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在京發佈

2018年4月26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北京發佈《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簡稱《報告》)。協會副秘書長亢林主持發佈會,副秘書長潘松介紹了《報告》的主要內容,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負責人對《報告》進行了點評。

支付清算行業220余家會員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報告》指出,我國支付服務參與者規模不斷擴大,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基礎、特許清算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支付服務組織不斷豐富。

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仍為主力,45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設立的22多萬個營業網點,構建起龐大的行內支付網路和面對面業務管道,為保障支付業務創新和快速發展,支援其他零售支付服務商的專業化服務奠定了基礎;非銀行支付機構異軍突起,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非銀行支付機構243家,其中支付清算協會統計的218家法人支付機構共有分公司1541家,
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和預付卡受理業務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從業人員數量和營業收入初具規模。

《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600多億筆,金額3750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59%和1.97%,筆數增長略有放緩,金額增長放緩較大,非現金支付交易趨於高頻小額化。

2017年,票據業務下降趨勢趨緩,全國共發生票據業務2.56億筆,金額170多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79%和8.21%。上海票據交易所建設在參與主體和票據交易電子化方面進展明顯,

票交所新業態模式初步形成和發展。

電子商業匯票業務快速發展。2017年,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出票650多萬筆,金額12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4.38%和52.02%;承兌678萬筆,金額13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17%和51.75%;貼現179多萬筆,金額6.9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96%和20.50%;轉貼現500多萬筆,金額44多萬億元,筆數同比增長62.71%,金額同比下降2.89%。質押式回購44萬筆,金額近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20%和104.90%。

銀行卡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全年發生銀行卡交易1490多億筆,金額760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41%和2.67%。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改革成效初現,促進了銀行卡收單市場的規範發展,營改增政策正式落地,發票流轉機制初步理順,兩者配套實施共同降低了商戶的經營成本。銀行卡消費業務強勁增長,全國銀行卡滲透率持續上升,達到48.71%。隨著移動互聯網遠端支付和近場支付等非現金支付工具安全性提高、快速普及,

銀行卡的介質屬性趨於淡化,卡基支付向賬基支付轉變趨勢顯現。

預付卡業務在規範中穩定開展。2017年,153家預付卡髮卡機構合計髮卡1.89億張,金額890多億元,髮卡數量同比下降14.48%,髮卡金額同比增長9.09%。114家預付卡機構共發生預付卡受理業務116多億筆,受理金額870多億元。

2017年,個人銀行帳戶和支付帳戶分類監管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我國個人帳戶多層次分類架構基本形成,基於Ⅱ、Ⅲ類銀行帳戶和I、Ⅱ類支付帳戶的無卡、移動支付方式為社會公眾日常生活消費中的小額、高頻支付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選擇。2017年,商業銀行Ⅱ、Ⅲ類帳戶的公眾認可程度不斷提升,共開立Ⅱ、Ⅲ類個人銀行帳戶5個多億戶,資金累計流入近11萬億元、流出10多萬億元,帳戶餘額4390多億元。開展網路支付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共開立支付帳戶32多億戶,I、Ⅱ類、Ⅲ類占比分別為41.54%、43.84%和14.62%。2017年共新增實名支付帳戶4個多億戶,其中新增I、Ⅱ類支付帳戶數量占比為76.24%。

新興支付業務保持快速增長。移動支付業務規模延續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國內商業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375多億筆、金額202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6%和28.80%。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390多億筆、金額105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6.53%和106.06%。互聯網支付業務業務規模增速放緩或出現下降,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485多億筆、金額2070多萬億元,筆數同比增長5.20%,金額同比下降0.47%。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483多億筆、金額38多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14%和28.61%。2017年非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業務金額占網路支付總業務金額的比重分別為26.9%和73.1%,與2016年的51.6%和48.4%相比,移動支付業務的比重大幅提升,對互聯網支付業務產生了顯著的替代效應。

在往年已累計較長時間序列的行業資料基礎上,《報告》增加了條碼支付相關業務的資料分析。2017年,條碼支付快速普及,推動移動支付從線上向線下場景滲透,交易量不斷擴大。全年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辦理條碼支付業務73多億筆,金額9100億元,消費占比99.93%,單筆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占絕大比重,小微、快捷、便民支付特點愈加明顯。

《報告》是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連續第六年發佈的行業分析報告,闡述了過去一年我國支付清算行業的新成就、新特點、新趨向,既有對行業發展脈絡的梳理,也有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既體現監管要求,也彙集了市場機構經驗做法;既有對熱點問題的深度分析,也有對研究專題的行業視角。

《報告》梳理了我國支付清算行業政策法律環境與監管制度現狀,對行業政策法律和監管環境態勢進行了探討。中國人民銀行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支付清算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勇於改革創新,強化制度引領,推動支付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進一步暢通政策傳導,制定各類行業標準、支付風險管理指引和自律規範,促進行業主體加強自我約束,提升自律能力。支付服務市場主體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防範化解風險,加快提升本單位支付服務能力和水準。

自2013年正式推出以來,《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作為行業集體智慧的結晶,日益成為協會的品牌讀物,社會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政府部門、行業人員和研究機構紛紛將報告作為決策參考、學習讀本和研究寶典。

基於Ⅱ、Ⅲ類銀行帳戶和I、Ⅱ類支付帳戶的無卡、移動支付方式為社會公眾日常生活消費中的小額、高頻支付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選擇。2017年,商業銀行Ⅱ、Ⅲ類帳戶的公眾認可程度不斷提升,共開立Ⅱ、Ⅲ類個人銀行帳戶5個多億戶,資金累計流入近11萬億元、流出10多萬億元,帳戶餘額4390多億元。開展網路支付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共開立支付帳戶32多億戶,I、Ⅱ類、Ⅲ類占比分別為41.54%、43.84%和14.62%。2017年共新增實名支付帳戶4個多億戶,其中新增I、Ⅱ類支付帳戶數量占比為76.24%。

新興支付業務保持快速增長。移動支付業務規模延續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國內商業銀行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375多億筆、金額202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6%和28.80%。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390多億筆、金額105多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6.53%和106.06%。互聯網支付業務業務規模增速放緩或出現下降,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共處理網上支付業務485多億筆、金額2070多萬億元,筆數同比增長5.20%,金額同比下降0.47%。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483多億筆、金額38多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14%和28.61%。2017年非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業務金額占網路支付總業務金額的比重分別為26.9%和73.1%,與2016年的51.6%和48.4%相比,移動支付業務的比重大幅提升,對互聯網支付業務產生了顯著的替代效應。

在往年已累計較長時間序列的行業資料基礎上,《報告》增加了條碼支付相關業務的資料分析。2017年,條碼支付快速普及,推動移動支付從線上向線下場景滲透,交易量不斷擴大。全年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辦理條碼支付業務73多億筆,金額9100億元,消費占比99.93%,單筆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占絕大比重,小微、快捷、便民支付特點愈加明顯。

《報告》是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連續第六年發佈的行業分析報告,闡述了過去一年我國支付清算行業的新成就、新特點、新趨向,既有對行業發展脈絡的梳理,也有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既體現監管要求,也彙集了市場機構經驗做法;既有對熱點問題的深度分析,也有對研究專題的行業視角。

《報告》梳理了我國支付清算行業政策法律環境與監管制度現狀,對行業政策法律和監管環境態勢進行了探討。中國人民銀行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支付清算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勇於改革創新,強化制度引領,推動支付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進一步暢通政策傳導,制定各類行業標準、支付風險管理指引和自律規範,促進行業主體加強自我約束,提升自律能力。支付服務市場主體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防範化解風險,加快提升本單位支付服務能力和水準。

自2013年正式推出以來,《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作為行業集體智慧的結晶,日益成為協會的品牌讀物,社會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政府部門、行業人員和研究機構紛紛將報告作為決策參考、學習讀本和研究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