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首座漂浮核電站出海引憂慮 環保人士:核泰坦尼克

2018-04-30 18:16 | 參考消息網

28日,“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被拖出聖彼德堡造船廠。

(英國《獨立報》網站)

英媒稱,俄羅斯建造的漂浮核電站第一次起航出海。環保人士稱之為“核泰坦尼克”。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28日報導,“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28日被拖出其建造地聖彼德堡造船廠。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所有人、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透露,它將經過波羅的海,被拖到位於摩爾曼斯克的一處基地。

報導稱,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漂浮核電站,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在裝載核燃料後,將於2019年夏天被拖往北極港口佩韋克,並交付使用。

報導稱,該專案遭到環保組織普遍批評,其中綠色和平組織稱之為“漂浮的切爾諾貝利”和“核泰坦尼克”。

綠色和平組織中東歐地區核專家揚·哈弗坎普說:“至少可以這樣說,在聖彼德堡市中心這樣的人口密集區域測試核反應爐是不負責任的。然而,把‘核泰坦尼克’的測試轉移到公眾視野之外的地方,

也是一樣。在北冰洋漂浮的核反應爐將對脆弱的環境構成極其嚴重的明顯威脅。這個危險的舉動不僅對北極構成威脅,同樣也對其他人口密集地區或脆弱的自然地區構成潛在威脅”。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建造目的是為俄羅斯偏僻的極北和遠東地區供電。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說,核反應爐產生的電力足夠10萬人的城鎮使用。

第二艘漂浮發電站的建造工作預計將於2019年啟動。

俄羅斯官方媒體報導稱,這種發電站還可能被銷往其他國家。

在“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建造期間,挪威和瑞典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官員就已經對可能發生的海上事故表達了憂慮。

然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堅稱,已採取防護措施,可避免核災難。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該電站的設計具備極佳的安全限度,能應付所有可能的威脅。核反應爐堅不可摧,

能夠抵禦海嘯和其他自然災難。此外,漂浮發電站上的核反應過程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所有要求,對環境不構成任何威脅。”

(原標題《世界首座漂浮核電站出海引憂慮 環保人士:“核泰坦尼克”》。編輯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