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在外打拼的企業管理人,將資中特產推廣到全國各地

顧客正在付款

熱愛學習的他:從員工成長為企業管理人

4月25日,資中縣重龍鎮文廟社區,邵興松安靜地看著一本有些陳舊的《歷史文化古城資中》。

戴一副銀色框架眼鏡,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說話不緊不慢,邵興松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一名溫文爾雅的書生。

邵興松的店鋪一側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資中特產。工作間隙,閱讀歷史書籍成為邵興松的一大愛好。這一愛好已伴隨邵興松二十多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18歲的邵興松獨自一人,

來到廣東一家電子廠工作。

面對這一陌生的行業,邵興松常常在流水線上手足無措。為儘快熟悉工作,他積極主動向工廠老員工請教,同時四處尋找資料學習。

勤奮肯學的邵興松,很快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不久便從普通員工做到了經理,然後又升到廠長。

當了管理人員後,邵興松又面臨著如何管理好工廠的難題。在他看來,學習是解決難題的最有效辦法。

於是,邵興松又開始學習管理知識,除了平時的理論學習,他還走出去學習其他工廠和企業的實踐經驗。

剛開始,邵興松只是把別人的管理經驗照搬過來,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拿來主義”行不通,邵興松冷靜下來,結合工廠實際,不斷摸索管理經驗,工作逐漸得心應手。

從員工到管理人員,邵興松一直沒有放鬆過學習。

2009年,邵興松的一個朋友註冊了一個網站,

並提出讓邵興松幫忙維護。那時,邵興松除了會用電腦做表格以外,什麼都不會,但他依然拍著胸脯告訴朋友,自己可以通過學習維護好網站。

儘管沒有“金剛鑽”,邵興松還是攬下了這個“瓷器活”,並因此與網路結緣……

邵興松查看銷售情況

熱愛家鄉的他:走上電商路推廣資中特產

經過21年的打拼,邵興松在大城市穩定了下來。

2017年清明節前夕,邵興松回到家鄉資中。一天,在和朋友聚會的過程中,他瞭解到自己所在的社區——資中縣重龍鎮文廟社區,正在引進本土人才返鄉創業。當晚回到家後,邵興松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漂泊在外,總是特別想念故鄉,也不止一次有過回家的念頭。”在邵興松看來,這是他回鄉發展的一個機會。 在此之前,

邵興松在廣東省英德市工作時,見證了英德市由一個偏遠貧困山區,通過電商這條路,建立地域品牌,通過快速發展,走在了全國的農村電商發展前列。

“資中縣作為歷史文化古城,有許多的特產和旅遊景點。”看到別人成功後,邵興松也想通過電商把資中的文化旅遊資源傳揚出去。

有了想法就要付諸實踐。不到十天,邵興松就在文廟社區建立了電商點位。文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充稱讚道:“邵興松有想法又務實,如果沒有他,我們社區的電商點位不可能這麼快就建立起來。”

建立電商點位後,邵興松開始尋找具有資中特色的產品。他深入農村對接農戶尋找有推廣價值的農產品。從去年5月底開始到現在,他共調查走訪了五十餘個村,共收集了近20種產品。

接下來,邵興松開始靜下心來學習別人的挖掘、包裝、推廣經驗,“現在,每三個產品就能有一個推廣成功。”

在邵興松推廣的產品中,最成功的要屬在文廟社區內挖掘的傅氏灰包蛋。傅氏灰包蛋採用傳統手工藝製作,目前已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邵老師幫了我很大的忙。現在我們家的灰包蛋賣得很火,最近才寄了200個蛋到新疆。”傅氏灰包蛋第四代傳人、77歲的楊顯玉說。

邵興松整理貨品

隨著一些居民、農民的特色產品被成功推廣出去,一些農戶開始帶著自家的產品找到邵興松幫忙推廣。

家住資中縣馬鞍鎮龍馬橋村金竹灘的陳明專程來找邵興松,希望邵興松能夠幫自己打開養雞場銷路及提出建議。邵興松實地考察後,幫他做了分析,認為他的養殖規模太小,推廣之後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接著,邵興松結合養殖場現有的條件,制定了一個詳細的三年計畫並表示會幫助陳明發展養殖廠。

陳明在聽完邵興松的策劃後受益匪淺。他告訴記者:“邵老師的分析很到位,指出了我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了解決辦法,現在養殖場正在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在邵興松看來,問題都是通過學習來解決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也因此,去年11月份,39歲的邵興松通過考試,進入西南大學資中學習中心學習電子商務。

“資中縣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也有著許多特色產品和旅遊景點。”在邵興松看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家鄉文化旅遊資源及特產推廣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他希望通過學習,為資中特產走出去貢獻更大力量。

如果沒有他,我們社區的電商點位不可能這麼快就建立起來。”

建立電商點位後,邵興松開始尋找具有資中特色的產品。他深入農村對接農戶尋找有推廣價值的農產品。從去年5月底開始到現在,他共調查走訪了五十餘個村,共收集了近20種產品。

接下來,邵興松開始靜下心來學習別人的挖掘、包裝、推廣經驗,“現在,每三個產品就能有一個推廣成功。”

在邵興松推廣的產品中,最成功的要屬在文廟社區內挖掘的傅氏灰包蛋。傅氏灰包蛋採用傳統手工藝製作,目前已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邵老師幫了我很大的忙。現在我們家的灰包蛋賣得很火,最近才寄了200個蛋到新疆。”傅氏灰包蛋第四代傳人、77歲的楊顯玉說。

邵興松整理貨品

隨著一些居民、農民的特色產品被成功推廣出去,一些農戶開始帶著自家的產品找到邵興松幫忙推廣。

家住資中縣馬鞍鎮龍馬橋村金竹灘的陳明專程來找邵興松,希望邵興松能夠幫自己打開養雞場銷路及提出建議。邵興松實地考察後,幫他做了分析,認為他的養殖規模太小,推廣之後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接著,邵興松結合養殖場現有的條件,制定了一個詳細的三年計畫並表示會幫助陳明發展養殖廠。

陳明在聽完邵興松的策劃後受益匪淺。他告訴記者:“邵老師的分析很到位,指出了我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了解決辦法,現在養殖場正在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在邵興松看來,問題都是通過學習來解決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也因此,去年11月份,39歲的邵興松通過考試,進入西南大學資中學習中心學習電子商務。

“資中縣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也有著許多特色產品和旅遊景點。”在邵興松看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家鄉文化旅遊資源及特產推廣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他希望通過學習,為資中特產走出去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