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兒子像媽媽,女兒像爸爸”,真的假的?

孩子出生後,“像爸爸還是像媽媽”,一定會成為家裡的熱門話題。大人們都喜歡研究寶寶究竟更像爸爸還是像媽媽。

似乎大家都有一種印象:“兒子長得像媽媽,女兒長得像爸爸”。

又有傳言說“兒子智力遺傳媽媽,女兒智力父母共同遺傳”。那孩子的性格呢,像爸爸還是像媽媽?

1

兒子長得像媽媽,

女兒像爸爸?

我每次發女兒和老公同框的照片,評論都是這種:

“一毛一樣”,“3D列印”,

“你的基因在哪裡?”

“父女共用一張臉”……

身邊這樣的例子的確多到數不清(《生一個“女版”的老公是什麼體驗》),

很多明二代都遵照這個定律在遺傳。比如,周董就曾在採訪中透露,女兒“跟我蠻像的”,“女兒像我,眼睛比我還小”。(粉絲一片哀嚎)

田亮和女兒“森碟”

賈乃亮和甜馨

李小鵬和奧莉

汪小菲和小玥兒

兒子像起媽媽來,

絕對不輸女兒像爸爸:

王祖藍的媽媽看上去好年輕,

不留意還以為就是王祖藍本人!

大S和兒子一模一樣的笑容

前面那個不就是小袁詠儀嗎?

雖然知道孩子的長相是父母共同遺傳的,還是不甘心調查了一下,“兒子像媽媽,女兒像爸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從遺傳學角度來說,人類有23對染色體,攜帶了各種遺傳基因,一個人的長相、膚色,基本都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遺傳基因一半來自于媽媽,一半來自爸爸,所以,孩子們總會和父母很像。但是,遺傳並非簡單粗暴地把爸媽的特徵各取一半,然後混合得到了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長得像爸爸,有的像媽媽,這不是因為孩子遺傳了更多爸爸的基因,或者遺傳了更多媽媽的基因。而是在那些決定孩子長相的基因中,爸爸的還是媽媽的基因更多是顯性遺傳。

比如,假設來自媽媽的基因多數為顯性遺傳,而爸爸的多是隱性遺傳,那麼孩子就長得像媽媽,反之,孩子就更像爸爸。

用大家比較熟悉的單眼皮和雙眼皮舉個例子吧。

先來簡單複習一下高中生物:雙眼皮是典型的顯性遺傳,基因AA, Aa, aa分別對應的性狀為:雙眼皮、雙眼皮、單眼皮。

如果媽媽是雙眼皮,而且攜帶的雙眼皮基因為AA; 爸爸是單眼皮,排除內雙眼皮被誤認為單眼皮的情況,爸爸攜帶的基因必然為aa。

這種情況下,孩子從媽媽一方得到的是A基因,從爸爸一方得到的是a基因,配對後就是Aa,因此孩子會表現出雙眼皮,像媽媽。假如孩子的下巴、睫毛、眼睛大小、鼻樑等等也是從媽媽那裡得到了顯性基因,那麼孩子看上去就很有可能和媽媽非常像;反之則可能像爸爸多一點。

說到孩子的長相,突然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則相關研究報導,結果比較有意思。研究是由美國賓漢頓大學和南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者共同開展的,結果發表在了《健康經濟雜誌》(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這項研究發現,長得像父親的新生兒到了一周歲的時候身體更加健康。

該研究是利用美國“脆弱家庭與子女健康研究”資料進行的,共收集了715個單親媽媽家庭的資訊,也就是參與研究的這些孩子平時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研究者詳細記錄了孩子一歲前的健康狀況,包括孩子出生以來看醫生的次數、看急診的次數、在醫院呆過的時間、哮喘發作次數等等。

研究結果顯示,比起長得不像父親的孩子,長得像爸爸的嬰兒每月得到父親陪伴時間平均多了2.5天,他們的健康狀況也好于其他孩子。其實,這一研究倒不是和基因有多大關係,而是發現長得像爸爸的孩子和爸爸相處的時間明顯更多,可能有利於健康。

研究者指出,可能正是父親與孩子間的相似性讓父親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參與積極的養育,這最終有助於孩子的健康。

雖然研究者不確定這一結論是否適用于非單親家庭的孩子,但他們還是認為,育兒路上,父親的更多參與有利於孩子成長。

“兒子像爸爸,女兒像媽媽”的例子也一樣一抓一大把,

比如Jasper就很像爸爸呢。

2

兒子的智力主要遺傳媽媽?

有段時間網上盛傳一種說法,“兒子的智商由媽媽決定,女兒的智力則是爸媽各占一半”。

我最早聽到這個理論是在川大旁聽一個心理學教授的課的時候 。“因為決定智力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所以兒子的智力是媽媽遺傳的,而女兒的智力是爸爸媽媽共同遺傳的”。老師還畫了一個智力的正態分佈圖。他解釋說,這就是為什麼極低和極高智力的人常常是男性,而女性的智力因為是父母共同決定的,所以比較容易集中分佈在中間。當時聽到這裡理論,覺得非常驚奇,感歎遺傳的“男女差異”真是奇妙啊。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一項1982年發表在《行為遺傳學》(Behavior Genetics)的研究顯示,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64,父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23(相關係數越接近1,說明相關性越強)。可以看出,父母雙方和孩子的智商都有關,並且相關程度類似,不存在哪一方的智力在遺傳上佔據了明顯主導。

另外,這項研究還發現兒子與爸爸、媽媽的智商相關係數分別為0.411和0.443,也非常接近,說明兒子的智商並非由媽媽決定。

事實上,智力是一種複雜性狀,它並不像長相那樣完全由我們的基因決定,而是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包括後天的教育、成長環境等)相互作用的結果。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大量研究來尋找影響智力的基因。其中很多研究都聚焦於探索家庭內部成員之間智力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尤其是針對收養的孩子以及雙胞胎。這類研究結果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大約50%是由遺傳差異造成的,其餘的50%則由環境因素來解釋。

科學家開展的另一類研究則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來探索我們基因中的哪些區域和智力有關。目前這些研究還沒有發現任何特定的基因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科學家認為,很可能大量的基因都參與其中,因此每個基因對人的智力都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

儘管隨著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快速發展,一些研究的確發現X染色體比Y染色體有更多的基因在大腦裡表達,但智力的基因遺傳並非複製粘貼那麼簡單,很多關於智力和遺傳的機制,還處於科學假設階段。所以,兒子智力肯定不是跟爸爸沒有關係啦!孩子的智力和爸爸的關係大約和媽媽的關係一樣大。

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智力發展同時受到諸多後天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營養狀況(比如,孕期、哺乳期、兒童期缺碘可以導致孩子不可逆的智力損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遺傳基因無法改變,如果想要孩子更聰明,不妨從後天因素著手,為孩子創造一個更有利於智力發展的外界環境。

2

性格是誰遺傳的?

性格與智力類似,也是一種複雜性狀,由多種基因以及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決定。寶寶一生下來就帶著自己的性格特徵,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外向,總是喜歡吸引人注意;有的孩子個性平和,隨遇而安;有的孩子非常執著,追求完美;有的孩子是天生的領導者,希望周圍人都執行他的規則……每個孩子生來就非常獨特。(我最近正在看一本分析孩子天生的性格的書呢,超級有意思!回頭跟大家分享我的讀書筆記)

遺傳是孩子性格的基礎,而後天因素影響其發展。家庭的薰陶,包括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家庭氛圍都會影響孩子先天的性格的發展,為其帶上“面具”。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性格又會被社會環境所影響,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最終的性格形成。

孩子們毫無例外地都秉承著爸媽的某些外貌特徵來到這個世界,但是孩子的智力和性格遺傳卻不會像“克隆”動物那麼一模一樣。雖然有遺傳,也會通過後天改變,尤其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也許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如天才,但相信你們很多人和我一樣,希望孩子以後樂觀開朗、勇敢自信、 獨立堅強、善於思考、有責任心……這些良好的性格品質也許不會一開始就寫入孩子的基因裡,但是祝願每個孩子都在有愛的環境下長大,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具有魅力的性格。

參考文獻:

1. Tracey MR, Polachek SW, If looks could heal: Child health and paternal investment. J Health Econ, 2018; 57:179-190.

2. NIH,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Is intelligence determined by genetics? https://ghr.nlm.nih.gov/primer/traits/intelligence

3. Reed SC, Rich SS. Parent-Offspring correlations and regressions for IQ, Behav Genet, 1982; 12(5):535-42.

- END -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濕疹】瞭解嬰兒濕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瞭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

而是在那些決定孩子長相的基因中,爸爸的還是媽媽的基因更多是顯性遺傳。

比如,假設來自媽媽的基因多數為顯性遺傳,而爸爸的多是隱性遺傳,那麼孩子就長得像媽媽,反之,孩子就更像爸爸。

用大家比較熟悉的單眼皮和雙眼皮舉個例子吧。

先來簡單複習一下高中生物:雙眼皮是典型的顯性遺傳,基因AA, Aa, aa分別對應的性狀為:雙眼皮、雙眼皮、單眼皮。

如果媽媽是雙眼皮,而且攜帶的雙眼皮基因為AA; 爸爸是單眼皮,排除內雙眼皮被誤認為單眼皮的情況,爸爸攜帶的基因必然為aa。

這種情況下,孩子從媽媽一方得到的是A基因,從爸爸一方得到的是a基因,配對後就是Aa,因此孩子會表現出雙眼皮,像媽媽。假如孩子的下巴、睫毛、眼睛大小、鼻樑等等也是從媽媽那裡得到了顯性基因,那麼孩子看上去就很有可能和媽媽非常像;反之則可能像爸爸多一點。

說到孩子的長相,突然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則相關研究報導,結果比較有意思。研究是由美國賓漢頓大學和南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者共同開展的,結果發表在了《健康經濟雜誌》(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這項研究發現,長得像父親的新生兒到了一周歲的時候身體更加健康。

該研究是利用美國“脆弱家庭與子女健康研究”資料進行的,共收集了715個單親媽媽家庭的資訊,也就是參與研究的這些孩子平時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研究者詳細記錄了孩子一歲前的健康狀況,包括孩子出生以來看醫生的次數、看急診的次數、在醫院呆過的時間、哮喘發作次數等等。

研究結果顯示,比起長得不像父親的孩子,長得像爸爸的嬰兒每月得到父親陪伴時間平均多了2.5天,他們的健康狀況也好于其他孩子。其實,這一研究倒不是和基因有多大關係,而是發現長得像爸爸的孩子和爸爸相處的時間明顯更多,可能有利於健康。

研究者指出,可能正是父親與孩子間的相似性讓父親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參與積極的養育,這最終有助於孩子的健康。

雖然研究者不確定這一結論是否適用于非單親家庭的孩子,但他們還是認為,育兒路上,父親的更多參與有利於孩子成長。

“兒子像爸爸,女兒像媽媽”的例子也一樣一抓一大把,

比如Jasper就很像爸爸呢。

2

兒子的智力主要遺傳媽媽?

有段時間網上盛傳一種說法,“兒子的智商由媽媽決定,女兒的智力則是爸媽各占一半”。

我最早聽到這個理論是在川大旁聽一個心理學教授的課的時候 。“因為決定智力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所以兒子的智力是媽媽遺傳的,而女兒的智力是爸爸媽媽共同遺傳的”。老師還畫了一個智力的正態分佈圖。他解釋說,這就是為什麼極低和極高智力的人常常是男性,而女性的智力因為是父母共同決定的,所以比較容易集中分佈在中間。當時聽到這裡理論,覺得非常驚奇,感歎遺傳的“男女差異”真是奇妙啊。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一項1982年發表在《行為遺傳學》(Behavior Genetics)的研究顯示,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64,父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23(相關係數越接近1,說明相關性越強)。可以看出,父母雙方和孩子的智商都有關,並且相關程度類似,不存在哪一方的智力在遺傳上佔據了明顯主導。

另外,這項研究還發現兒子與爸爸、媽媽的智商相關係數分別為0.411和0.443,也非常接近,說明兒子的智商並非由媽媽決定。

事實上,智力是一種複雜性狀,它並不像長相那樣完全由我們的基因決定,而是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包括後天的教育、成長環境等)相互作用的結果。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大量研究來尋找影響智力的基因。其中很多研究都聚焦於探索家庭內部成員之間智力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尤其是針對收養的孩子以及雙胞胎。這類研究結果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大約50%是由遺傳差異造成的,其餘的50%則由環境因素來解釋。

科學家開展的另一類研究則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來探索我們基因中的哪些區域和智力有關。目前這些研究還沒有發現任何特定的基因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科學家認為,很可能大量的基因都參與其中,因此每個基因對人的智力都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

儘管隨著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快速發展,一些研究的確發現X染色體比Y染色體有更多的基因在大腦裡表達,但智力的基因遺傳並非複製粘貼那麼簡單,很多關於智力和遺傳的機制,還處於科學假設階段。所以,兒子智力肯定不是跟爸爸沒有關係啦!孩子的智力和爸爸的關係大約和媽媽的關係一樣大。

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智力發展同時受到諸多後天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營養狀況(比如,孕期、哺乳期、兒童期缺碘可以導致孩子不可逆的智力損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遺傳基因無法改變,如果想要孩子更聰明,不妨從後天因素著手,為孩子創造一個更有利於智力發展的外界環境。

2

性格是誰遺傳的?

性格與智力類似,也是一種複雜性狀,由多種基因以及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決定。寶寶一生下來就帶著自己的性格特徵,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外向,總是喜歡吸引人注意;有的孩子個性平和,隨遇而安;有的孩子非常執著,追求完美;有的孩子是天生的領導者,希望周圍人都執行他的規則……每個孩子生來就非常獨特。(我最近正在看一本分析孩子天生的性格的書呢,超級有意思!回頭跟大家分享我的讀書筆記)

遺傳是孩子性格的基礎,而後天因素影響其發展。家庭的薰陶,包括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家庭氛圍都會影響孩子先天的性格的發展,為其帶上“面具”。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性格又會被社會環境所影響,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最終的性格形成。

孩子們毫無例外地都秉承著爸媽的某些外貌特徵來到這個世界,但是孩子的智力和性格遺傳卻不會像“克隆”動物那麼一模一樣。雖然有遺傳,也會通過後天改變,尤其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也許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如天才,但相信你們很多人和我一樣,希望孩子以後樂觀開朗、勇敢自信、 獨立堅強、善於思考、有責任心……這些良好的性格品質也許不會一開始就寫入孩子的基因裡,但是祝願每個孩子都在有愛的環境下長大,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具有魅力的性格。

參考文獻:

1. Tracey MR, Polachek SW, If looks could heal: Child health and paternal investment. J Health Econ, 2018; 57:179-190.

2. NIH,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Is intelligence determined by genetics? https://ghr.nlm.nih.gov/primer/traits/intelligence

3. Reed SC, Rich SS. Parent-Offspring correlations and regressions for IQ, Behav Genet, 1982; 12(5):535-42.

- END -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濕疹】瞭解嬰兒濕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瞭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