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軍光:一年磨破100多雙手套,“電力蜘蛛俠”傾力守護萬家燈火

宋軍光正在進行帶電作業

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

說話幹練,待人誠懇;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平凡的崗位上19年如一日默默堅守;他憑藉著一顆炙熱的心和對電力事業的執著追求,傾力守護著一座城市的萬家燈火。

他叫宋軍光,現任國網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作業班班長,也是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配網帶電作業領軍人物、帶電作業技能大師和專家人才。

從零開始,“小菜鳥”成帶電作業能手

1998年,宋軍光從部隊復員後,

被分配到原蘭州供電局東崗供電分局工程班工作。軍人強健的體魄,雷厲果敢的作風,在宋軍光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工程班工作9個月後,宋軍光不顧家人的反對,從工程班調到了配網帶電作業班(現已更名為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我自己覺得,帶電作業雖然是個全新的技術領域,但既然已經邁出了這一步,就一定要弄出些名堂來。”對於當初的決定,

宋軍光從未後悔過。

“剛到帶電作業班的時候,班上只有五個人,一台帶電作業車。這種情況就相當於什麼都沒有,一切都從零開始。”為了在帶電作業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宋軍光遇到問題首先自己翻書查資料,再不懂就向專家請教,反復實踐,總結歸納,使自己從剛參加工作時的“小菜鳥”,練成了一個悟性高、協調性好的帶電作業能手。

宋軍光檢查作業設備

配網帶電作業人員在業內被稱為“電力蜘蛛俠”。“但事實上,這份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大上,反而是非常枯燥且帶有危險性的。”和所有人一樣,宋軍光從“小菜鳥”到作業能手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磨練、吃過的苦頭,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在宋軍光和同事們的努力下,

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從原來僅能從事最基本的幾項作業項目,發展到如今能夠根據不同的現場作業條件,可以進行30余項10千伏帶電作業項目;作業範圍也從原來的市區,擴展到周邊縣公司等區域。

19年如一日,每年磨破一百多雙手套

在很多同事們的眼裡,經過多年的實踐操作的檢驗,平時帶電作業的工具都已經比較成熟,但宋軍光仍然願意花時間去琢磨,

因為他相信,“任何一項小的改進都會縮短作業的整體時長,提高項目操作的安全性。”

當記者問宋軍光:“試驗改進的作業器具或新項目,你難道一點都不害怕嗎?”宋軍光說:“我也怕,但總得有人‘第一個吃螃蟹’,只要能為以後做這項工作的兄弟們解決問題,留下安全,也算是值了。”

作為甘肅省電力公司的專家級人物,宋軍光在工作中喜歡鑽研,善於創新。十多年來,他結工作實際不斷探索,分別研究完成了“10千伏配電線路帶負荷更換柱上開關作業法”“帶電立鋼杆作業法”等一批技術革新項目。

同時,宋軍光還帶領班組成員利用業餘時間自主研發了“10千伏配網線路帶電作業用硬質分流線支撐架裝置”等30多項新工具。“隔離開關絕緣隔離裝置”、“絕緣平臺”等5項成果還分別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

憑著對帶電作業這項工作的執著和熱愛,宋軍光19年如一日,他參與完成帶電作業21830次,減少停電時戶數224741(時/戶),帶電作業次數在全省排名首位。班裡的同事給宋軍光算過一筆賬:他幾乎每年都要磨破一百多雙手套。

宋軍光檢查帶電作業時用的絕緣手套

2011年,在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第一次帶電作業比武中,宋軍光斬獲了個人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績。隨後,他先後又獲得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甘肅省技術標兵”、甘肅省電力公司“隴電工匠”、“先進班組長”等榮譽稱號。2017年,宋軍光被授予“隴原工匠”榮譽稱號。

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該中心從成立至今,保持了連續6700多天的安全生產紀錄,帶電作業累計操作達到萬餘次,產生經濟效益7000余萬元。

岳父去世,他卻身處抗震救災第一線

心中有大愛的人,總是充滿著責任與擔當。在宋軍光看來,作為電力行業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報效祖國,尤其是在最危急和國家最需要的時刻。

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玉樹發生7.1級強烈地震,當地電網瞬間癱瘓。當天接到命令後,宋軍光和同事便立即奔赴玉樹災區。在15天的救援時間裡,他和同事克服了耳鳴、頭疼、缺氧等高原反應,加班加點搶修,一次次地挑戰著自己的極限,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4小時。

“而就在那段時間,我的岳父突發疾病去世,聽到這個消息後,只能在心底默念,希望他老人家能夠原諒。然後強忍悲痛,繼續奮戰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因為工作的原因,沒能送岳父最後一程,在宋軍光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和愧疚。

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宋軍光主動請纓,再赴災區支援電網重建。

宋軍光正在進行帶電作業

像這樣的救援行動,宋軍光參加了無數次,每次只要有任務,他都勇於擔當、衝鋒在前,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為當地快速恢復生產、生活作出貢獻,也為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贏得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由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牽頭開展的全國首次3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配網帶電作業在甘南自治州成功實施。宋軍光作為現場工作總指揮圓滿的完成此次配網帶電作業專案,成功填補了我國高海拔地區10千伏配網帶電作業的歷史空白。

言傳身教,讓“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經歷了帶電作業起步階段的艱辛,讓宋軍光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也讓他明白只有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才能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為甘肅省電力公司配網帶電作業的領軍人物,宋軍光發揮自己優勢,言傳身教,盡可能多的讓身邊的同事學到真本事,從而實現對整個專業的帶動。在宋軍光看來,“新的技術只有進行分享、讓更多的人掌握,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宋軍光深知帶電作業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培訓中,他都要求班組成員嚴格按照安全標準實施,不能有絲毫放鬆,每次作業前他都會反復檢查設備,提醒學員注意各個作業環節。學員遇到難題時,他總是耐心教導,反復解疑答惑。

宋軍光正在進行帶電作業

正是靠著這份嚴謹和認真,宋軍光培養出了不少優秀技術人才。2016年,在省級一類10千伏配網不停電作業技能大賽中,宋軍光不僅榮獲個人全能一等獎,他所帶的班員王炳文、李亮也分別榮獲個人全能二等獎、三等獎。

最近幾年來,宋軍光常常利用業餘時間,總結培訓方法和教材,毫無保留地分享著他的經驗和成果,他先後參與對臨夏、甘南、定西、敦煌等兄弟單位開展的帶電作業專業專案培訓,對各基層單位的帶電專案,為甘肅省乃至周邊地區帶電作業整體技能水準的提升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對於這些年獲得的榮譽,宋軍光說:“首先,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帶電作業中心的。其次,面對榮譽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不會滿足於現狀,因為榮譽和成績屬於過去,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堅持、創新和傳承。不僅要在該發光的地方發光,在該發熱的地方發熱,更要精益求精,推陳出新。我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把這種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對於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宋軍光如是說。

本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分別研究完成了“10千伏配電線路帶負荷更換柱上開關作業法”“帶電立鋼杆作業法”等一批技術革新項目。

同時,宋軍光還帶領班組成員利用業餘時間自主研發了“10千伏配網線路帶電作業用硬質分流線支撐架裝置”等30多項新工具。“隔離開關絕緣隔離裝置”、“絕緣平臺”等5項成果還分別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

憑著對帶電作業這項工作的執著和熱愛,宋軍光19年如一日,他參與完成帶電作業21830次,減少停電時戶數224741(時/戶),帶電作業次數在全省排名首位。班裡的同事給宋軍光算過一筆賬:他幾乎每年都要磨破一百多雙手套。

宋軍光檢查帶電作業時用的絕緣手套

2011年,在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第一次帶電作業比武中,宋軍光斬獲了個人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績。隨後,他先後又獲得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甘肅省技術標兵”、甘肅省電力公司“隴電工匠”、“先進班組長”等榮譽稱號。2017年,宋軍光被授予“隴原工匠”榮譽稱號。

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該中心從成立至今,保持了連續6700多天的安全生產紀錄,帶電作業累計操作達到萬餘次,產生經濟效益7000余萬元。

岳父去世,他卻身處抗震救災第一線

心中有大愛的人,總是充滿著責任與擔當。在宋軍光看來,作為電力行業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報效祖國,尤其是在最危急和國家最需要的時刻。

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玉樹發生7.1級強烈地震,當地電網瞬間癱瘓。當天接到命令後,宋軍光和同事便立即奔赴玉樹災區。在15天的救援時間裡,他和同事克服了耳鳴、頭疼、缺氧等高原反應,加班加點搶修,一次次地挑戰著自己的極限,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4小時。

“而就在那段時間,我的岳父突發疾病去世,聽到這個消息後,只能在心底默念,希望他老人家能夠原諒。然後強忍悲痛,繼續奮戰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因為工作的原因,沒能送岳父最後一程,在宋軍光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和愧疚。

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宋軍光主動請纓,再赴災區支援電網重建。

宋軍光正在進行帶電作業

像這樣的救援行動,宋軍光參加了無數次,每次只要有任務,他都勇於擔當、衝鋒在前,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為當地快速恢復生產、生活作出貢獻,也為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贏得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由蘭州供電公司配網帶電作業中心牽頭開展的全國首次3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配網帶電作業在甘南自治州成功實施。宋軍光作為現場工作總指揮圓滿的完成此次配網帶電作業專案,成功填補了我國高海拔地區10千伏配網帶電作業的歷史空白。

言傳身教,讓“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經歷了帶電作業起步階段的艱辛,讓宋軍光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也讓他明白只有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才能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為甘肅省電力公司配網帶電作業的領軍人物,宋軍光發揮自己優勢,言傳身教,盡可能多的讓身邊的同事學到真本事,從而實現對整個專業的帶動。在宋軍光看來,“新的技術只有進行分享、讓更多的人掌握,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宋軍光深知帶電作業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培訓中,他都要求班組成員嚴格按照安全標準實施,不能有絲毫放鬆,每次作業前他都會反復檢查設備,提醒學員注意各個作業環節。學員遇到難題時,他總是耐心教導,反復解疑答惑。

宋軍光正在進行帶電作業

正是靠著這份嚴謹和認真,宋軍光培養出了不少優秀技術人才。2016年,在省級一類10千伏配網不停電作業技能大賽中,宋軍光不僅榮獲個人全能一等獎,他所帶的班員王炳文、李亮也分別榮獲個人全能二等獎、三等獎。

最近幾年來,宋軍光常常利用業餘時間,總結培訓方法和教材,毫無保留地分享著他的經驗和成果,他先後參與對臨夏、甘南、定西、敦煌等兄弟單位開展的帶電作業專業專案培訓,對各基層單位的帶電專案,為甘肅省乃至周邊地區帶電作業整體技能水準的提升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對於這些年獲得的榮譽,宋軍光說:“首先,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帶電作業中心的。其次,面對榮譽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不會滿足於現狀,因為榮譽和成績屬於過去,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堅持、創新和傳承。不僅要在該發光的地方發光,在該發熱的地方發熱,更要精益求精,推陳出新。我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把這種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對於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宋軍光如是說。

本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