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北省內發展最快的4個縣

1、宜昌當陽(縣級)

當陽,宜昌市下轄市,位於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宜昌,東連荊州古城,北通襄陽隆中。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

有聞名天下的長阪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跡

當陽夜景

當陽概況

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總人口48.58萬人(2012年)。2015年GDP增速為11.26%,省內縣級中速度排第四

旅遊資源

長阪坡,即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縣級市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阪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裡荊山餘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阪",或曰"當陽阪"。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阪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幹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阪坡之戰發生於此

長阪坡

玉泉寺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東麓,中心景區面積8.9平方公里。相傳東漢建安年間,僧人普淨結廬於此。南朝後樑時,梁宣帝敕玉泉為“覆船山寺”。隋代改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寶殿為中國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築。

玉泉寺

2、宜昌長陽縣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湖北省宜昌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鄂西南山區、長江和清江中下游,是一個集老、少、山、窮、庫於一體的特殊縣份。境內有土家族、漢族、苗族、滿族、蒙古族、侗族、壯族等23個民族,其中土家族約占51%。

長陽夜景

長陽概況

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2009年戶籍人口為42萬人。東鄰宜都,南交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西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東縣傍長江三峽,北接秭歸和宜昌市。2015年GDP增速為11.94%,省內縣級中速度排第三

旅遊資源

漁峽口鎮鹽池溫泉位於湖北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西部。境內青山綿亙、古洞幽壑,

奇峰聳立,秀水瀠洄,萬千景象,美不勝收。這裡有一段險峻而美麗的峽江,叫做“伴峽”,人稱“八百里清江第一峽”。峽口處山峰峰巒的曲線恰構成一幅絕妙的美女側面像,當地土家山民說,那是“鹽水女神”的化身。

鹽池溫泉

武落鐘離山又名佷山,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清江境內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城龍舟坪西南30公里處,距隔河岩水電站25公里。整個山體若浮湖面,主峰海拔397.5米。說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佷山故地,夷水名疆”,就是以此山作為代表。

武落鐘離山

3、荊州市松滋(縣級)

松滋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處於平原和丘陵結合地區,隸屬荊州市管轄。東臨荊州,西連宜昌,南接武陵,北濱長江,華實蔽野,系焦柳鐵路與長江的交匯處,是一座集工業農業商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城市。

松滋夜景

松滋概況

2010年,全市國土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2.3萬畝,共轄16個鄉鎮,23.5萬戶,人口85萬,農業人口68.4萬。2015年GDP增速為12.06%,省內縣級中速度排第二

旅遊資源

洈水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松滋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三峽、荊州古城、湖南張家界三個著名旅遊區的中心部位,距長江三峽80公里,距張家界100公里,風景區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以華夏奇洞--新神洞為代表的溶洞群等三大板塊組成,總面積286平方公里,既有江南山水之秀色,又有北國風光之壯美,融山、水、洞、林、泉於一體,碧水洞天,珠聯璧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園。

洈水風景區

靈鷲寺建于晉朝,殿宇宏偉,共有六重,第一重為戲樓大院,第二重是韋陀四大天王殿,第三重是三尊佛殿,第四重為羅漢祖師殿,第五重為方丈禪房,第六重供坐佛一尊(高達10米),旁邊有財神殿、百子堂,後面有經堂數十間。常年香火旺盛,是江南一大寺院。靈鷲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被譽為“楚南名刹”

靈鷲寺

4、宜昌宜都(縣級)

宜都是隸屬於湖北省、由宜昌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南山地過渡地帶,東隔長江與宜昌市猇亭區、枝江市相望,東南鄰松滋市,西南、正西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宜昌市點軍區接壤

宜都夜景

宜都概況

宜都市版圖總面積1357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末,戶籍總人口396913人。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2015年GDP增速為12.98%,省內縣級中速度排第一

旅遊資源

梁山——佛、道兩教共居一山,有中國“南武當“之稱。海拔920米,方圓8平方千米,山勢雄奇,山麓有佛教觀音禪寺,山頂為道觀金頂。

梁山

宋山森林公園位於高壩洲鎮宋山沖,宜華一級路與高壩洲電廠專用公路接線即到。國家AA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景區有千年垂枝銀杏、百年桂花、十萬松濤林、百畝“方向竹”、名刹法泉寺。

宋山森林公園

楊守敬書院地處湖北清江天龍灣風景區硯墨山(五眼泉鎮石門村),陸漁路石門進線即到。楊守敬書院建築採用了中國傳統古書院的形制,保留了古書院最基本的講學、藏書、祭祀功能。

楊守敬書院

距隔河岩水電站25公里。整個山體若浮湖面,主峰海拔397.5米。說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佷山故地,夷水名疆”,就是以此山作為代表。

武落鐘離山

3、荊州市松滋(縣級)

松滋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處於平原和丘陵結合地區,隸屬荊州市管轄。東臨荊州,西連宜昌,南接武陵,北濱長江,華實蔽野,系焦柳鐵路與長江的交匯處,是一座集工業農業商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城市。

松滋夜景

松滋概況

2010年,全市國土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2.3萬畝,共轄16個鄉鎮,23.5萬戶,人口85萬,農業人口68.4萬。2015年GDP增速為12.06%,省內縣級中速度排第二

旅遊資源

洈水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松滋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三峽、荊州古城、湖南張家界三個著名旅遊區的中心部位,距長江三峽80公里,距張家界100公里,風景區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以華夏奇洞--新神洞為代表的溶洞群等三大板塊組成,總面積286平方公里,既有江南山水之秀色,又有北國風光之壯美,融山、水、洞、林、泉於一體,碧水洞天,珠聯璧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園。

洈水風景區

靈鷲寺建于晉朝,殿宇宏偉,共有六重,第一重為戲樓大院,第二重是韋陀四大天王殿,第三重是三尊佛殿,第四重為羅漢祖師殿,第五重為方丈禪房,第六重供坐佛一尊(高達10米),旁邊有財神殿、百子堂,後面有經堂數十間。常年香火旺盛,是江南一大寺院。靈鷲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被譽為“楚南名刹”

靈鷲寺

4、宜昌宜都(縣級)

宜都是隸屬於湖北省、由宜昌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鄂西南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南山地過渡地帶,東隔長江與宜昌市猇亭區、枝江市相望,東南鄰松滋市,西南、正西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宜昌市點軍區接壤

宜都夜景

宜都概況

宜都市版圖總面積1357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末,戶籍總人口396913人。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峽門城”、“鄂西門戶”之稱。2015年GDP增速為12.98%,省內縣級中速度排第一

旅遊資源

梁山——佛、道兩教共居一山,有中國“南武當“之稱。海拔920米,方圓8平方千米,山勢雄奇,山麓有佛教觀音禪寺,山頂為道觀金頂。

梁山

宋山森林公園位於高壩洲鎮宋山沖,宜華一級路與高壩洲電廠專用公路接線即到。國家AA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景區有千年垂枝銀杏、百年桂花、十萬松濤林、百畝“方向竹”、名刹法泉寺。

宋山森林公園

楊守敬書院地處湖北清江天龍灣風景區硯墨山(五眼泉鎮石門村),陸漁路石門進線即到。楊守敬書院建築採用了中國傳統古書院的形制,保留了古書院最基本的講學、藏書、祭祀功能。

楊守敬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