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本是皇家世孫,出家為僧,後又變成一處道家的開山祖師爺

孤高和冷傲,約是看慣了時間的繁華與冷漠。

明朝王國的那一年,朱耷時年十九。

八大山人,這位曾經皇家世孫, 本是該在高門府邸中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卻隨著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崇禎皇帝吊死眉山,而後吳三桂又把山海關獻給明朝的死敵後金而結束。

山河破碎人憔悴。

山河還是明時的山河,可是八大山人卻不能夠再向從前那樣自由自在的行走於故國的山川大地。

朱耷是朱元璋的子孫,滿清的統治者掛著尋找明朝後裔的口號,

卻在將他們趕盡殺絕。

迫不得已,朱耷只有隱姓埋名,假裝聾啞,遁跡空門來保存自己,好方便行走于山野之間。

心懷故國,於是乎,後人在朱耷的畫作上常看到一種奇怪的簽押,仿佛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

因為。朱耷不能夠忘記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妻子亡故之後,朱耷是剃髮為僧,自此改名雪個。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

不再是皇室子孫,日子過得也越來越清貧,為此,不能免俗的朱耷也曾苦惱、猶豫、悲憤過。

可這是事實?他又能改變什麼呢?

生活清貧的朱耷,據考證,曾在南昌市撫州門進賢門外繩金塔附近飲酒,常醉。

醉時,大筆一揮,須臾間就化作山僧、貧士、亦或是屠夫、孤兒,有向其索畫,則是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三十六歲那年,過膩了流浪生活的朱耷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了南昌城郊十五裡的天寧觀。

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

在青雲圃,朱耷這位曾經佛家子弟,

卻成了一家青雲圃道家的開山祖師爺,而她的真正目的,不在於宗教信仰,而在於給自己找個方便之門,好以保護自己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