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橋橫架飛虹 十載顯現崢嶸——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十周年

來源:新華網

鳥瞰杭州灣跨海大橋。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10年通行車輛1.2億輛 減排降本成效明顯

急流速、高鹽分……種種自然條件的阻礙,讓杭州灣兩岸千百年來只能遙遙相望,南來北往只能選擇向西繞行。

經過長達10年的設計籌建、4年多的建設,2008年5月1日,南起寧波慈溪,北抵嘉興海鹽,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繪就了江浙滬2小時交通圈。

“通車10年來,大橋共通行各類車輛1.2億輛。”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黨委委員王軍說,這為許多人節約了時間。

除了時間成本的降低,能耗減少同樣顯著。根據相關機構測算,自通車以來,杭州灣跨海大橋為社會減少能耗成本約114.57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96.95萬噸。

“這些年來,車流量不斷增加,司機素質也在提高,比如在大橋上違章停車觀光的車輛越來越少。”寧波高速交警五大隊副大隊長水心勝說。

水心勝自己的生活也因大橋而改變。“大橋通車前我在上海當兵,回慈溪看女朋友要換好幾趟車,

花四五個小時。”水心勝說,如今大橋已成為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鳥瞰杭州灣跨海大橋。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積累運營管理經驗 轉化智慧養護成果

巨大的通行量、複雜的自然環境……給大橋的管理和養護帶來嚴峻挑戰。

然而10年來,大橋範圍內的交通事故發生率、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均低於浙江全省高速公路的平均水準。

“我們對大橋的管理是在不斷摸索中進步的。”王軍說起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冬季遇到冰雪天氣,本就氣溫更低、結冰速度更快的橋面就會面臨更大安全隱患,這時一旦封橋,將給春運路網的整體運行和旅客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在保證安全和暢通的前提下,

我們摸索將3條車道壓縮為1條車道,讓車流不停碾壓路面,使積水無法結冰,結果證明雖然通行速度受到一定影響,但比簡單‘一封了之’更加科學。”王軍說。

在杭州灣跨海大橋監控中心,記者看到覆蓋全橋的419路監控視頻畫面即時在大螢幕上展示,值班資訊、橋面氣象、施工情況等資訊一目了然。

工作人員在杭州灣跨海大橋監控中心進行即時監控(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今年清明小長假大橋車流量同比上升,但事故數同比下降15%,除了工作人員高效保障外,‘智慧大橋’的建設功不可沒,電子巡邏主動發現率高達94.17%。”杭州灣大橋發展有限公司營運監控部經理吳承隆說。

今年年初,寧波市公路局路橋工程處以最高綜合得分中標港珠澳大橋部分路段的主體工程土建日常養護權。“對杭州灣跨海大橋的10年養護管理經驗,為此次中標奠定了基礎,對大橋的養護也實現了技術和人才的輸出。”寧波市公路局路橋工程處處長錢高科說。

“對杭州灣跨海大橋的10年養護管理經驗,為此次中標奠定了基礎,對大橋的養護也實現了技術和人才的輸出。”寧波市公路局路橋工程處處長錢高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