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戚繼光抗倭時的“倭寇”是些什麼人?全是倭人嗎?

近日有網友提問:明朝戚繼光抗倭時的“倭寇”究竟是些什麼人?他們全是日本人嗎?確實,在傳統印象中“倭國”是指日本,“倭寇”自然應該是指日本人。但是,歷史的真相常常出人所料。

今天就專門講講明朝“倭寇”的那些事。

1、明朝之初,“流寇”與“倭人”同謀

朱元璋是馬上皇帝,東征西討打敗方國珍、張士誠等人,他們的部下有很多亡命之徒,不願做大明朝的順民,“往往糾島人入寇山東濱海州縣”,就逃竄到日本諸島,糾集倭人侵入山東沿海各州縣。“流寇”與“倭人”同謀,這就是“倭寇”的發端。

“倭人”明朝時曾反復襲擾沿海

“流寇”把日本諸島作基地讓朱元璋很惱火。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派使者去日本頒詔,說你們真要與中國為寇為盜,會受到上朝天兵懲罰。史載,日本國王良懷不聽,支持“倭人”又掠奪溫州、台州、明州的漁民,還侵入福建沿海郡縣。

2、胡惟庸親信曾以“倭人”為助手

史載,胡惟庸謀反,曾把日本作為後援,讓人假稱親信林賢有罪,

把他貶到日本,實際上充當了胡惟庸與日本君臣的政治掮客。胡惟庸還致信日本借兵,因此林賢回國時,日本僧人如瑤奉命率兵400多人,謊稱來進貢,把火藥和刀劍藏進巨大的蠟燭裡。

這些“倭兵”登陸後得知,胡惟庸已經失敗,計謀沒有實行。幾年後此事敗露,朱元璋誅滅了林賢的九族,斷絕與日本的往來。後來著《祖訓》把日本列為15個不征討的國家之一。此後日本不來朝貢,

“倭寇”漸漸消失。

“倭人”武士

3、明成祖朱棣後,“倭寇”又起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後登上皇位,次年有對馬、台岐各島的海盜搶劫沿海居民,朱棣命日本國王捕捉,日本發兵捉住海盜頭子20人送到寧波交差。朱棣下旨讓日本自行處理,“倭人”把這些人放進甑裡,

用火蒸死。

此後沿海“倭寇”屢禁不絕,但“大抵真倭十之三”,就是說真正的“倭人”10個裡面有3個。那麼,其他“倭寇”是何人?後世推測,主力應是支持建文帝的勢力和人馬,他們招募流民,襲擾沿海郡縣,燒殺搶掠後就逃到海上。

“倭人”的歷史照片

4、不法商人勾結“倭寇”

1417年前後開始,“倭寇”船載土產、兵器出沒,有機會就侵掠,沒機會就擺出土產稱來朝貢。“倭寇”中有大量沿海不法商人。對此《明史》記述:明成祖後不許“片板入海”。近百年後有不法商人私自出海,與倭人、佛郎機諸國通商。

其中福建人李光頭、安徽人許棟佔據寧波雙嶼島。不法豪商支持他們,以漳泉兩地最多,有的與他們通婚,借濟渡名義造雙桅大船,運載禁運物資,官府不敢過問。有人欠債,許棟就引誘他們做海盜,“倭寇”也與許棟合作劫掠沿海,大有割地稱王之勢。

日常生活中的“倭人”

5、豪紳把“倭寇”當作利益代理人

“倭寇”禍亂沿海,與部分豪紳將其當作利益代理人有關。《明史》載,因不法之徒與“倭寇”勾結,正德年間的抗倭名將朱紈下令,凡抓獲這樣的人,不上報朝廷可就地斬殺。如此一來,浙閔兩地以“倭寇”為利益代理人的豪紳,因為經濟損失而惱火。

朱紈則上報朝廷指出這些豪紳的勾當,引發閩浙兩地人的厭惡。巡按禦史周亮是閩人,上書詆毀朱紈,周亮的同黨也四處活動,最終剝奪朱紈的官職,羅織罪名,逼迫朱紈自殺。史載,此後4年海防無巡撫之職,海禁鬆弛,“倭寇”之亂越發嚴重。

明朝的“倭寇”之患始終不斷

6、少數人助紂為虐

“倭寇”發展到無法控制,與少數人助紂為虐有關。明朝曾在浙江寧波設“市舶提舉司”,管控海上貿易。明世宗時撤銷,不法商人便操縱海上貿易,後來操縱權轉移到達官貴人之手。與倭人交易後這些人不結帳,欠錢不還,出言恫嚇,使倭人怨恨。

一些人因在國內無法生存,就到倭人那裡做事,鼓動他們做海盜。穿倭人服飾、打倭人旗號,分船搶掠,愈演愈烈。1552年“以僉都禦史王忬任之,而勢已不可撲滅”。王忬出任巡撫時,“倭寇”勢力已無法撲滅。現在,讓我們記住《明史》中提到的這些人:汪直、徐海、陳東、麻葉。

抗倭名將戚繼光

查閱明朝相關史料,可大體得知“倭寇”初期多為前朝流寇勾結倭人組成,後來不法商人、豪紳、亡命之徒加入,《明史》、《太宗實錄》等書記載“真倭不過一二”、“真倭十之有三”,其中還有大量南海諸島、朝鮮、琉球、佛郎機等國的流寇和罪犯等人。

在明朝,“倭寇”一詞帶有極強的感情☆禁☆色彩,“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這裡是說,縱覽整個明朝,嚴令禁止與倭人來往,街巷中百姓爭執時,會用責駡對方是“倭賊”來貶低其人格,有的地方還用“倭賊來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

圖據網路,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注明

有人欠債,許棟就引誘他們做海盜,“倭寇”也與許棟合作劫掠沿海,大有割地稱王之勢。

日常生活中的“倭人”

5、豪紳把“倭寇”當作利益代理人

“倭寇”禍亂沿海,與部分豪紳將其當作利益代理人有關。《明史》載,因不法之徒與“倭寇”勾結,正德年間的抗倭名將朱紈下令,凡抓獲這樣的人,不上報朝廷可就地斬殺。如此一來,浙閔兩地以“倭寇”為利益代理人的豪紳,因為經濟損失而惱火。

朱紈則上報朝廷指出這些豪紳的勾當,引發閩浙兩地人的厭惡。巡按禦史周亮是閩人,上書詆毀朱紈,周亮的同黨也四處活動,最終剝奪朱紈的官職,羅織罪名,逼迫朱紈自殺。史載,此後4年海防無巡撫之職,海禁鬆弛,“倭寇”之亂越發嚴重。

明朝的“倭寇”之患始終不斷

6、少數人助紂為虐

“倭寇”發展到無法控制,與少數人助紂為虐有關。明朝曾在浙江寧波設“市舶提舉司”,管控海上貿易。明世宗時撤銷,不法商人便操縱海上貿易,後來操縱權轉移到達官貴人之手。與倭人交易後這些人不結帳,欠錢不還,出言恫嚇,使倭人怨恨。

一些人因在國內無法生存,就到倭人那裡做事,鼓動他們做海盜。穿倭人服飾、打倭人旗號,分船搶掠,愈演愈烈。1552年“以僉都禦史王忬任之,而勢已不可撲滅”。王忬出任巡撫時,“倭寇”勢力已無法撲滅。現在,讓我們記住《明史》中提到的這些人:汪直、徐海、陳東、麻葉。

抗倭名將戚繼光

查閱明朝相關史料,可大體得知“倭寇”初期多為前朝流寇勾結倭人組成,後來不法商人、豪紳、亡命之徒加入,《明史》、《太宗實錄》等書記載“真倭不過一二”、“真倭十之有三”,其中還有大量南海諸島、朝鮮、琉球、佛郎機等國的流寇和罪犯等人。

在明朝,“倭寇”一詞帶有極強的感情☆禁☆色彩,“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這裡是說,縱覽整個明朝,嚴令禁止與倭人來往,街巷中百姓爭執時,會用責駡對方是“倭賊”來貶低其人格,有的地方還用“倭賊來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

圖據網路,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