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邢曉博:“內外兼修”打造青島醫界生命之舟

位於跨海大橋介面處,距離地鐵站5分鐘、青島北站10分鐘、機場30分鐘,有一家外形像起錨航母的三級醫院。35個臨床醫技科室, 800張床位,3.7億元年收入,她就是現在的新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下稱青島三院),

承載著青島北部50萬百姓的醫療保障任務。

青島三院新院

醫院西南500米處,是十年前醫院的舊址。2008年,那裡的夏天沒有空調,到了月底常發不出工資,全院280張床位一般只住到70%……

青島三院老院

十年變化如天地之別,這背後有著怎樣的艱辛和努力,沒人比院長邢曉博更清楚。從當初“三人領導組”帶頭跑,到現在全院動員向前沖,除了親力親為,他還用一個使命必達的信念,支撐自己並感染身邊的每個人——一路追尋,一直堅韌,懷有夢想,努力實踐。

“兩手一握,向前走來”

青島北部是老工業區,

受經濟因素的制約,其醫療發展與其他服務行業一樣,逐漸出現了“南強北弱”的差異,但其服務人口卻占到整個市區的四分之一。2008年,北部患者的醫療需求遠遠無法在當地得到滿足。“青島北部患者看病至少要坐兩、三個小時的公交跑到南部”,剛上任的邢曉博看在眼裡,急在心頭,“這給患者帶來了極大不便。”

不僅如此,當時全院僅有的一部電梯,常因用電負荷過大而忽然停運……“本就處於學科勢弱的情況下,

就醫環境還不好,醫院如何留住患者?”面對大多數人都會束手無策的不利局勢,邢曉博沒有“兩手一攤,轉身離開”,而是“兩手一握,向前走來”。“患者需要是醫生最大的動力。”那時,邢曉博幾乎住在了醫院,在資料、資源和資訊中遍尋能使醫院轉弱為強的法門。

青島三院老院的電梯

此時,青島市政府正開展縮小青島主城區南北差距的專案,緊繃“圖強神經”的邢曉博聽到這個消息眼前一亮,“時不我待!”他趕緊抓住機會,通過市人大政協的呼籲和上級的調研,搭上這趟“改善青島北部醫療資源,增加其數量和品質”的順風車。

2010年,為解決當地老百姓就醫問題,政府出資支持青島三院新建、改建和擴建,

增加青島北部地方優質醫療資源的配比。

要給青島人民一個“百年醫院”

手握醫院發展資金,邢曉博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把感恩灌注到努力中,“一定要讓每分錢用在實處,發揮最大的好處”,如果醫院再提供不了足夠的醫療服務,“我們會對不起老百姓。”

所以,無論是在選址還是設計上,青島三院秉持了同一個目標:建一所百年醫院。其中有兩層含義:能夠滿足長久發展和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