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扶上一把 暖了心田 安福橫龍扶貧車間助民脫貧小記

電子廠內部

中國吉安網 童小梅、記者周玉蓮 文/圖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就業增收,脫貧致富”、“一人穩定就業,脫貧致富一家”。在這裡,廠門口和車間牆壁上的扶貧口號十分醒目接地氣。

近日,記者走進安福縣橫龍鎮盆形村啟勝電子廠扶貧車間,看到員工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在這裡加工電子元件。

廠裡有活幹 生活有信心

一旁手工熟巧的姚水秀邊加工邊對記者說:“扶貧車間的建立,讓我們這些農村貧困戶家庭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家門口就有事做了,而且一邊能夠照顧家庭,一邊還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可觀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好,企業老闆對我們也是特別的照顧,在這寬鬆的生產環境上班,讓我們感到十分的舒心”。

姚水秀丈夫早年出車禍,老父親早年病逝,作為一個單親母親,一個人上班賺錢,要養活3個孩子還有1個老母親,其中最大的也就17歲,最小的才11歲。生活的困難並沒有把她壓倒,

而是在鎮、村幹部的共同幫助下,重拾起了生活的信心,通過自己的勞動,挑起了這個大家庭的重擔。在這個車間,她也是最自信開朗的,她說:“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特別是精准扶貧政策,再多的難,再多的苦,有政府在,女人一樣可以撐起一個家”。

“主要是她們也肯吃苦,再加上國家政策好,上面有什麼給廠裡政策補貼的,廠裡都會作為福利待遇發放補貼給建檔貧困勞動力,

廠裡也額外會給那些家庭特別困難的員工予以照顧補貼”,一旁的電子廠負責人曾志軍說道,“扶貧車間其實都是困難家庭,每個家庭都存在自己的困難和難處,我們也一直像待家人一樣,工作之餘,多與員工談心,及時瞭解員工當前的家庭生活情況,力所能及地説明他們渡過難關。”

電子廠做工

回鄉來創業 真情報桑梓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曾志軍原是橫墾大修廠職工,90年代中期,隨著外出務工大潮,前往廣東深圳龍西村電子廠務工。幾年後,在看清電子加工行業的大好發展趨勢,帶著自己掌握的電子加工技能和人脈,毅然決定放棄高薪,於2004年返鄉創業。

返鄉創業之初,只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做工大部分都是村民領部件回家加工,

靈活且工種單一。因電子行業的興起,電子科技的多樣化,市場需求量增加,生產訂單越來越多,最先開始單純的家庭式小作坊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2006年元月,安福縣啟勝電子廠正式成立,主要從事電子零件加工、銷售等。

2009年4月因業務量擴大,生產線增加,在橫龍鎮盆形村設立分廠,位於集鎮,人口聚集,周邊也安置有許多章莊鄉的深山移民戶,勞動力資源總體較為豐富。電子廠運營一直良好,並憑藉良好的信譽,優質的服務,其產品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廣泛歡迎。

目前,企業共有員工160餘人。2017年,在響應國家精准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啟勝電子廠扶貧車間建立。作為土生土長的橫龍居民曾志軍,積極引領帶動村民靠勞務輸出增加收入,著力解決了群眾家庭收入少、外出務工難的問題。扶貧車間的建立,陸續吸納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0余人,車間員工主要以家庭婦女為主,考慮其需要照顧小孩兼顧家務等因素,企業採取集中加工方式、計件取酬,極大方便員工就近就地就業,員工年平均收入達2萬元左右,從而拓寬了群眾特別是貧困人口的增收管道,有效帶動周邊貧困戶早日脫貧。

啟勝電子廠在國家精准扶貧政策和鎮黨委、政府的鼓勵下,已探索出了一種就近就地就業帶動精准扶貧的模式。創造就業崗位,重點傾斜殘疾人和貧困戶,有效地帶動周邊殘疾人和貧困戶脫貧致富。曾志軍盡可能地開發適合殘疾人和貧困戶的工作崗位,供他們選擇就業。真情相待,讓貧困戶增加收入。曾志軍一直懷著對本土的深深熱愛,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用自己的切身行動感召身邊的村民積極投身勞務工作,讓貧困戶也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得到了保障。

電子廠運營一直良好,並憑藉良好的信譽,優質的服務,其產品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廣泛歡迎。

目前,企業共有員工160餘人。2017年,在響應國家精准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啟勝電子廠扶貧車間建立。作為土生土長的橫龍居民曾志軍,積極引領帶動村民靠勞務輸出增加收入,著力解決了群眾家庭收入少、外出務工難的問題。扶貧車間的建立,陸續吸納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0余人,車間員工主要以家庭婦女為主,考慮其需要照顧小孩兼顧家務等因素,企業採取集中加工方式、計件取酬,極大方便員工就近就地就業,員工年平均收入達2萬元左右,從而拓寬了群眾特別是貧困人口的增收管道,有效帶動周邊貧困戶早日脫貧。

啟勝電子廠在國家精准扶貧政策和鎮黨委、政府的鼓勵下,已探索出了一種就近就地就業帶動精准扶貧的模式。創造就業崗位,重點傾斜殘疾人和貧困戶,有效地帶動周邊殘疾人和貧困戶脫貧致富。曾志軍盡可能地開發適合殘疾人和貧困戶的工作崗位,供他們選擇就業。真情相待,讓貧困戶增加收入。曾志軍一直懷著對本土的深深熱愛,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用自己的切身行動感召身邊的村民積極投身勞務工作,讓貧困戶也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