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趙霞榮:堅守崗位26年 藍領工人拿下勞動者最高獎

封面新聞記者 董興生 唐金龍 攝影報導

機器轟鳴,車床飛速旋轉,與圓鋼接觸時,火花飛濺。一個個渾然天成的賽車曲軸,就這樣被“雕刻”出來了。在四川綿竹鑫坤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的汽配車間內,

車間主任趙霞榮穿梭於不同工段上,指導工友生產。在這條生產線上,趙霞榮已經幹了26年。

近日,在全國總工會發佈的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擬表彰人選 (集體)公示名單中,

趙霞榮入圍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公示名單。

堅守崗位26年 5年產量產值翻一番

1992年,20歲的趙霞榮被當時的土門鎮三箭機床附件廠招工,從農民變成了“農民工”。此後的2003年,

三箭廠被綿竹仟坤集團收購,成為四川綿竹鑫坤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但趙霞榮一直沒有離開過生產車間。

26年間,從一線車工到檢驗員、技術員、工段長,再到車間主任,趙霞榮說,其中有自己的不斷努力,也得益於公司提供的平臺,他才能到現在的工作崗位。

“以前是鄉鎮企業,發展規模很小,現在的車間有180個工人,年產值6000多萬。”趙霞榮說,他從2012年開始擔任汽配車間主任,到2017年,

5年間產量和產值翻了一倍。他指著正在生產的賽車曲軸說,當時一個月生產500-600件,現在一個月能生產1200件,而且月產量還將再提高20%,達到1800件。

趙霞榮(右)

趙霞榮所說的賽車曲軸,與一般鍛壓的鑄件不同,是用一整段圓鋼“雕刻”出來的。生產車間內,技術工人正在操作車床,

加工曲軸。“我們從2006年開始逐漸用圓鋼加工曲軸,這個技術目前很少有廠家應用。”趙霞榮說。

而之所以突破這一技術難題,還是因為市場的需求所致。“我們以前去海外參展,客戶提出用圓鋼加工曲軸的要求,我們就回來自己琢磨,從工藝、實驗、刀具、設計等方面創新。”

目前,趙霞榮帶領工友生產的曲軸,遠銷美國、歐洲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和日本等。“目前為止,接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19年1月,

現在不缺訂單,缺的是怎麼提高產量和效率。”趙霞榮說。

不做“土專家” 傳統機械企業也要智慧製造

今年1月底,趙霞榮去了一次義大利,目的是考察當地的隨動磨床設備,“看能不能滿足我們的生產需求”。那一次歐洲之行,公司預定了一台價值超過1100萬元的隨動磨床。今年9月份,趙霞榮還得去一趟義大利,去驗收這台先進設備。

有了這台設備,車間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將會顯著提高。但前提是,趙霞榮需要先學會使用這台設備,回來後,還要教會車間裡的工人。趙霞榮說,不斷學習新技術,操作新設備,是被逼無奈。隨著訂單量不斷增加,人手逐漸出現短缺。

“培養一個熟練的磨床工人,最短也需要五年時間。有了這台磨床,只要把程式、參數設定好,工人只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就能操作。”趙霞榮說。

今年,公司制定了一個戰略,要打造出一個智慧製造的樣板出來。“把幾個工序,結成一個集群,只要一個機械手,就能完成從下料到自動化加工,人工只負責最後的產品檢驗。”趙霞榮說,這個樣板打造出來後,相應的人工數量會減少至少一半。

雖然是傳統的機械製造企業,但智慧製造是未來的趨勢。為了跟上趨勢,同時也是應對衝擊和挑戰,“土專家”趙霞榮也需要不停地學習。“除了參加外訓,還要在內部找資料,逼著自己去學習,不然買回來的設備都不會用。”

另一方面,發力智慧製造,也是從安全考慮。“機械設備行業都有危險性,每台設備都是高速運轉。”而以機器代替人工,就可以規避諸多危險。

年輕人需要把心沉下來 藍領工人也能實現價值

2010年,趙霞榮被評為“綿竹市勞動模範”;2013年,被評為“集團先進工作者”;2016年,他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到了2018年,他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可以說,他幾乎拿了作為一名藍領工人,可以拿到的所有獎勵和榮譽。

“我一直做機械製造,也很珍惜這個工作,作為一名藍領工人,只要做熟做精,同樣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受到其中的快樂。”趙霞榮說。尤其是遇到問題時,和工友們一起探討不同的方案,把問題解決,使生產效率和品質提升,“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但趙霞榮也有一個感觸,現在年輕的90後、95後們,都不願意做這個在他們看來“髒、苦、累”的工作。“公司去技校招過一些年輕工人,但他們很難留下來。”現在,曲軸工段上有6個年輕的學徒工,到時能留下幾個,趙霞榮還說不好。

“年輕人頭腦靈活,對新的技術和設備,能很快上手,比我們強很多。”趙霞榮說,但年輕人的問題在於不能吃苦耐勞,怕髒怕累。“只要他們能把心沉下來,對這個工作有興趣和熱情,未來會很寬廣。”

不過,讓趙霞榮稍感欣慰的是,有的年輕工人離開後,“在外面轉一圈後,又回來了”。對於他們,趙霞榮說更歡迎。“相比其他人,又回來的年輕人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們離開過後再回來,更容易沉得下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今年9月份,趙霞榮還得去一趟義大利,去驗收這台先進設備。

有了這台設備,車間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將會顯著提高。但前提是,趙霞榮需要先學會使用這台設備,回來後,還要教會車間裡的工人。趙霞榮說,不斷學習新技術,操作新設備,是被逼無奈。隨著訂單量不斷增加,人手逐漸出現短缺。

“培養一個熟練的磨床工人,最短也需要五年時間。有了這台磨床,只要把程式、參數設定好,工人只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就能操作。”趙霞榮說。

今年,公司制定了一個戰略,要打造出一個智慧製造的樣板出來。“把幾個工序,結成一個集群,只要一個機械手,就能完成從下料到自動化加工,人工只負責最後的產品檢驗。”趙霞榮說,這個樣板打造出來後,相應的人工數量會減少至少一半。

雖然是傳統的機械製造企業,但智慧製造是未來的趨勢。為了跟上趨勢,同時也是應對衝擊和挑戰,“土專家”趙霞榮也需要不停地學習。“除了參加外訓,還要在內部找資料,逼著自己去學習,不然買回來的設備都不會用。”

另一方面,發力智慧製造,也是從安全考慮。“機械設備行業都有危險性,每台設備都是高速運轉。”而以機器代替人工,就可以規避諸多危險。

年輕人需要把心沉下來 藍領工人也能實現價值

2010年,趙霞榮被評為“綿竹市勞動模範”;2013年,被評為“集團先進工作者”;2016年,他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到了2018年,他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可以說,他幾乎拿了作為一名藍領工人,可以拿到的所有獎勵和榮譽。

“我一直做機械製造,也很珍惜這個工作,作為一名藍領工人,只要做熟做精,同樣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受到其中的快樂。”趙霞榮說。尤其是遇到問題時,和工友們一起探討不同的方案,把問題解決,使生產效率和品質提升,“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但趙霞榮也有一個感觸,現在年輕的90後、95後們,都不願意做這個在他們看來“髒、苦、累”的工作。“公司去技校招過一些年輕工人,但他們很難留下來。”現在,曲軸工段上有6個年輕的學徒工,到時能留下幾個,趙霞榮還說不好。

“年輕人頭腦靈活,對新的技術和設備,能很快上手,比我們強很多。”趙霞榮說,但年輕人的問題在於不能吃苦耐勞,怕髒怕累。“只要他們能把心沉下來,對這個工作有興趣和熱情,未來會很寬廣。”

不過,讓趙霞榮稍感欣慰的是,有的年輕工人離開後,“在外面轉一圈後,又回來了”。對於他們,趙霞榮說更歡迎。“相比其他人,又回來的年輕人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們離開過後再回來,更容易沉得下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