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總書記聽到的漁鼓調來了!

4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便民服務室饒有興致地聽了幾位村幹部唱起用漁鼓調填詞的《黨員公約》。總書記說,漁鼓調很悠揚,黨員公約的內容寫得也很好,

朗朗上口。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使黨員幹部把党的作風和紀律要求牢牢記在心中,這種辦法很好。

這個讓總書記稱讚的漁鼓調

到底是種怎樣的"身世"呢?

下面小編就為你科普~

三峽漁鼓是流行於宜昌三峽區域的民間說唱藝術,是一種廣泛流傳于湖北江漢平原的藝術樣式。清朝末年,隨著宜昌開埠通商,大量的外來人口進入宜昌,沔陽(今仙桃)一帶的漁鼓藝人手捧漁鼓、雲板在宜昌的碼頭、茶館演唱,深受百姓喜愛,及至民國初年完成當地語系化改造,成為一種地方特色。

百餘年來,

宜昌的夷陵、西陵、伍家崗、枝江、宜都、秭歸相繼湧現出了一批漁鼓民間藝人。現存活躍的隊伍分佈在枝江問安鎮、百里洲鎮,宜都松木坪鎮,夷陵區太平溪鎮。

漁鼓

漁鼓可獨立說唱,也可二人配合,表演不受場地和觀眾的限制,抱起“傢業”就可以唱起來。宜昌各地漁鼓藝人表演中融入當地的民歌小調,

語言通俗詼諧,唱腔親切生動,傳統唱段內容以歷史故事為主,以故事為題材根據不同的演出場合和現場情形,即興說唱。

每逢節慶和百姓紅白喜事,藝人表演助興,送上美好祝福。在各個時代漁鼓藝人結合現實編演切合時代特色的主題內容,抗戰救國、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都能用群眾耳熟能詳的曲調和生動詼諧的方言土語,

說唱宣傳,寓教於樂,深受民眾喜愛。

漁鼓演出資料圖

近年來

三峽漁鼓都有哪些新作品?

咱往下看~

近年來宜昌市的漁鼓傳承人一方面堅持傳統唱段、曲目的傳承發展,一方面利用傳統曲調填新詞表演宣傳黨的政策方針、主導新風尚、宣揚主旋律。

夷陵區太平溪鎮創作了《八個婆婆誇媳婦》《太平溪鎮財政所黨員公約》《五女賀壽》《許家沖村黨員公約》等段子,表演和參與村民活動100多場次。夷陵區太平溪鎮每個村都制訂了黨員公約,為了讓廣大黨員記住黨員公約,記住自己的承諾,每個村均採用不同曲調進行傳唱,而許家沖村採用的漁鼓調,因太平溪會唱漁鼓調有一千多人,傳唱面廣,喜聞樂見,方便大家牢記。

枝江創作的代表作有《十九大深得人心》《政策富民心》《情系殘疾人》《爭星》《家居家園》《上樑》《枝江方言新唱》《打假》《國土法治進家 6家》《“從嚴治黨”天天講》《婚育新風進萬家》《農家小院笑語多》等一百多個段子,演出近千場。

宜都創作了《說唱十三五》《六中全會正黨心》《守望》《三江新城三方贏》《法老大》、三句半《去當兵》《斷窮根》《省黨代會精神振人心》《用新說唱十九大》、三句半《呂家坳的茶葉好》《禮儀文化亮心燈》《最高榮譽》等,參與送戲下鄉演出400餘場。

演出近千場。

宜都創作了《說唱十三五》《六中全會正黨心》《守望》《三江新城三方贏》《法老大》、三句半《去當兵》《斷窮根》《省黨代會精神振人心》《用新說唱十九大》、三句半《呂家坳的茶葉好》《禮儀文化亮心燈》《最高榮譽》等,參與送戲下鄉演出400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