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所有成功都是熬出來的:你可以出身普通,但絕對不能認慫

1 心態越好的人

成就越高

最近閉關,所以好一陣沒有更新文章了,

並不是去修真煉丹了,而是被抽調去參加了上級部門組織一次大調研。

調研可能很多同學都參加過,覺得無非就是走走看看,聊一聊扯一扯,再搜集點資料就湊成了一篇稿子。

那叫社會實踐好嗎。

真正的大型專項調研,任務非常重,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是常態。

不幸的是,我這次參加的就是這樣的調研,別說給大家寫文章了,連睡覺都保證不了。

特別是,帶隊領導工作作風很硬朗,

完全不講條件、不講道理、不講情面。

半個多月時間裡,白天調研,晚上開會討論,整理材料。

調研結束,主報告和幾個分報告的初稿就出來了,很牛逼,但也很折磨人。

整個調研團隊有二十來人,抽調的都是部委、央企和高校的精幹力量,每個人剛來的時候都是一副打雞血的戰鬥狀態。

一個多星期後,很多人都不行了。

一方面是經過一周多調研,剛開始的熱情和興趣都衰減了;另一方面,

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也讓所有人都疲倦不堪。

很多人都暴露出真實的狀態來。

這也給了我一個觀察與思考的好機會。

我發現,在一個多星期的持續工作後,調研團隊裡的人開始迅速分化。

有一類,開始對這種工作節奏和模式產生抗拒,吃飯或私下聊天時會抱怨帶隊領導太變態,但工作還算盡心盡力;

有一類,情緒有點消極,開始對這種調研的意義產生懷疑,

時不時問兩句:我們搞這些有什麼意義呢?國情在那擺著,真能起什麼作用嗎?

還有一類,對工作開始變得懶散,臨時交辦的事能推就推,時不時就跑到一邊去打手機、發微信,半天找不著人。

上面的這幾類,在僅僅一周多的時間裡,刻意塑造的“吃苦耐勞”優秀青年形象就崩塌了。

但也有一類,自始至終,狀態都特別好。

加班到後半夜,大家眼睛都快睜不開了,他還能講幾個冷笑話,

手裡的事兒已經很多了,領導把別人的活往他那兒分一分,也毫無怨言。

我很佩服這樣的人,因為自己其實也做不到。

調研快結束時,我問了其中一個哥們:

你是精力旺盛還是天賦異稟,怎麼大家都那麼累了,你還像沒事人一樣?

他的回答很真誠:

我他媽哪裡不累啊,你看我這眼睛裡的血絲,都快成蜘蛛網了。只不過自己知道,已經參與進來了,反正都是要幹,

想那麼多有屁用,還不如抓緊幹活,早完早結束。

說這話的人,我不能透露他的名字。

很年輕,已經是某部委的處級領導了。

這次調研,他是幹得最辛苦,心態最好,也最被大家認可的人。

他不是苦中作樂,而是學會了以苦為樂。

一瞬間,我似乎有點明白他的成功來自何處了。

2 成功

往往都是熬出來的

在參加這次調研之前。家裡一位親戚來北京,給我打電話要一起吃飯。這是我老家一個沾點親的侄子,說起來比我矮一輩,其實年齡比我還大幾歲。

家裡非常窮,當年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因為完全沒有交集,我們已經多年沒有聯繫了,更完全不知道他現在的狀態。

如果我早一點知道他的近況的話,吃飯時我可能會多準備一副眼鏡。

因為當時,我真的是眼鏡碎了一地。

他告訴我,他來北京是處理一些公司一些事兒的,知道我在北京,找了一圈人才要到我的電話。

以下是我們倆當時的對話:

“你現在哪家公司上班?”

“沒上班。”

“你不是來這兒處理公司的事兒嗎?”

“是啊,處理我自己公司的事兒啊。”

“誰的公司?”

“我的公司啊。”

“什麼公司?”

“北京分公司啊。”

“你……有自己的分公司了?”

“是啊,北京上海都有,總部在老家的XXX,下次你回家我帶你去轉轉。”

我無語了。

在我出來上大學前,他還是我們那兒地地道道的青年農民,24K純的。

我對他的最後一個印象是在某個親戚家裡吃酒席,他一身土氣滿面塵灰卻依然笑臉相迎的樣子。

不過十來年的時間,現在居然成了好多家公司的老闆,“錢都花不完”。

我根據他公司的規模測算了下,我去他手下,估計可以混個分公司高管,這還得是看在親戚份上。

誰能告訴我,怎麼做到的?

他自己告訴了我。

我們邊吃邊聊了兩個多小時,這頓飯對我的觸動比看什麼《約伯斯傳》還要大。

約伯斯離我太遠,而他就在我的身邊。

在他的敘述裡,成功好像很簡單,就是讀不了書,也認了這個命了,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

哪裡錢多去哪裡,全國各地到處轉,什麼活兒都幹過。後來聽說國外掙錢多,就跟著去了國外打工,認識了好幾個一塊兒打工的人,回國後拿著打工掙的錢幾個人合夥開公司,一開始是倒外貿,再後來做投資,最後就越做越大了。

“就這麼簡單?”我簡直難以置信。

“當然,裡面也有很多曲折了。說出來不怕你笑,我當年到處打工的時候,都不好意思聯繫你,現在混出點名堂了才敢來找你……”

他說的再簡單,我也知道沒有任何成功能那麼簡單,孤身在外、異國他鄉、(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白手起家,裡面不知道有多少辛酸煎熬。

只不過他熬出來了,所以一切都變得那麼理所當然。

3 你可以出身普通

但絕對不能認慫

這兩天我一直都在想這兩件事。

不管是那位年輕的處長,還是我老家的親戚,事兒都是真事兒,話都是真心話。

他們的成功雖然有一定的倖存者偏差,但我相信,他們的一些共通點是很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其中的一點,他們的心態都很好。

但光是心態好是不夠的。

關鍵是,他們在保持好心態的同時,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

我把這樣的人生態度與思維方式歸納為五個字:

認命,不認慫。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認命是一種心態,認慫是一種行為。

心態上接受了,這能讓你少很多抱怨、抗拒,少了很多負面、消極的情緒,能讓你在面對困境時不至於鑽牛角尖,走死胡同。

但與此同時,行動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而是努力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這才是走出“既定命運”的真正之路。

在我老家,還有很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家裡條件都很一般,卻不怎麼工作。

閑來無事就聚在茶樓、麻將室、網吧待一天。

他們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有錢人那麼多,為什麼就不能是自己。

但等到真正要做事的時候,卻認慫了,什麼苦都不想吃,什麼罪都不想受。

這種不認命的心態卻又認慫的行為,很可能造就了這麼一批天天抱怨社會的不穩定群體。

我自己其實就經歷過這種心態的轉變。

大學裡,我曾經非常頹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一直對高考失利耿耿於懷,我無法接受在保持了很多圈的大幅領先位置,卻在最後衝刺的時候倒在了路上,被一群人反超。

但要我去複讀或者大學裡重新找回那種學習的感覺,卻又已經失去了那份勇氣。

實話就是,我認慫了。

從此躲進遊戲與詩歌的世界裡,好多年。

畢業之後,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調整自己。

其中最基礎的一條就是,我認命了。

高考就是失敗了,大學就是頹廢了,再不甘、再痛苦、再悔恨、再說什麼“當年如果不是……”,也不可能去改變一點點。

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是趕緊爬起來繼續跑,去沒日沒夜地追趕那些原本可能被你遠遠甩在身後的人。

因為這麼些年下來,你已經被甩了很遠,往前追趕的每一步都很煎熬。

但總比留在原地痛苦悔恨要好。

所以,即使後來我遇到更多比當年高考失利更大的打擊,面臨更嚴峻的困難,工作裡無數次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都選擇熬了下來,並在此過程中努力讓自己學會更積極地去面對。

不然,能怎麼辦呢?

4 成不成功得看命

但你不能放棄努力

很多年前讀史鐵生,對他的一段話感到觸目驚心。

他反復追問:(失去雙腿的那個人)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偏偏是我?

後來他終於想通了:因為就是你。

命運這種事情,真的,從來不會和你商量,更不會和你講價。

遇到了就是遇到了。

他認命了,但並不代表他從此就認慫了事。

在生和死之間打了幾個來回之後,史鐵生還是選擇活了下來。

他堅持寫作,把自己對生活、對命運的所有思考,全部轉化成了打動人心的文字。

在文章裡,他曾寫下這樣一句話:

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不可須臾或缺。

這也正是最近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的。

認命是一種好的心態。

你所擁有的就這個基礎,你所面對的就這個條件,你遇到的就是這麼個難題,你越不想來什麼它就偏偏來什麼。

還有什麼好抱怨,好痛苦,好難受的?

你只有接受了你現在所擁有的,(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正確地去看待你所面對的,你才可能為接下來的一切做好心理準備。

但認命的同時,一定不能認慫。

否則,你也只不過永遠在命運劃定的“牢房”裡原地打轉。

這裡敲一敲,那裡碰一碰,搞不好就發現了命定局限的薄弱之處,順著它一路走下去,很有可能哪一天就改變了命運。

只不過,很有可能的意思不是你比別人更可能,而是你比之前的你更可能。

或許有人會問:那我既不認命,也不認慫呢?

我覺得,抱著這種心態去做事,雖然動能很強大,但也很容易心態崩塌。

因為,萬一你再怎麼努力,命運一點都沒改變呢?

誰告訴你,你不認慫了就一定能成功?

誰向你保證過,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你想要的生活?

畢竟,人生這回事兒吧,成不成得看命。

但是,慫不慫還得看自己。

(文章來源於:栩先生摘編)

說起來比我矮一輩,其實年齡比我還大幾歲。

家裡非常窮,當年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因為完全沒有交集,我們已經多年沒有聯繫了,更完全不知道他現在的狀態。

如果我早一點知道他的近況的話,吃飯時我可能會多準備一副眼鏡。

因為當時,我真的是眼鏡碎了一地。

他告訴我,他來北京是處理一些公司一些事兒的,知道我在北京,找了一圈人才要到我的電話。

以下是我們倆當時的對話:

“你現在哪家公司上班?”

“沒上班。”

“你不是來這兒處理公司的事兒嗎?”

“是啊,處理我自己公司的事兒啊。”

“誰的公司?”

“我的公司啊。”

“什麼公司?”

“北京分公司啊。”

“你……有自己的分公司了?”

“是啊,北京上海都有,總部在老家的XXX,下次你回家我帶你去轉轉。”

我無語了。

在我出來上大學前,他還是我們那兒地地道道的青年農民,24K純的。

我對他的最後一個印象是在某個親戚家裡吃酒席,他一身土氣滿面塵灰卻依然笑臉相迎的樣子。

不過十來年的時間,現在居然成了好多家公司的老闆,“錢都花不完”。

我根據他公司的規模測算了下,我去他手下,估計可以混個分公司高管,這還得是看在親戚份上。

誰能告訴我,怎麼做到的?

他自己告訴了我。

我們邊吃邊聊了兩個多小時,這頓飯對我的觸動比看什麼《約伯斯傳》還要大。

約伯斯離我太遠,而他就在我的身邊。

在他的敘述裡,成功好像很簡單,就是讀不了書,也認了這個命了,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

哪裡錢多去哪裡,全國各地到處轉,什麼活兒都幹過。後來聽說國外掙錢多,就跟著去了國外打工,認識了好幾個一塊兒打工的人,回國後拿著打工掙的錢幾個人合夥開公司,一開始是倒外貿,再後來做投資,最後就越做越大了。

“就這麼簡單?”我簡直難以置信。

“當然,裡面也有很多曲折了。說出來不怕你笑,我當年到處打工的時候,都不好意思聯繫你,現在混出點名堂了才敢來找你……”

他說的再簡單,我也知道沒有任何成功能那麼簡單,孤身在外、異國他鄉、(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白手起家,裡面不知道有多少辛酸煎熬。

只不過他熬出來了,所以一切都變得那麼理所當然。

3 你可以出身普通

但絕對不能認慫

這兩天我一直都在想這兩件事。

不管是那位年輕的處長,還是我老家的親戚,事兒都是真事兒,話都是真心話。

他們的成功雖然有一定的倖存者偏差,但我相信,他們的一些共通點是很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其中的一點,他們的心態都很好。

但光是心態好是不夠的。

關鍵是,他們在保持好心態的同時,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

我把這樣的人生態度與思維方式歸納為五個字:

認命,不認慫。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認命是一種心態,認慫是一種行為。

心態上接受了,這能讓你少很多抱怨、抗拒,少了很多負面、消極的情緒,能讓你在面對困境時不至於鑽牛角尖,走死胡同。

但與此同時,行動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而是努力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這才是走出“既定命運”的真正之路。

在我老家,還有很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家裡條件都很一般,卻不怎麼工作。

閑來無事就聚在茶樓、麻將室、網吧待一天。

他們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覺得有錢人那麼多,為什麼就不能是自己。

但等到真正要做事的時候,卻認慫了,什麼苦都不想吃,什麼罪都不想受。

這種不認命的心態卻又認慫的行為,很可能造就了這麼一批天天抱怨社會的不穩定群體。

我自己其實就經歷過這種心態的轉變。

大學裡,我曾經非常頹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一直對高考失利耿耿於懷,我無法接受在保持了很多圈的大幅領先位置,卻在最後衝刺的時候倒在了路上,被一群人反超。

但要我去複讀或者大學裡重新找回那種學習的感覺,卻又已經失去了那份勇氣。

實話就是,我認慫了。

從此躲進遊戲與詩歌的世界裡,好多年。

畢業之後,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調整自己。

其中最基礎的一條就是,我認命了。

高考就是失敗了,大學就是頹廢了,再不甘、再痛苦、再悔恨、再說什麼“當年如果不是……”,也不可能去改變一點點。

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是趕緊爬起來繼續跑,去沒日沒夜地追趕那些原本可能被你遠遠甩在身後的人。

因為這麼些年下來,你已經被甩了很遠,往前追趕的每一步都很煎熬。

但總比留在原地痛苦悔恨要好。

所以,即使後來我遇到更多比當年高考失利更大的打擊,面臨更嚴峻的困難,工作裡無數次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都選擇熬了下來,並在此過程中努力讓自己學會更積極地去面對。

不然,能怎麼辦呢?

4 成不成功得看命

但你不能放棄努力

很多年前讀史鐵生,對他的一段話感到觸目驚心。

他反復追問:(失去雙腿的那個人)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偏偏是我?

後來他終於想通了:因為就是你。

命運這種事情,真的,從來不會和你商量,更不會和你講價。

遇到了就是遇到了。

他認命了,但並不代表他從此就認慫了事。

在生和死之間打了幾個來回之後,史鐵生還是選擇活了下來。

他堅持寫作,把自己對生活、對命運的所有思考,全部轉化成了打動人心的文字。

在文章裡,他曾寫下這樣一句話:

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不可須臾或缺。

這也正是最近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的。

認命是一種好的心態。

你所擁有的就這個基礎,你所面對的就這個條件,你遇到的就是這麼個難題,你越不想來什麼它就偏偏來什麼。

還有什麼好抱怨,好痛苦,好難受的?

你只有接受了你現在所擁有的,(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正確地去看待你所面對的,你才可能為接下來的一切做好心理準備。

但認命的同時,一定不能認慫。

否則,你也只不過永遠在命運劃定的“牢房”裡原地打轉。

這裡敲一敲,那裡碰一碰,搞不好就發現了命定局限的薄弱之處,順著它一路走下去,很有可能哪一天就改變了命運。

只不過,很有可能的意思不是你比別人更可能,而是你比之前的你更可能。

或許有人會問:那我既不認命,也不認慫呢?

我覺得,抱著這種心態去做事,雖然動能很強大,但也很容易心態崩塌。

因為,萬一你再怎麼努力,命運一點都沒改變呢?

誰告訴你,你不認慫了就一定能成功?

誰向你保證過,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你想要的生活?

畢竟,人生這回事兒吧,成不成得看命。

但是,慫不慫還得看自己。

(文章來源於:栩先生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