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代名家梅花欣賞

歷代名家最美的梅花盛宴!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紅白及綠,另有蠟梅,色黃如蠟,香氣濃郁,雖自成科屬,其風韻卻與梅有異曲同工之妙。梅壽可逾千載,枝幹虯曲,

身姿蒼古,其芳愈寒愈媚,臨風寒勁挺傲然鐵骨,遇冰雪更添飄然風儀,為歷代文人雅客所喜愛。明代李漁曾論賞梅之無奈:“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吾以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來更是造化奇絕,踏雪尋梅,呵氣凝香,滿目嬌色,風雅至致哉!

梅屬喬木,淩寒獨開,君子比德,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眾所喜愛。宋代王安石詠梅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和元代王冕題畫《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梅花象徵的高尚品格的崇敬愛戴的情懷。

梅花詩意圖 宋 岩叟(待考)

圖中畫盛開的梅花,樹幹上墨書有“岩叟”二字。此圖運筆道勁有力,構圖疏密有致,枝條穿插,富有韻味,

具揚補之遺法,為補之傳派中上乘之作。

梅鵲圖軸 宋 沈子蕃

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並嫺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密。 此緙絲圖很好地體現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

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是沈子蕃為數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

梅竹寒禽圖 宋 林椿

此圖寫紅梅翠竹,殘雪未消,寒雀刷羽枝頭,神態生動。竹梅為雙鉤填彩,而雀則用細毫寫羽毛,

寫實逼真。

春消息圖 元代 鄒複雷

圖繪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心魄。畫家以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幹,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而用絹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面,

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手法佈局,筆勢遒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傑作。

墨梅圖 元代 王冕

此圖梅枝橫斜而出,枝條簡疏。枝節交叉處梅花競相吐蕊開放,表現了王冕野梅的清絕韻致。筆墨精練蘊藉,主幹以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古老拙。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

煙籠玉樹圖 明代 陳錄

此幅構圖別致,佈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幹縱橫,以墨筆皴寫,濕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虯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繁花散於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豔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萬玉圖 明代 陳錄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幹弧形彎曲,構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幹,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梅花圖 明代 陳錄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幹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圖上將主幹分散從而強調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

梅竹圖 明代 孫克弘

此圖以較工整細緻的筆法畫一枝梅花與一叢翠竹,從一角斜出,垂曳於清溪之上。構圖疏秀有致,梅枝盤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識,使整個畫面得到統一。

墨梅圖軸 明 王謙

圖繪老梅一折,虯幹挺拔,枝幹挺枝,枝幹交錯,頗有氣勢。枝頭繁花怒放,一片生機。用筆雄健,墨色渾厚,粗細相間,疏密有致。有曹瑩、繆朴、王麟三人題詩,左側自識“錢塘王牧之為文敏指揮使寫”,鈐“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難辯。

雪梅鴛鴦圖 明 王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雪景寒江,兩隻鴛鴦站岸邊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條繁茂,花開帶雪,分外妖嬈。雪竹挺立,小雀瑟棲於上。鴛鴦造型優美,色墨交融;梅樹用筆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個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水仙茶梅圖 清 薑泓

此畫中寫水仙與茶、梅三友相為呼應,梅枝上一小鳥正躍躍欲飛。構圖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勢。以淡墨點染出山石,水仙、茶樹用工筆細加勾畫,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內的渲染,間點丹紅,色澤淡雅脫俗,氣韻流動。山雀用筆筒略,造型卻準確生動。

早春圖 清 楊晉

此畫寫二株老梅枝幹曲虯盤折,枝頭新花綻放;奇石之旁新篁枝葉靈秀,水仙盛開,靈芝仙草長於山石之上。全圖結構緊湊講究,繁密而不沉冗。樹幹山石皆以淡墨暈染,以小斧劈皴、橫皴等點染,以濃墨點苔。水仙用白描雙鉤手法繪出,雋秀淡雅;梅花則以墨線勾畫,錯落紛呈。畫面雖未設色,卻將初春的盎然生機盡於筆端描出。

梅花綬帶圖 清代 沈銓

此圖寫寒梅怒放,一綬帶鳥棲於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嗚叫。梅枝曲折,由墨筆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鉛白點染,晶瑩剔透。綬帶鳥及小雀刻畫細緻入微,一絲不苟,有北宋黃筌之意韻。

梅花圖 清代 汪士慎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春風香國圖 清 汪士慎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幹,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折有致,以朱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鉤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濕潤清麗,水氣空朦之感。

玉壺春色圖 清代 金農

圖中取梅樹老幹一截,通貫畫幅正中,頂天立地,佈局奇絕,又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幹以飽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淩寒的性格。“花光迷離,恍如曉雪之方開”。右側上端有作者自題,乃知為追思五十年前,觀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時年七十又五。”此為金農老年精心之作。

《月下墨梅圖》 清代 童鈺

此圖裁取梅樹一角,老幹蒼勁,新枝挺發,繁花密萼,正反轉側,一片生機。枝幹蒼老古樸,花蕊挺勁清秀,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墨氣雄厚,一輪圓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有梅之記,始見於《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梅入畫,有史載始於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稱“墨梅始祖”。

宋徽宗趙佶 梅花繡眼圖頁 局部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縱82.8釐米 橫52.8釐米

南宋 徐禹功 雪中墨梅圖卷

南宋-楊無咎《雪梅圖》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未開”

“欲開”

“盛開”

“將殘”

馬麟《層疊冰綃圖》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圖》 上海博物館藏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元 鄒複雷《墨梅圖》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梅花水仙圖》 佚名 上海博物館藏

《墨梅圖》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 徐渭 《梅蘭竹》 鏡心 

徐渭《雪蕉梅竹圖》

明 陳錄 《萬玉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錄 《梅花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 王謙 《梅石圖》

明 王謙 《梅花黃鳥圖》(左)

 明 呂紀 梅花鴛鴦圖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蒲華[1839-1911,浙江嘉興]-老梅圖

 清-黃山壽[1855-1919,江蘇武進]-梅石四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清 石濤《梅花圖》

李方膺《梅花圖》

清 趙之謙 花卉圖冊之一 梅花部分

石濤 《靈台探梅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青島博物館藏

唐寅 《梅花書屋圖》

清 陳枚 《月下賞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煙籠玉樹圖》 明 陳錄

《梅花綬帶圖》 清 沈銓

《玉壺春色圖》 清 金農 南京博物院藏

《紅綠梅花圖》 金農 上海博物館藏

 清-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梅花

陳師曾 紅梅

陳師曾 紅梅

張大千 人物梅花

謝稚柳 《梅竹圖》

《謝稚柳 國畫 冷梅圖》

梅花茶具圖 齊白石贈毛澤東

齊白石 《梅花雙蝶》 

燈下賞梅 齊白石(1864~1957)

關山月 朱筆紅梅

關山月 墨梅 

關山月 紅梅 鏡心

陸儼少紀念全集-水石梅花

潘天壽 《松石梅月圖》

李苦禪 《晴雪梅花圖》 

李苦禪 雪侮霜欺芳益烈

李苦禪 插了梅花遍過年

朱屺瞻 蘭石圖 立軸水墨紙本 梅 立軸設色紙本風雨秋聲 立軸 水墨絹本 丁醜(1937年)作

人在萬點梅花中 李可染 1961年 57.5cm×45.5cm

《水墨梅花圖》 黃胄 1984年

宗其香 1996年作 紅梅 鏡心

錢松嵒 梅園新村圖 1970年 

方召麐 紅梅

方召麐 梅花

劉燃 作品

劉燃 作品

煙籠玉樹圖 明代 陳錄

此幅構圖別致,佈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幹縱橫,以墨筆皴寫,濕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虯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繁花散於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豔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萬玉圖 明代 陳錄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幹弧形彎曲,構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幹,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梅花圖 明代 陳錄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幹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圖上將主幹分散從而強調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

梅竹圖 明代 孫克弘

此圖以較工整細緻的筆法畫一枝梅花與一叢翠竹,從一角斜出,垂曳於清溪之上。構圖疏秀有致,梅枝盤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識,使整個畫面得到統一。

墨梅圖軸 明 王謙

圖繪老梅一折,虯幹挺拔,枝幹挺枝,枝幹交錯,頗有氣勢。枝頭繁花怒放,一片生機。用筆雄健,墨色渾厚,粗細相間,疏密有致。有曹瑩、繆朴、王麟三人題詩,左側自識“錢塘王牧之為文敏指揮使寫”,鈐“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難辯。

雪梅鴛鴦圖 明 王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雪景寒江,兩隻鴛鴦站岸邊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條繁茂,花開帶雪,分外妖嬈。雪竹挺立,小雀瑟棲於上。鴛鴦造型優美,色墨交融;梅樹用筆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個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水仙茶梅圖 清 薑泓

此畫中寫水仙與茶、梅三友相為呼應,梅枝上一小鳥正躍躍欲飛。構圖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勢。以淡墨點染出山石,水仙、茶樹用工筆細加勾畫,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內的渲染,間點丹紅,色澤淡雅脫俗,氣韻流動。山雀用筆筒略,造型卻準確生動。

早春圖 清 楊晉

此畫寫二株老梅枝幹曲虯盤折,枝頭新花綻放;奇石之旁新篁枝葉靈秀,水仙盛開,靈芝仙草長於山石之上。全圖結構緊湊講究,繁密而不沉冗。樹幹山石皆以淡墨暈染,以小斧劈皴、橫皴等點染,以濃墨點苔。水仙用白描雙鉤手法繪出,雋秀淡雅;梅花則以墨線勾畫,錯落紛呈。畫面雖未設色,卻將初春的盎然生機盡於筆端描出。

梅花綬帶圖 清代 沈銓

此圖寫寒梅怒放,一綬帶鳥棲於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嗚叫。梅枝曲折,由墨筆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鉛白點染,晶瑩剔透。綬帶鳥及小雀刻畫細緻入微,一絲不苟,有北宋黃筌之意韻。

梅花圖 清代 汪士慎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春風香國圖 清 汪士慎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幹,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折有致,以朱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鉤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濕潤清麗,水氣空朦之感。

玉壺春色圖 清代 金農

圖中取梅樹老幹一截,通貫畫幅正中,頂天立地,佈局奇絕,又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幹以飽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淩寒的性格。“花光迷離,恍如曉雪之方開”。右側上端有作者自題,乃知為追思五十年前,觀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時年七十又五。”此為金農老年精心之作。

《月下墨梅圖》 清代 童鈺

此圖裁取梅樹一角,老幹蒼勁,新枝挺發,繁花密萼,正反轉側,一片生機。枝幹蒼老古樸,花蕊挺勁清秀,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墨氣雄厚,一輪圓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有梅之記,始見於《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梅入畫,有史載始於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稱“墨梅始祖”。

宋徽宗趙佶 梅花繡眼圖頁 局部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縱82.8釐米 橫52.8釐米

南宋 徐禹功 雪中墨梅圖卷

南宋-楊無咎《雪梅圖》

宋 揚無咎 《四梅花圖》“未開”

“欲開”

“盛開”

“將殘”

馬麟《層疊冰綃圖》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圖》 上海博物館藏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元 鄒複雷《墨梅圖》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圖》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梅花水仙圖》 佚名 上海博物館藏

《墨梅圖》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 徐渭 《梅蘭竹》 鏡心 

徐渭《雪蕉梅竹圖》

明 陳錄 《萬玉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錄 《梅花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 王謙 《梅石圖》

明 王謙 《梅花黃鳥圖》(左)

 明 呂紀 梅花鴛鴦圖

明 陳洪綬 《梅石圖軸》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蒲華[1839-1911,浙江嘉興]-老梅圖

 清-黃山壽[1855-1919,江蘇武進]-梅石四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圖》

清 石濤《梅花圖》

李方膺《梅花圖》

清 趙之謙 花卉圖冊之一 梅花部分

石濤 《靈台探梅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青島博物館藏

唐寅 《梅花書屋圖》

清 陳枚 《月下賞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煙籠玉樹圖》 明 陳錄

《梅花綬帶圖》 清 沈銓

《玉壺春色圖》 清 金農 南京博物院藏

《紅綠梅花圖》 金農 上海博物館藏

 清-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梅花

陳師曾 紅梅

陳師曾 紅梅

張大千 人物梅花

謝稚柳 《梅竹圖》

《謝稚柳 國畫 冷梅圖》

梅花茶具圖 齊白石贈毛澤東

齊白石 《梅花雙蝶》 

燈下賞梅 齊白石(1864~1957)

關山月 朱筆紅梅

關山月 墨梅 

關山月 紅梅 鏡心

陸儼少紀念全集-水石梅花

潘天壽 《松石梅月圖》

李苦禪 《晴雪梅花圖》 

李苦禪 雪侮霜欺芳益烈

李苦禪 插了梅花遍過年

朱屺瞻 蘭石圖 立軸水墨紙本 梅 立軸設色紙本風雨秋聲 立軸 水墨絹本 丁醜(1937年)作

人在萬點梅花中 李可染 1961年 57.5cm×45.5cm

《水墨梅花圖》 黃胄 1984年

宗其香 1996年作 紅梅 鏡心

錢松嵒 梅園新村圖 1970年 

方召麐 紅梅

方召麐 梅花

劉燃 作品

劉燃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