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啥?地方拼命搶人才,部隊高學歷人才卻搶轉業?

軍渡:小靖

近期,各大城市、企業、高校都爭先恐後地開出了優越條件,

不拘一格吸引高學歷人才,一場“人才搶奪大戰”拉開帷幕,“人才爭奪”一時成了熱點話題。

從地方就業形勢看來,研究生可不是白讀的,尤其是一些名牌高校、急缺專業的碩士和博士,有的竟開出給房、給錢、給職稱的豐厚待遇,讀研確實能看到顯著的實際效益。獲得了研究生學歷,就意味著有了更高的入職門檻,就拿到了通向高薪、升職的鑰匙。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

一般把在研究生培養機構完成研究生學習並取得碩士或博士學歷的人,統稱為研究生。它是一個人的學術水準和學習能力的代表和反映。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回到現實。

1

近些年來,不但地方高校的考研熱潮層層迭起,我們軍內的同志們學習深造的勁頭也是逐漸上升。從某軍校某專業的報考人數來看,有的學科報考人數逐年增高,幾乎是達到了翻倍的地步,

這也許是因為現在基層部隊練兵備戰的要求更高了,基層更苦了,想借讀研機會出來休息一下,說起來有點逃避現實的意思。但是不可否認,多數同志還是想通過讀研來提升自己的,大家的上進心還是有的。

然而,理想不要太美好,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從基層部隊研究生已經畢業的同志來看,研究生的處境確實有些尷尬。

某部A君是南開大學電腦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在校學習期間參加了國家級的重點課題,對電腦網路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國際SCI期刊上發表過高分學術論文。

B君是軍內某名校的電腦專業的博士,據說是專門研究影像處理的,才28歲就博士畢業了,可以說年輕有為、前途無量。但是兩人在去年年底都做出了退出現役的決定,一個在苦苦等了三年後選擇了轉業,一個不符合轉業條件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役復員。

確實感到惋惜,為何人才總是悄悄流失。當談起為什麼選擇退出現役的時候,兩個人似乎有共同的處境,那就是“專業不對口,缺乏施展平臺,幹得沒勁,不如早點回地方發展”,總之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A君在研究生畢業後,就被安排在營部做參謀,一干就是三年,無人問津,自己想幹點裝備方面的技術活,可沒有平臺。

B君博士畢業後,被安排在連隊做排長兼助理工程師,平時跟著一塊訓練,

自己覺得唯一有用的也就是幫連隊修修電腦,給大家講講電腦應用的課,但是因為缺少基層經歷,帶兵確實是他的弱項。

這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或許有點不具代表性。但從一些單位瞭解到,研究生畢業後,從院校回到部隊,帶著研究生的光環,部分同志確實變得有些浮躁,層次低的工作不想幹,以為自己“搞過高科技、見過大世面”,對待工作有些“眼高手低”,就這樣,“高學歷人才”恰恰成了“待轉業派”,所談論的也多是轉業安置之類的話題,多數都是在為自己所處的尷尬境遇所抱怨,想盡辦法另謀出路。

2

不知是什麼時候,研究生就被貼上了“有學歷沒能力”的標籤。“研究生無用論”充斥著基層廣大官兵的思想,有的官兵會嘲笑這些讀了研然後回來沒有被重用的人,甚至會調侃到“研究生又咋樣,還不是被本科生管著,還不是跟戰士一塊訓練生活”,有的會說到“同批的XX已經晉升為XX領導了,但他卻變成了技術幹部”,甚至有的領導還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個群體,一說起研究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俯不下身子,接不到地氣,基層部隊根本就不需要研究生。一些研究生同志就這樣被無情地打入“冷宮”,在基層呆得確實有點難受。

對於來自基層的廣大戰友來說,考研的目的無非就是那麼幾種,有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提升學歷層次,有的是為了開闊視野,拓展人脈,尋機調動一下,還有的就是純粹為了擺脫基層枯燥乏味的生活,想休息調整一下。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首先能夠通過全國統考考上研究生,那也說明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再就是,經過兩年多的系統學習錘煉,導師也會時不時地佈置任務、給點擔子,最後還要寫一個像模像樣的畢業論文,通過研究生學位答辯,這個過程沒有付出努力也是很難達到的。好了,總之,我覺得取得研究生學歷的同志還是有一定的可圈可點之處的。

話說回來,研究生的光環給了他們太大壓力。希望廣大官兵不要把“研究生”神化,讀了研,通過兩三年的學習,怎會讓一個人發生質的改變?其實也只不過是掌握了一些學習研究方法,開闊了視野,獲得了一個學歷而已。

院校與部隊是兩個環境、兩種狀態,一個以教學科研為目標,一個是以戰備打仗為宗旨,不得不說,院校與基層部隊還是有些脫節的。現在部隊建設形勢變化很快,部隊裝備、任務、人員、制度等等,隨時都可能會有較大的調整。在校學習兩三年,脫離基層部隊生活,研究生畢業後,又是一個重新適應、重新改造自己的過程。

3

部隊不是不需要人才,但基層部隊確實難以給予理想的平臺。部隊需要的是能打仗、打勝仗的人才,只是跟地方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不一樣。

研究生擺脫尷尬的境地,還要先從思想認識上轉變開始。如果熱愛部隊這塊熱土,首先要甩掉自己的“研究生光環”,“博士碩士首先都是戰士”,要學會做一個平凡的官兵,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在學校搞科研是好學生,到部隊帶兵仍然是一把好手。

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這一輩子哪能什麼都那麼幸運、那麼理想,學會適應、學會轉換、學會學習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沒有平臺可以創造平臺,沒有特長可以培養特長,哪能安於現狀、怨天尤人,是英雄總會有用武之地的!

思路一變天地寬。不得不說的是,一些部隊重視和使用人才的思路還需轉變。作為單位的領導,應該是一個開明的“伯樂”,要善於識人、用人,為研究生創造一些“學以致用”的條件,爭取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比如,隨著研究生比例的升高,某單位分析了研究生專業特長後,把有電腦特長的人才集中起來,成立了“資訊化攻關小組”。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攻關,開發出了門禁系統、武器裝備資訊處理軟體等一些實用成果,為單位解決了不少管理和訓練困難,既節省了經費,又提高了部隊的管理和訓練品質。這個團隊因此而樂此不彼,增添了幾多自豪感、榮譽感!資訊化時代,建設世界一流部隊,需要一流的人才,部隊應該把研究生的價值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高學歷人才”恰恰成了“待轉業派”,所談論的也多是轉業安置之類的話題,多數都是在為自己所處的尷尬境遇所抱怨,想盡辦法另謀出路。

2

不知是什麼時候,研究生就被貼上了“有學歷沒能力”的標籤。“研究生無用論”充斥著基層廣大官兵的思想,有的官兵會嘲笑這些讀了研然後回來沒有被重用的人,甚至會調侃到“研究生又咋樣,還不是被本科生管著,還不是跟戰士一塊訓練生活”,有的會說到“同批的XX已經晉升為XX領導了,但他卻變成了技術幹部”,甚至有的領導還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個群體,一說起研究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俯不下身子,接不到地氣,基層部隊根本就不需要研究生。一些研究生同志就這樣被無情地打入“冷宮”,在基層呆得確實有點難受。

對於來自基層的廣大戰友來說,考研的目的無非就是那麼幾種,有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提升學歷層次,有的是為了開闊視野,拓展人脈,尋機調動一下,還有的就是純粹為了擺脫基層枯燥乏味的生活,想休息調整一下。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首先能夠通過全國統考考上研究生,那也說明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再就是,經過兩年多的系統學習錘煉,導師也會時不時地佈置任務、給點擔子,最後還要寫一個像模像樣的畢業論文,通過研究生學位答辯,這個過程沒有付出努力也是很難達到的。好了,總之,我覺得取得研究生學歷的同志還是有一定的可圈可點之處的。

話說回來,研究生的光環給了他們太大壓力。希望廣大官兵不要把“研究生”神化,讀了研,通過兩三年的學習,怎會讓一個人發生質的改變?其實也只不過是掌握了一些學習研究方法,開闊了視野,獲得了一個學歷而已。

院校與部隊是兩個環境、兩種狀態,一個以教學科研為目標,一個是以戰備打仗為宗旨,不得不說,院校與基層部隊還是有些脫節的。現在部隊建設形勢變化很快,部隊裝備、任務、人員、制度等等,隨時都可能會有較大的調整。在校學習兩三年,脫離基層部隊生活,研究生畢業後,又是一個重新適應、重新改造自己的過程。

3

部隊不是不需要人才,但基層部隊確實難以給予理想的平臺。部隊需要的是能打仗、打勝仗的人才,只是跟地方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不一樣。

研究生擺脫尷尬的境地,還要先從思想認識上轉變開始。如果熱愛部隊這塊熱土,首先要甩掉自己的“研究生光環”,“博士碩士首先都是戰士”,要學會做一個平凡的官兵,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在學校搞科研是好學生,到部隊帶兵仍然是一把好手。

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這一輩子哪能什麼都那麼幸運、那麼理想,學會適應、學會轉換、學會學習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沒有平臺可以創造平臺,沒有特長可以培養特長,哪能安於現狀、怨天尤人,是英雄總會有用武之地的!

思路一變天地寬。不得不說的是,一些部隊重視和使用人才的思路還需轉變。作為單位的領導,應該是一個開明的“伯樂”,要善於識人、用人,為研究生創造一些“學以致用”的條件,爭取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比如,隨著研究生比例的升高,某單位分析了研究生專業特長後,把有電腦特長的人才集中起來,成立了“資訊化攻關小組”。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攻關,開發出了門禁系統、武器裝備資訊處理軟體等一些實用成果,為單位解決了不少管理和訓練困難,既節省了經費,又提高了部隊的管理和訓練品質。這個團隊因此而樂此不彼,增添了幾多自豪感、榮譽感!資訊化時代,建設世界一流部隊,需要一流的人才,部隊應該把研究生的價值最大程度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