼吧 x鈥哹鈥唞鈥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