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滿6歲的孩子吃飯挑三揀四,沉迷手機電視,逼我祭起原始法器

文/齊高坡(四川康定)

去年,“陪讀吼娃”系列段子刷爆朋友圈的時候,

我還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甚至調侃學生時代從不和人爭執、脾氣性格巨好的幾位同學終於回到人間,接了地氣。

不服氣的好友以“長年兩地分居,一年陪娃不過一個月、親都親不過來的甩手掌櫃,怎麼能體會得到我們長期艱苦鬥爭的難”予以迅速回擊。

是啊!一年回家一個月,和孩子親都親不過來的我無法感同身受那種長期“鬥爭”的艱苦卓絕。可就是這樣,兒子三年前依然送我一頂“吹鬍子瞪眼爸爸”的帽子,

向親人鄰居揭露老爸的強勢暴力,並一度引發父母親戚的群起而攻!

面對潮水般的批評和“孩子本就和你疏遠,短短假期不好好培養感情”的善意勸解,我巋然不動。

不滿6歲的孩子吃飯挑三揀四,生活盲目攀比,

沉溺手機電視,視力也隨之下降到4.8,讓我這個長期缺位的親爹意識到培養感情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面前是那麼微不足道。

孩子在爺爺奶奶護衛下的任性、狡黠和執拗嚴重踐踏了我的底線,加之學習上的疲遝、生活中的磨蹭,促使我草書六項家規,祭起原始“法器”——小樹條,在爸媽的嚴密監控下見縫插針地開始了家庭監察執法。

沒有誰天生就是熊孩子。在明確的規矩前,兒子明白了任性有風險、胡鬧必懲戒,行為逐漸有所收斂,並嘗試和我溝通交流來獲取自己權益。兒子的選擇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為“樹條之下出叛逆”,一度擔心兒子不能承受“暴力”之重,變得懦弱、叛逆。沒成想,孩子被動選擇中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交流中,兒子雖然痛恨爸爸的“法西斯暴行”,但相比鄰居阿姨的河東獅吼,他更傾向前者。他說,阿姨發脾氣的時候好嚇人,亮亮(鄰居阿姨家的孩子)晚上做夢都會哭醒。

出於好心,我把亮亮的反應告訴了亮亮爸爸,亮亮爸爸對此頗為無奈。他也常常提醒愛人制怒,但每每孩子犯錯時愛人就把提醒拋之腦後,狂風夾雜著暴雨一股腦地湧向孩子。

亮亮爸爸的話讓我啞然,一個連自己情緒都控制不好的家長,咆哮孩子沒有自製力,我們又該說什麼?又能說什麼呢??

亮亮媽媽不是個例,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父母,自己一邊拿著手機海淘、追劇、打遊戲,一遍咆哮孩子不准玩手機、看電視,不是嗎?

有的家長也許會辯解,我上班忙了一天,放鬆一下不行嗎?可是您想過沒有,孩子上了一天學,是不是也可以玩會呢?

他不行,您就可以?不要說他玩起來沒節制,您有嗎?

這樣的邏輯好像霸道的“只許州官放火,百姓不能點燈”,更像潑婦的“我就愛吃肉,他不能喝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怎麼就不能平心靜氣,理智地處理孩子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呢!!!

我是老子我說了算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在單位在同事面前無比理智優雅的我們,為什麼在孩子面前就這麼沒有風度?

不要說孩子這不好,那不行。

您抱怨孩子學習東摳西摸、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想過他做作業時您的指手畫腳?

您抱怨孩子做題馬馬虎虎、總犯低級錯誤,是否想過父母生日時您想起了幾次?

您抱怨孩子成績不夠穩定、很少名列前茅,是否想過您當年考試每每涉險過關?

您抱怨孩子辦事不夠果敢、老愛瞻前顧後,是否想過他去嘗試時您的大驚小怪?

您抱怨孩子老是磨磨蹭蹭、不夠雷厲風行,是否想過您走的太快心裡沒了感動?

您抱怨孩子過度依賴父母、一點不夠獨立,是否想過日常生活中您的大包大攬……

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要麼是我們自身不足的映襯,要麼是我們過多干涉的惡果。

親愛的家長朋友,我們在抱怨、批評孩子之前,能不能保持點理智,認真反思,刀口向內,摘除病原,在改正毛病和缺點上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共同克服存在問題,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圖片來自網路)

我上班忙了一天,放鬆一下不行嗎?可是您想過沒有,孩子上了一天學,是不是也可以玩會呢?

他不行,您就可以?不要說他玩起來沒節制,您有嗎?

這樣的邏輯好像霸道的“只許州官放火,百姓不能點燈”,更像潑婦的“我就愛吃肉,他不能喝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怎麼就不能平心靜氣,理智地處理孩子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呢!!!

我是老子我說了算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在單位在同事面前無比理智優雅的我們,為什麼在孩子面前就這麼沒有風度?

不要說孩子這不好,那不行。

您抱怨孩子學習東摳西摸、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想過他做作業時您的指手畫腳?

您抱怨孩子做題馬馬虎虎、總犯低級錯誤,是否想過父母生日時您想起了幾次?

您抱怨孩子成績不夠穩定、很少名列前茅,是否想過您當年考試每每涉險過關?

您抱怨孩子辦事不夠果敢、老愛瞻前顧後,是否想過他去嘗試時您的大驚小怪?

您抱怨孩子老是磨磨蹭蹭、不夠雷厲風行,是否想過您走的太快心裡沒了感動?

您抱怨孩子過度依賴父母、一點不夠獨立,是否想過日常生活中您的大包大攬……

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要麼是我們自身不足的映襯,要麼是我們過多干涉的惡果。

親愛的家長朋友,我們在抱怨、批評孩子之前,能不能保持點理智,認真反思,刀口向內,摘除病原,在改正毛病和缺點上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共同克服存在問題,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