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五一勞動獎獲得者游洪建:做鉗工27年 突破國外航空機載設備加工技術壁壘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入行27年,憑著對工作的專注和熱情,通過刻苦鑽研和勤奮努力,游洪建從一名一線鉗工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第五屆四川省道德模範”“四川工匠”“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在工作中,他主要承擔機載二次雷達、北斗導航及空管產品關鍵零元件的生產加工。通過近2年的攻堅克難,奮力專研,他和同事經過600多次的實驗,在航空機載設備某加工難題上,終於突破國外技術壁壘。

游洪建

今年4月,他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接受採訪時,他說“一個合格的工人,不是十年磨一劍,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一生磨一劍。”

入職3年 成為最年輕班長

4月27日上午,綿陽市五一廣場,載譽歸來的游洪建正在參加綿陽市為勞動者準備的一個文藝表演,活動結束後,邀記者在廣場公園長凳上坐了下來。認真疊好外套放進袋子,游洪建打開了話匣子。

1991年,游洪建從九州技師學院畢業,

接替父親工作,入職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成為一名鉗工。那年,他剛滿18歲。初入集團,從基礎的零件結構製作到大型機械威脅,從簡單的切割到精細化加工,游洪建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新手三年,游洪建沒有出過錯,憑著自己製作產品的品質,他成了當時公司裡最年輕的班長,帶領30個職工。這次升職,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挑戰,更是他後來成為首席技師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不僅要讓自己不出錯,班上同事出現不能解決的問題時,自己要想辦法幫忙解決。”游洪建回憶說,心頭有了責任,他當時就告訴自己,首先要把自己做到最好,才能服眾,才能帶領大家。

在工作中,同事會遇到不少技術上的問題,為了當好班長解決這些問題,游洪建開始更努力的提高自己。入職九洲以來,他閱讀了上千冊的專業技術書籍,職教50多家院校相關專業,

寫下了8本專業技術書籍並出版3本,其中《鉗工工藝與技能》一書列為國家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27年來,他帶出了30多個高級技師,不僅自己獲得全省鉗工大賽技能冠軍後,所教的徒弟也獲得了該榮譽。“我從師父的手中學到這麼手藝,不斷改進不斷鑽研,就是為了把這些好的技術教給其他人,傳承不能斷代,技術革新需要一起努力。”

攻堅克難 突破國外技術屏障

鉗工,其實就是用手工來完成機器不能完成的工作,將一坨坨鋼坯銼成一個個精密的零件。他所在的九洲集團是大型地方軍工企業集團,而鉗工是保障機載結構件生產的主要工藝環節。

游洪建告訴記者,在參加某個航空機載設備專案時,一個部件需根據設計不停摸索找到最佳參數,找到屈服點的準確位置。材料重量精確到克,精度甚至要準確到毫米的千分之一。

當時,這一技術幾乎被國外壟斷,而且造價很高,同時,這項技術的突破也是批量生產這種產品必須要過的一道坎,游洪建所在的大師工作室與一批技術人員承擔了這次技術攻關。

面對毫無技術參數參考的局面,他和同事反復研究,在相關資料中尋找線索,不斷的突破和改進。經過近2年時間,600多次的摸索和鑽研,游洪建和他的團隊終於實驗成功,還獲得了中央部門頒發的重大貢獻獎。

“行業不分貴賤,但行業內的技術卻有高低。人家能幹好的我也能幹好,人家不能幹好的我要想辦法幹好。”在游洪建看來,一些工人在製作時,很多時候都在追求合格,以達到合格為目的,但僅僅合格是不行的,要和發達國家縮小差距,更要努力去超越他們。“一個合格的工人,不是十年磨一劍,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一生磨一劍。”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型機器的研發,製造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游洪建看來,這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無論製造業如何發展,都需要高水準的技能工人。”游洪建說,工匠精神與技術發展並不矛盾,傳統的技術工藝本身就需要用最開放的姿態去創新創造,去和現代技術享結合,生產技能發生變化,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不能變。

有愧家庭 親人支持是堅持的動力

臨近五一勞動節,和以往一樣,游洪建沒有假期行程,他要回到單位,解決手頭上的一個重大項目難題。出於工作的特殊性,自從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幹,他二十多年來少有閑余時間跟家人一起出遊。“這些年孩子都是跟著媽媽一起出去旅遊,我基本都不再,確實有愧于家人,他們的理解也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

“全國各個地區和省份基本都去過,但不是旅遊,而是出差。”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游洪建需要經常外出交流,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有一次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出差的地方離某省某個我很喜歡的景點不遠,但真的是抽不出時間去看看,確實有點遺憾。”

游洪建告訴記者,這麼多年能堅持下來,和家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兒子已經讀大二,多年來沒有什麼怨言。在學科上,和自己理工科不一樣,兒子選擇了法學專業。“只要他‘三觀’正,有專業精神,其他的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游洪建說,在這個新時代,更需要具有專業精神、敢於創新的年輕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找到屈服點的準確位置。材料重量精確到克,精度甚至要準確到毫米的千分之一。

當時,這一技術幾乎被國外壟斷,而且造價很高,同時,這項技術的突破也是批量生產這種產品必須要過的一道坎,游洪建所在的大師工作室與一批技術人員承擔了這次技術攻關。

面對毫無技術參數參考的局面,他和同事反復研究,在相關資料中尋找線索,不斷的突破和改進。經過近2年時間,600多次的摸索和鑽研,游洪建和他的團隊終於實驗成功,還獲得了中央部門頒發的重大貢獻獎。

“行業不分貴賤,但行業內的技術卻有高低。人家能幹好的我也能幹好,人家不能幹好的我要想辦法幹好。”在游洪建看來,一些工人在製作時,很多時候都在追求合格,以達到合格為目的,但僅僅合格是不行的,要和發達國家縮小差距,更要努力去超越他們。“一個合格的工人,不是十年磨一劍,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一生磨一劍。”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型機器的研發,製造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游洪建看來,這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無論製造業如何發展,都需要高水準的技能工人。”游洪建說,工匠精神與技術發展並不矛盾,傳統的技術工藝本身就需要用最開放的姿態去創新創造,去和現代技術享結合,生產技能發生變化,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不能變。

有愧家庭 親人支持是堅持的動力

臨近五一勞動節,和以往一樣,游洪建沒有假期行程,他要回到單位,解決手頭上的一個重大項目難題。出於工作的特殊性,自從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幹,他二十多年來少有閑余時間跟家人一起出遊。“這些年孩子都是跟著媽媽一起出去旅遊,我基本都不再,確實有愧于家人,他們的理解也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

“全國各個地區和省份基本都去過,但不是旅遊,而是出差。”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游洪建需要經常外出交流,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有一次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出差的地方離某省某個我很喜歡的景點不遠,但真的是抽不出時間去看看,確實有點遺憾。”

游洪建告訴記者,這麼多年能堅持下來,和家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兒子已經讀大二,多年來沒有什麼怨言。在學科上,和自己理工科不一樣,兒子選擇了法學專業。“只要他‘三觀’正,有專業精神,其他的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游洪建說,在這個新時代,更需要具有專業精神、敢於創新的年輕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