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後來的我們》口碑兩極分化,大規模差評不僅僅因為票房造假

劉若英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後來的我們》,票房正在瘋狂增長。今天4月29日,該電影才上映兩天,票房直接破5.5億。要知道,這只是一部文藝片啊。

《後來的我們》上映第一天,口碑非常好,可謂看過的都說好。

可是,電影上映第二天,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差評,可謂看過的都說差。

為何在兩天之內,同一部電影的畫風,會如此截然相反?

我的分析是,《後來的我們》上映的第一天,觀眾群體大多是劉若英的粉絲,周冬雨的粉絲和井柏然的粉絲。這批人中,單是預售票房就占了一個億,電影第一天上映就去看,肯定是真愛無疑了。所以,這批人對自己偶像的電影,當然都說好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也是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有了更多的觀眾去看了,不再局限於粉絲們了,還有路人甲和黑粉乙。所以,

差評也大量地出現了。

《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喜歡的人會說,感覺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時代,很有共鳴。不喜歡的人會說,這部電影都是一些瑣事的堆砌,沒有一個主線,分手也分得莫名其妙,雖然不狗血,但是也很乏味。

《後來的我們》的豆瓣評分,也從昨天的7分下降到了6.1分。

應該說,《後來的我們》確實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覺得很乏味,但是作為一部青春片,

它至少比郭敬明的《小時代》好看多了,但是它也無法達到《芳華》的高度,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電影。

其實,《後來的我們》在29日遭遇了大規模的差評,和它被傳出來票房造假也有關係。據悉,有某些利益集團有組織地在電影上映前大規模地購票,然後又在電影開始前大規模地退票。據說首映退票就達到了38萬張。票房造假如此瘋狂,嚴重地透支了劉若英的情懷和《後來的我們》的觀眾緣。

所以,也不排除有不少人連電影都沒有看過就直接給差評了。

《後來的我們》我已經看過了,其實我覺得很不錯。故事雖然瑣碎,但是很真實,有過在大城市漂泊經歷的人,都會有感同身受。這個電影你看過嗎?你又有什麼感想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