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營新青年·建功新時代|民警陳金元“一杠三” 之路

一杠三對員警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

他在公安戰線上打磨了十年時光

在派出所,他經手辦過的案子不下數百

在刑偵隊,他接觸過的嫌疑人幾近上千

在視窗崗,他服務的群眾超十萬

在接處警,他接過的電話已逼近百萬

意味著他的年紀28、9到30出頭

他是公安隊伍中的絕對主力

意味著他是一名老練的青年民警

2011年,他考入興國公安隊伍,分配到城崗派出所工作,開始了“追夢”之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追風少年”到“一杠三”,不覺已是七年時光。

七年裡有磨難也有心酸;七年裡有滿足也有欣慰;七年裡,他在群眾中練就了一身本領;七年裡,他和居民們建立了深厚感情。七年裡,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和夢想,為轄區的安寧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他叫陳金元

他是興國公安的“一杠三”

他是公安業務“多面手”

為了練就過硬本領,陳金元勤奮刻苦,常常走家串戶,與群眾談心、拉家常,遇到熟悉的居民,他都關切地打聲招呼,

遇到矛盾糾紛他會迅速上前管一管,遇到可疑的人,他都要認真問一問,不讓任何犯罪線索從自己身邊溜過。慢慢地,很多業務難題,在陳金元這都能迎刃而解,漸漸地,他成了興國公安界小有名氣的“多面手”。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為一位流浪漢上戶口。東坑村黃某16歲離家出走,流浪外地46年才回到家鄉。由於長久就沒有登記戶口資訊,他成了家鄉的“黑戶”。陳金元決定要給老人辦好戶口,讓他和家人真正團聚。經過陳金元和同事十幾天的勞苦奔波,走訪附近老人、翻閱各種資料,終於將黃某46年間缺失資訊全部補齊,

為他成功辦理戶口。當陳金元親自將來之不易的戶口名簿送到黃某手中時,他撫摸著嶄新的戶口名簿,眼睛裡早已溢滿淚花。幾天後,又感激地送來錦旗。雖然歷經艱辛曲折,但能夠幫助失散多年的家庭真正圓滿,還有什麼事情能比這更讓人欣慰的呢?

他是扶貧濟困“及時雨”

脫貧攻堅作是我們黨和政府的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陳金元主動靠前,不管寒來暑往還是風雨交加,有時間他就去貧困戶家裡,把他們最急切的需求記在自己心裡。城崗鄉羅興村村民夏某家庭困難,自己體弱多病,妻子患有精神病,其大兒子患有先天性馬蹄內旋腿,家庭內務應接不暇,更別說外出辦事。其小兒子5歲了,都沒有辦理戶口和合作醫療。2014年7月份,瞭解到該情況後的陳金元來到夏某家裡,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幫夏某小兒子上好了戶口,並將這些證件送到他手中。

精准扶貧戶郭某根也有類似情況。他的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張某梅一直沒有辦理第二代身份證,因為沒有哪家照相館願意為她拍照,都嫌她髒,怕她胡來,郭某對此不知道怎麼辦。陳金元覺得幫助貧困戶平等享受權利,就是給他們播撒最及時的雨露陽光,就是為他們注入最振奮的脫貧力量。於是請來專業人士,自己和郭某一起為她梳頭洗臉,想盡辦法引導張某梅配合拍了照片。幾個月後,郭某拿到了妻子張某梅嶄新的身份證,沖陳金元會心地笑了。

他是服務群眾“熱心人”

當今社會,少數“訛人”現象讓很多想做好事的人也心生畏葸。然而千千萬萬像陳金元一樣的青年,卻勇敢地站了出來,堅定這份助人為樂的初心,弘揚著社會正能量,撐起了社會的脊樑。他業餘生活中經常為群眾做好事,為80多歲的老人砍柴火,把中暑暈倒的老人送醫院,為希望小學捐款,定期去血站獻血......連他自己都數不清做了多少好事。

2017年10月20日7時許,興國縣公安局城崗派出所接到群眾反映稱,在城崗街上某超市對面有一流浪漢,請派出所前來處理。陳金元到達現場後發現,在街上有一頭髮蓬亂、一身邋遢的男子,酷似當年網紅“犀利哥”。陳金元上前試圖與其交流,但該男子嘴裡講著方言,只能聽出其姓劉,初步判斷其應該是寧都或者瑞金一帶人。隨後,陳金元通過警務通進行核查,初步確認其為瑞金市九堡鎮的劉某生。為進一步瞭解情況,陳金元將該男子帶回派出所作進一步核查。在派出所,陳金元先為其買來了包子、飲用水等食物,並通過多方努力找到了其弟弟劉某石的聯繫方式。

通過電話瞭解,劉某石確實有個哥哥劉某生長期流浪在外。於是,陳金元通過加劉某石微信後進行視頻通話,證實該男子正是劉某生。原來劉某生有輕微智力問題,已經流浪在外五、六年了,家人也一直在尋找,但均未得到劉某生的消息。看到自己的哥哥被找到,劉某石激動不已,但因其一家人都在外地,一下子無法趕來接哥哥,希望民警能夠幫忙照看兩三天。考慮到劉某石的實際情況,在征得其同意後,陳金元和同事一起將劉某生送至興國縣救助站暫時安頓。離家外出流浪五、六年的劉某生,迅速就與家人團圓。

時光改變了容顏,

卻從未減弱他的初心。

他做的這些“小事”,

卻讓我們看到了大愛 。

如今陳金元依舊在服務群眾的路上,

用平凡舉動奉獻自己的青春韶華,

默默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精氣神。

向“一杠三”員警陳金元致敬!

都沒有辦理戶口和合作醫療。2014年7月份,瞭解到該情況後的陳金元來到夏某家裡,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幫夏某小兒子上好了戶口,並將這些證件送到他手中。

精准扶貧戶郭某根也有類似情況。他的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張某梅一直沒有辦理第二代身份證,因為沒有哪家照相館願意為她拍照,都嫌她髒,怕她胡來,郭某對此不知道怎麼辦。陳金元覺得幫助貧困戶平等享受權利,就是給他們播撒最及時的雨露陽光,就是為他們注入最振奮的脫貧力量。於是請來專業人士,自己和郭某一起為她梳頭洗臉,想盡辦法引導張某梅配合拍了照片。幾個月後,郭某拿到了妻子張某梅嶄新的身份證,沖陳金元會心地笑了。

他是服務群眾“熱心人”

當今社會,少數“訛人”現象讓很多想做好事的人也心生畏葸。然而千千萬萬像陳金元一樣的青年,卻勇敢地站了出來,堅定這份助人為樂的初心,弘揚著社會正能量,撐起了社會的脊樑。他業餘生活中經常為群眾做好事,為80多歲的老人砍柴火,把中暑暈倒的老人送醫院,為希望小學捐款,定期去血站獻血......連他自己都數不清做了多少好事。

2017年10月20日7時許,興國縣公安局城崗派出所接到群眾反映稱,在城崗街上某超市對面有一流浪漢,請派出所前來處理。陳金元到達現場後發現,在街上有一頭髮蓬亂、一身邋遢的男子,酷似當年網紅“犀利哥”。陳金元上前試圖與其交流,但該男子嘴裡講著方言,只能聽出其姓劉,初步判斷其應該是寧都或者瑞金一帶人。隨後,陳金元通過警務通進行核查,初步確認其為瑞金市九堡鎮的劉某生。為進一步瞭解情況,陳金元將該男子帶回派出所作進一步核查。在派出所,陳金元先為其買來了包子、飲用水等食物,並通過多方努力找到了其弟弟劉某石的聯繫方式。

通過電話瞭解,劉某石確實有個哥哥劉某生長期流浪在外。於是,陳金元通過加劉某石微信後進行視頻通話,證實該男子正是劉某生。原來劉某生有輕微智力問題,已經流浪在外五、六年了,家人也一直在尋找,但均未得到劉某生的消息。看到自己的哥哥被找到,劉某石激動不已,但因其一家人都在外地,一下子無法趕來接哥哥,希望民警能夠幫忙照看兩三天。考慮到劉某石的實際情況,在征得其同意後,陳金元和同事一起將劉某生送至興國縣救助站暫時安頓。離家外出流浪五、六年的劉某生,迅速就與家人團圓。

時光改變了容顏,

卻從未減弱他的初心。

他做的這些“小事”,

卻讓我們看到了大愛 。

如今陳金元依舊在服務群眾的路上,

用平凡舉動奉獻自己的青春韶華,

默默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精氣神。

向“一杠三”員警陳金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