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里相送好家風!德清新編越劇《遊子吟》情動京城!

謝幕時,全場觀眾紛紛起立,掌聲久久不散。

這是4月25日晚的北京,國家大劇院座無虛席。一台來自千里之外江南的大型新編越劇《遊子吟》,讓在座的近千名北京市民不僅欣賞到了母子情深的經典故事,

還經歷了一次好家風的洗禮。演出現場,他們用感動的眼淚,詮釋了《遊子吟》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幕後 歷時三年打造文化大戲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越劇是南方劇種,只是在江浙滬一帶比較流行。其實,在北京,喜愛越劇的觀眾並不少,

還有很多越劇愛好者發起組織的民間團體。一位現場觀看演出的北京越劇迷說:“與北方群眾基礎最廣的京劇相比,越劇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它的表演追求細膩,重視舞臺上的美感,總會讓人想起美麗的江南。”

受到北京戲迷歡迎的新編越劇《遊子吟》,確實是地地道道的“江南產”。這台由中共浙江德清縣委、縣政府和浙江越劇團聯合打造出品的文化大戲,以傳唱了千年的詩歌《遊子吟》為創作背景,

以浙江德清籍的唐代著名詩人孟郊與其母親的故事為靈感,歷時近3年創作。

與以往大多表現名人的人生風光和優異功績不同的是,該劇極力塑造的是那個正全神貫注、為兒子遠行縫補衣服的“慈母”,折射出普天下那些含辛茹苦、付出一輩子的母親,

她們平凡、不易與偉大,該劇的成功演出,為京城市民呈現了一台“來自江南的好家風大戲”。

台前 大腕雲集演出陣容強大

令許多北京觀眾興奮的是,無論是創作班底還是演出陣容,新編越劇《遊子吟》都可謂是越劇大腕雲集。作為越劇之鄉最具實力的越劇表演團隊之一,新編越劇《遊子吟》的創作團隊跨越了浙江越劇團老、中、青三代,編劇由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著名編劇顏全毅擔任,

導演由著名戲曲導演楊小青擔任。

而在演出陣容上,國家一級演員、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濱梅扮演孟郊的母親,優秀青年演員汪舟格扮演孟郊。由國家一級演員、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華渭強扮演教書先生。

意義 南北共賞弘揚家國情懷

為什麼要推出新編越劇《遊子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遊子吟》,生動表達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直以來,位於浙江北部的德清縣非常重視文藝精品創作工作,相繼推出如大型現代越劇《德清嫂》、舞臺劇《德清謠》等謳歌人民、謳歌家鄉的文藝精品力作。其中,大型現代越劇《德清嫂》兩次進國家大劇院演出,獲得一致好評,還獲評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

“打造越劇《遊子吟》,不只是在舞臺上打造一台精品劇碼,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大眾與時代同呼吸,肩負起呼喚民族精神,呼喚道德復蘇的社會責任。“我們打造《遊子吟》,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包容心和忠孝氣節的家國情懷,相信無論北方還是南方,越劇愛好者都會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浙江越劇團團長陶鐵斧說。

德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亦平表示,作為“孟郊故里”和“遊子文化”發源地,德清孕育了全國首個以展示平民佳話為主題的公民道德教育館,湧現出數十個以“百姓設獎獎百姓”為模式的道德草根獎項,還有10多支由當地市民自發組織的義工隊伍,人數多達兩萬多名。“為了讓德清的道德文化傳播到全省乃至全國,我們想到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越劇形式。”陳亦平說,此次新編越劇《遊子吟》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不僅是德清遊子文化的重要體現,還將繁榮當地的文藝創作,在全國範圍內提升“道德高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專家點評

4月26上午,越劇《遊子吟》專家研討會在中國文聯召開。各位劇作家老師針對《遊子吟》昨天的演出給出了積極中肯的意見。

“將越劇詩化美化方面,浙江越劇做到了全國NO.1。越劇《遊子吟》能把短短30個字的詩歌創作成一部兩個多小時的戲,在創意上獨闢蹊徑,非常難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院龔和德說,《遊子吟》舞臺呈現清爽、簡潔、優美,舞臺處理上體現了中國繪畫的精髓,用得非常高明。

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表示,《遊子吟》的故事切入點非常好,很動情,體現了母慈子孝的家風文化,這也是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道德基因。“如果有機會,這台劇完全可以進校園,成為家風教育的一種形式。”

記者 陳煒 通訊員 謝尚國 沈豔

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直以來,位於浙江北部的德清縣非常重視文藝精品創作工作,相繼推出如大型現代越劇《德清嫂》、舞臺劇《德清謠》等謳歌人民、謳歌家鄉的文藝精品力作。其中,大型現代越劇《德清嫂》兩次進國家大劇院演出,獲得一致好評,還獲評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

“打造越劇《遊子吟》,不只是在舞臺上打造一台精品劇碼,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大眾與時代同呼吸,肩負起呼喚民族精神,呼喚道德復蘇的社會責任。“我們打造《遊子吟》,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包容心和忠孝氣節的家國情懷,相信無論北方還是南方,越劇愛好者都會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浙江越劇團團長陶鐵斧說。

德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亦平表示,作為“孟郊故里”和“遊子文化”發源地,德清孕育了全國首個以展示平民佳話為主題的公民道德教育館,湧現出數十個以“百姓設獎獎百姓”為模式的道德草根獎項,還有10多支由當地市民自發組織的義工隊伍,人數多達兩萬多名。“為了讓德清的道德文化傳播到全省乃至全國,我們想到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越劇形式。”陳亦平說,此次新編越劇《遊子吟》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不僅是德清遊子文化的重要體現,還將繁榮當地的文藝創作,在全國範圍內提升“道德高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專家點評

4月26上午,越劇《遊子吟》專家研討會在中國文聯召開。各位劇作家老師針對《遊子吟》昨天的演出給出了積極中肯的意見。

“將越劇詩化美化方面,浙江越劇做到了全國NO.1。越劇《遊子吟》能把短短30個字的詩歌創作成一部兩個多小時的戲,在創意上獨闢蹊徑,非常難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院龔和德說,《遊子吟》舞臺呈現清爽、簡潔、優美,舞臺處理上體現了中國繪畫的精髓,用得非常高明。

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表示,《遊子吟》的故事切入點非常好,很動情,體現了母慈子孝的家風文化,這也是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道德基因。“如果有機會,這台劇完全可以進校園,成為家風教育的一種形式。”

記者 陳煒 通訊員 謝尚國 沈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