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杭州富陽的用工荒 比以往來得更猛一些

企業員工將招聘廣告帶回老家張貼

“好男兒志在四方,

四方就是北上廣深。”

曾經,湧入“北上廣深”是很多人實現夢想最為簡單的做法。而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高房價、歸屬感、嚴苛的落戶政策,又讓他們逃離“北上廣”。

與之相對應的是,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的發展崛起和對人才的渴求。

事實上,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不少勞務輸出地區已經開始“內部消化”務工者,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進入一線生產線,珠三角、江浙企業招工難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招聘季也從以前的春節過後個把月延長為企業的全年工作。

搶人大戰,搶的已經不僅是高級人才,如何搶到更多的普工、技工,已成為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在這次“搶人大戰”中,杭州富陽面臨著怎樣的難題,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現象

用工緊缺,開始搶人

4月13日,區人社局一樓人力資源大廳,招聘會如期舉行。距離春節過去已經快兩個月,

仍有不少企業在人力資源大廳“擺攤”,他們不想放過任何一次招聘機會。不過對於能否招到合適的人,這些企業並沒有太高期望。事實上,整個上午諮詢的人不少,但有意向的寥寥無幾。

“招人越來越難了,開工兩個多月還缺人,現在是能招到一個算一個。”參加招工的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俞麗英說。為了招工她已整整忙碌了兩個多月,而像她這樣從春節起就基本沒有休息過的企業招聘人比比皆是。

搶人有多難?

有企業招聘計畫到現在還沒完成

到底是春節後的招聘旺季,人力資源大廳裡來往的都是一些老面孔——招聘者比應聘者還多,且大多數企業已在這裡連續“駐紮”了兩個多月。“前陣子聽說有好幾車人本來是要來富陽的,結果半路上被上海大眾用雙倍工資給截走了。這哪裡還是招人,完全就是在搶人!”招聘負責人之間聊得最多的就是“搶人大戰”中的小道消息。

都說招人難,但像今年這樣招人全靠搶、本地企業需要抱團跟其他地區“火拼”搶人的情況,還是出乎很多企業的意料。

一般來說,企業大規模招人都是集中在春節後,這時正是外出務工的高峰期。但是現在,儘管正常開工都已經兩個多月,仍有企業還在為招人煩惱。即使是招聘計畫已基本完成的,也沒有完全放下心來,

因為人員的流動性也比前幾年大了,辛苦招來的工人能否留下來還是個未知數。

幾年前,富陽企業很少為招人發過愁,區域優勢加上本地製造業多年積累下來的影響,讓富陽成為眾多外來務工人員的首選目的地之一。但眼下,和所有二三四線城市一樣,招人難已經成為富陽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擺攤”

赴全國各地“搶人”

缺工最多的基本是效益較好的企業。今年春節以來,隨著外來務工者陸續返崗,企業缺工的情況得到緩解。但由於很多企業經營狀況趨好,生產訂單增加,用工需求依然旺盛。

擁有2300多名員工的杭州日月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建立了全自動生產線,但人手還是緊張,尤其是幾家子公司訂單激增,對員工的需求更加緊迫,在原有員工的基礎上,公司今年還需增加700人。

為了第一時間搶人,日月電器年前就發動老員工,讓他們將招聘資訊帶回老家,同時年齡限制也從35歲以下放寬到40歲。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蔣益林說,前幾年招工就開始有難度了,不過之前每天還能招到四五十人,今年最多的一天才招到29人。據統計,較2017年同期相比,日月電器招錄率下降了37%。

“早幾年,我們只要在工廠門口擺張桌子、寫個‘招工’的小牌子,來應聘的人就會排起長隊。哪裡會像現在這樣,不僅是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擺攤’,還要跑到全國各地去‘搶人’。”蔣益林無奈地說。

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也有同感。她從2008年開始負責公司人力資源事宜,開始幾年的招聘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每天複印身份證都來不及”,從2015年開始,招工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雖然通過設備改進所需的操作人員減少了,但是總體需求人數還是在增加。為了招工,該公司年前專門制訂計畫,除了傳統的招聘途徑,還通過城市電子屏、公車等發佈招聘資訊。“招了近兩個月總算是差不多了,不過現在務工者流動性比較大,所以招聘已經成為全年的工作。”徐玉蓮說。

儘管因產業轉型、江南區塊騰退等原因,今年富陽招工的企業比往年少了,但用工需求下降幅度並不明顯。隨著實體經濟振興取得積極進展,企業釋放出更多的用工需求。據區就業處統計,2017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918家,用工需求20260人。2018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456家,用工需求18390人,入場企業同比減少50.32%,但用工需求只減少了9.23%。而環顧整個長三角地區,據寧波市就業管理服務局調查顯示,有63.7%的企業認為“招工難”,較上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

比起一線操作工

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

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機器換人”的實施,比起一線操作工,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不少技術人才月薪已破萬元。即便如此,“技工荒”仍是今年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浙江華鷹控股集團公司今年計畫招聘150名木工,至

今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負責招聘的倪燕燕已經在人力資源大廳“駐點”了兩個月。她說:“現在已經過了招聘旺季,出來打工的基本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再加上我們要招的操作工需有木工基礎,這就更難了。”

記者從年後區人社局舉辦的招聘會上獲悉,今年製造企業用工需求上浮,技能人才成為“香餑餑”。“一線操作工招不滿,有技術的操作工更難搶。”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富陽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智慧化改造力度很大,對機器使用維護和研發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大,“缺的最明顯的就是技工”。

企業為技工開出的工資都很高,月薪大多在七八千元甚至過萬元,如杭州三普機械有限公司招聘的車床工、磨工、鏜工等技工,試用期的月薪就達到6000元。由於技術人才短缺,很多企業放低了要求,不少招聘條件只要求有相關經驗,有證書、有技能就行,而對學歷並沒有要求。即使這樣,技工還是熱門緊缺資源。

據人社部統計,2017年,我國技術工人有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4700多萬人,僅占整個就業人員的6%,技術工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即使企業一再降低對技術工人的要求,仍然供不應求。

原因

流入減少,要求更高

馬上就到5月份了,一些企業主知道,很多員工不會再回來上班了。不是因為薪水不夠高、福利不夠好,而是因為這些員工的家鄉也有很多工作機會,而家的誘惑比什麼都大。

招工難已是一個老話題,搶普工、搶技工、搶人才……背後透露出的是東西部差距縮小、就業態度轉變、人才培養結構性問題等因素。單就富陽而言,目前正處於轉型期,企業關停、搬遷也導致就業進入了“轉型”陣痛期。

為了從源頭搶人,越來越多的地區企業選擇抱團前往勞務輸出地“搶人”,急切招工的隊伍“追到”了打工者的家門口。但事實上,很多打工者已在家門口找好工作了。

產業轉移就地消化務工者

隨著中西部逐漸崛起,原本勞務輸出大省的經濟也在快速發展,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沿海地區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大批紡織、印染等低端製造產能被淘汰,如富陽近年來就陸續整治淘汰了不少造紙企業。這些企業一部分向高端產能轉型,一部分則向湖南、蘇北、安徽、湖北、河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另外,部分在沿海城市創業成功的企業主,也紛紛回到家鄉投資創業。

類似以上的大規模產業轉移,提供了眾多崗位。這些地區的人可以選擇在家鄉就近擇業,工資待遇也不會低多少。況且當地消費水準低,住宿、路費等開支減少,又可兼顧父母孩子。不可否認,沿海地區的就業優勢正在減弱。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富陽乃至整個江浙、廣東等地的勞動力資源流入在減少。

就業者更關注工作環境、福利

來自湖南的小邢二十出頭,在外打工已經3年多了。今年春節,聽親戚介紹,富陽這邊的薪酬待遇不錯,小邢便從原先的深圳轉戰到富陽,可不到兩個月他又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這邊工廠周圍沒有娛樂配套,晚上都沒什麼夜生活,賺到的錢都沒地方用。”在深圳,小邢一年賺的錢基本都花在了當地。

“如今的工人跟10年前可不一樣。”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以前找工作,最關注的是工資多少。如今找工作,關心的東西太多了,有沒有休息時間、休息幾天,周邊環境怎麼樣,福利怎麼樣,甚至食堂伙食怎麼樣都會問。”

上文提到現在的員工流動性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就業態度的轉變。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代打工者出來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批人現在已經很難再從事一線操作的崗位了,而符合現在大部分企業招聘條件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需要他們養家,出來打工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改善生活,所以單純的薪酬待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導致他們經常在各地、各個企業間流動。

“去年一位員工辭職,原因竟是吃不慣這裡的白米飯。”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說,對於年輕一代務工者,一句話就可能讓他們辭職,所以除了待遇福利,企業管理者如今越來越關注員工的情緒。

人才培養體系結構性問題

年輕一代寧願賺得少一點,也不願去當工人,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折射出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結構性問題。

一般而言,城市青年往往更願意成為大學生,上不了大學就去職業高中,從事勞動強度不大的服務業。培養技術工人的技校招生難,而農村進入城市的流動人口,往往只是做沒有技術的普通工人。由於流動性大,很多公司實際上是不願意進行技術培訓的,因此工人的技術水準長期在低水準徘徊。真正到了需要高級技工時,就會出現了有錢也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

相關機構日前發佈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大資料包告”指出,48%的畢業生選擇“不就業”,在不願意找工作的“95後”中,超過15%的人嚮往創業,自己當老闆。他們的創業目光主要鎖定在海淘、O2O、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業項目。

“90後”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多數受過大學教育,他們喜歡自由、寬鬆的工作環境,創業的意願也更強,這導致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在畢業後投身互聯網經濟。但是,實體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力、物力和財力都集中到互聯網經濟,那互聯網經濟也難以長久發展下去。

轉型帶來的“陣痛”

2018年,富陽將打好江南轉型攻堅硬仗,江南區塊空間騰退步伐加快。據區人社局實地走訪春江街道、大源鎮和靈橋鎮後估算,三個鄉鎮房補助等引才激勵條款,以及創業社保補貼、大學生創業資助、創業園建設等創業類扶持政策。1名博士生來富最多能拿到65萬元的補助補貼,在富創業畢業生可獲得高達100萬元的創業無償資助,扶持力度空前。

資料顯示,今年1—4月,富陽已引進省重點、“雙一流”高校本科以上畢業生446名,其中碩士以上研究生163名。

提升技能再就業

為了緩解技工缺口大的困境,增強就業穩定性,降低失業風險,富陽專門就員工提升技能方面出臺補貼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業轉換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放技能提升補貼總額48萬元,惠及企業職工240人。

圍繞富陽產業特色和行業發展趨勢,開展包括在職員工和失業人員在內的技能培訓。做優市場化培訓、院校培訓模式,拓展技能大賽、企業自主評價、學徒制等培訓管道,深化勞動者對技能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培養一批本領高強、行業急需的技術能手,力爭全年培訓12000人以上。

同時,擴大與各類高校對接的力度和範圍,以企業需求為基礎形成“學校—企業”輸送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探索現代化學徒制和企業用工“訂單化”匹配,從源頭上促進用工單位結構性缺工矛盾,促進就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春節以來,隨著外來務工者陸續返崗,企業缺工的情況得到緩解。但由於很多企業經營狀況趨好,生產訂單增加,用工需求依然旺盛。

擁有2300多名員工的杭州日月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建立了全自動生產線,但人手還是緊張,尤其是幾家子公司訂單激增,對員工的需求更加緊迫,在原有員工的基礎上,公司今年還需增加700人。

為了第一時間搶人,日月電器年前就發動老員工,讓他們將招聘資訊帶回老家,同時年齡限制也從35歲以下放寬到40歲。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蔣益林說,前幾年招工就開始有難度了,不過之前每天還能招到四五十人,今年最多的一天才招到29人。據統計,較2017年同期相比,日月電器招錄率下降了37%。

“早幾年,我們只要在工廠門口擺張桌子、寫個‘招工’的小牌子,來應聘的人就會排起長隊。哪裡會像現在這樣,不僅是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擺攤’,還要跑到全國各地去‘搶人’。”蔣益林無奈地說。

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也有同感。她從2008年開始負責公司人力資源事宜,開始幾年的招聘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每天複印身份證都來不及”,從2015年開始,招工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雖然通過設備改進所需的操作人員減少了,但是總體需求人數還是在增加。為了招工,該公司年前專門制訂計畫,除了傳統的招聘途徑,還通過城市電子屏、公車等發佈招聘資訊。“招了近兩個月總算是差不多了,不過現在務工者流動性比較大,所以招聘已經成為全年的工作。”徐玉蓮說。

儘管因產業轉型、江南區塊騰退等原因,今年富陽招工的企業比往年少了,但用工需求下降幅度並不明顯。隨著實體經濟振興取得積極進展,企業釋放出更多的用工需求。據區就業處統計,2017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918家,用工需求20260人。2018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456家,用工需求18390人,入場企業同比減少50.32%,但用工需求只減少了9.23%。而環顧整個長三角地區,據寧波市就業管理服務局調查顯示,有63.7%的企業認為“招工難”,較上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

比起一線操作工

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

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機器換人”的實施,比起一線操作工,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不少技術人才月薪已破萬元。即便如此,“技工荒”仍是今年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浙江華鷹控股集團公司今年計畫招聘150名木工,至

今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負責招聘的倪燕燕已經在人力資源大廳“駐點”了兩個月。她說:“現在已經過了招聘旺季,出來打工的基本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再加上我們要招的操作工需有木工基礎,這就更難了。”

記者從年後區人社局舉辦的招聘會上獲悉,今年製造企業用工需求上浮,技能人才成為“香餑餑”。“一線操作工招不滿,有技術的操作工更難搶。”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富陽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智慧化改造力度很大,對機器使用維護和研發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大,“缺的最明顯的就是技工”。

企業為技工開出的工資都很高,月薪大多在七八千元甚至過萬元,如杭州三普機械有限公司招聘的車床工、磨工、鏜工等技工,試用期的月薪就達到6000元。由於技術人才短缺,很多企業放低了要求,不少招聘條件只要求有相關經驗,有證書、有技能就行,而對學歷並沒有要求。即使這樣,技工還是熱門緊缺資源。

據人社部統計,2017年,我國技術工人有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4700多萬人,僅占整個就業人員的6%,技術工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即使企業一再降低對技術工人的要求,仍然供不應求。

原因

流入減少,要求更高

馬上就到5月份了,一些企業主知道,很多員工不會再回來上班了。不是因為薪水不夠高、福利不夠好,而是因為這些員工的家鄉也有很多工作機會,而家的誘惑比什麼都大。

招工難已是一個老話題,搶普工、搶技工、搶人才……背後透露出的是東西部差距縮小、就業態度轉變、人才培養結構性問題等因素。單就富陽而言,目前正處於轉型期,企業關停、搬遷也導致就業進入了“轉型”陣痛期。

為了從源頭搶人,越來越多的地區企業選擇抱團前往勞務輸出地“搶人”,急切招工的隊伍“追到”了打工者的家門口。但事實上,很多打工者已在家門口找好工作了。

產業轉移就地消化務工者

隨著中西部逐漸崛起,原本勞務輸出大省的經濟也在快速發展,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沿海地區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大批紡織、印染等低端製造產能被淘汰,如富陽近年來就陸續整治淘汰了不少造紙企業。這些企業一部分向高端產能轉型,一部分則向湖南、蘇北、安徽、湖北、河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另外,部分在沿海城市創業成功的企業主,也紛紛回到家鄉投資創業。

類似以上的大規模產業轉移,提供了眾多崗位。這些地區的人可以選擇在家鄉就近擇業,工資待遇也不會低多少。況且當地消費水準低,住宿、路費等開支減少,又可兼顧父母孩子。不可否認,沿海地區的就業優勢正在減弱。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富陽乃至整個江浙、廣東等地的勞動力資源流入在減少。

就業者更關注工作環境、福利

來自湖南的小邢二十出頭,在外打工已經3年多了。今年春節,聽親戚介紹,富陽這邊的薪酬待遇不錯,小邢便從原先的深圳轉戰到富陽,可不到兩個月他又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這邊工廠周圍沒有娛樂配套,晚上都沒什麼夜生活,賺到的錢都沒地方用。”在深圳,小邢一年賺的錢基本都花在了當地。

“如今的工人跟10年前可不一樣。”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以前找工作,最關注的是工資多少。如今找工作,關心的東西太多了,有沒有休息時間、休息幾天,周邊環境怎麼樣,福利怎麼樣,甚至食堂伙食怎麼樣都會問。”

上文提到現在的員工流動性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就業態度的轉變。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代打工者出來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批人現在已經很難再從事一線操作的崗位了,而符合現在大部分企業招聘條件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需要他們養家,出來打工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改善生活,所以單純的薪酬待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導致他們經常在各地、各個企業間流動。

“去年一位員工辭職,原因竟是吃不慣這裡的白米飯。”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說,對於年輕一代務工者,一句話就可能讓他們辭職,所以除了待遇福利,企業管理者如今越來越關注員工的情緒。

人才培養體系結構性問題

年輕一代寧願賺得少一點,也不願去當工人,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折射出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結構性問題。

一般而言,城市青年往往更願意成為大學生,上不了大學就去職業高中,從事勞動強度不大的服務業。培養技術工人的技校招生難,而農村進入城市的流動人口,往往只是做沒有技術的普通工人。由於流動性大,很多公司實際上是不願意進行技術培訓的,因此工人的技術水準長期在低水準徘徊。真正到了需要高級技工時,就會出現了有錢也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

相關機構日前發佈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大資料包告”指出,48%的畢業生選擇“不就業”,在不願意找工作的“95後”中,超過15%的人嚮往創業,自己當老闆。他們的創業目光主要鎖定在海淘、O2O、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業項目。

“90後”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多數受過大學教育,他們喜歡自由、寬鬆的工作環境,創業的意願也更強,這導致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在畢業後投身互聯網經濟。但是,實體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力、物力和財力都集中到互聯網經濟,那互聯網經濟也難以長久發展下去。

轉型帶來的“陣痛”

2018年,富陽將打好江南轉型攻堅硬仗,江南區塊空間騰退步伐加快。據區人社局實地走訪春江街道、大源鎮和靈橋鎮後估算,三個鄉鎮房補助等引才激勵條款,以及創業社保補貼、大學生創業資助、創業園建設等創業類扶持政策。1名博士生來富最多能拿到65萬元的補助補貼,在富創業畢業生可獲得高達100萬元的創業無償資助,扶持力度空前。

資料顯示,今年1—4月,富陽已引進省重點、“雙一流”高校本科以上畢業生446名,其中碩士以上研究生163名。

提升技能再就業

為了緩解技工缺口大的困境,增強就業穩定性,降低失業風險,富陽專門就員工提升技能方面出臺補貼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業轉換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放技能提升補貼總額48萬元,惠及企業職工240人。

圍繞富陽產業特色和行業發展趨勢,開展包括在職員工和失業人員在內的技能培訓。做優市場化培訓、院校培訓模式,拓展技能大賽、企業自主評價、學徒制等培訓管道,深化勞動者對技能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培養一批本領高強、行業急需的技術能手,力爭全年培訓12000人以上。

同時,擴大與各類高校對接的力度和範圍,以企業需求為基礎形成“學校—企業”輸送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探索現代化學徒制和企業用工“訂單化”匹配,從源頭上促進用工單位結構性缺工矛盾,促進就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