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遠離耳聾,久痢、脫肛等,夏季要多吃這個菜,超級好吃又營養

鯽魚別名鮒,鮪,為鯉科動物鯽魚的肉或全體。淡水魚,體型側扁,背脊隆起,長可達20多釐米,頭小無須,俗稱喜頭、鯽拐子(湖北)、鯽瓜子(東北)、河鯽魚(上海)、月鯽仔(廣東),古稱鱝、鮒、寒鮒。全國各地河流、湖泊、池沼中均有分佈。

鯽魚的生命力強,味道鮮美,有“鯽魚腦殼四兩參(珍貴)”的說法,自古以來就是產婦的催乳補品。”鯽魚性平,味甘,可益氣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退絡下乳,適用于脾胃氣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乳少、消渴飲水、小腸疝氣等病症。鯽魚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和營養不良水腫等病症有較好的調補和治療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鯽魚肉中含有很多水溶性蛋白質、蛋白酶和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魚油中含有大量維生素A和不飽和脂肪酸等,這些物質均可影響心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迴圈、常食鯽魚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鯉魚全身皆可入藥。腦:治耳聾;卵:治目中障翳,

治久咳、久痢、脫肛;膽:止疼,殺蟲,治小兒疳積;鱗片、骨:能止血,利濕止帶;鯽魚血:有增強人體抗病防老的作用。研究發現,從鯽魚組織中町分離出一種具有刺激生長作用的物質,有促進生長作用:鯽魚還含有性激素樣作用的物質,有促進性腺成熟的作用。

鯽魚的營養成分

每100克鯽魚中含有水分75.8克,蛋白質17.1克,脂肪2.7克,灰分l克,碳水化合物3.8克,維生素A17微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09毫克,

鈣79毫克,鉀290毫克,鈉41.2毫克,鎂41毫克,鐵1.3毫克,錳O.%毫克,鋅1。94毫克,銅0.08毫克,磷193毫克,硒14.3微克,尼克酸2.6毫克。

鯽魚的藥用功效

補虛,溫中下氣,除溫利水,溫胃散寒。主治水腫、乳閉、走馬牙疳、牙痛、腸癖瀉痢、胃弱不思食。外用:解毒消炎,治癰瘡。

鯽魚的食用方法

將鯽魚去鰓、內臟,

留下魚鱗,腹內裝滿綠茶,放在盤中,上蒸鍋清蒸熟透食用。適用於糖尿病而引起的口渴不止。

將活鯽魚去鱗及腸雜,洗淨,煮至半熟,加黃酒清燉。可通氣下乳,治產後氣血不足、乳汁不下。

豆瓣鯽魚:將魚洗淨,在魚身兩面各剞兩刀(深度接近魚骨),抹上紹酒、細鹽稍醃。炒鍋上旺火,下油燒至七成熱,下魚稍炸撈起。鍋內留油,放豆瓣醬末、薑、蒜炒至油呈紅色,放魚、肉湯,移至小火上,

再加醬油、糖、細鹽,將魚燒熟,盛入盤中。鍋置旺火上,用濕澱粉勾芡,淋醋,撒蔥花,澆在魚身上即成。

鯽魚的食用禁忌

鯽魚不可同雞、羊、狗、鹿肉同食,食之易生熱,體內有熱者食之則不宜,易生熱而生瘡瘍。鯽魚不宜與麥冬、沙參、芥菜同食。

鯽魚的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

2、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鯽魚的食物相克

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藥麥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

1、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

2、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鯽魚的食物相克

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藥麥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