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密雲老人注意,相互轉告好消息!免費接種疫苗!詳情仔細看

好消息

北京市一類疫苗再次“擴容”。

今年本市戶籍的65歲以上老人

將可免費接種23價肺炎疫苗。

老人可就近到家附近的衛生服務站接種即可。

具體接種概況仍需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通知。

指日可待!

好消息不止如此,還有多達20條

與老人密切相關的好消息等著您哩!!

一本市戶籍的65歲以上老人將可免費接種23價肺炎疫苗

1、為什麼推薦60歲以上的老年人接種23價肺炎疫苗

(1)老年人是肺炎鏈球菌的主要易感人群

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基礎疾病多,

組織器官退化,呼吸道粘膜萎縮,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在受到細菌侵入和寒冷等刺激時極易感染呼吸系統疾病,最常見的是感染肺炎鏈球菌。

(2)老年人感染肺炎後危害嚴重

老年人患肺炎後,病情複雜,併發症多,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易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某些慢性疾病加重,增加患者住院率。

(3)接種23價肺炎疫苗可顯著減少肺炎鏈球菌感染,

尤其是老年人。

2、在肺炎的死亡人群中,92.5%都是65歲以上老人

北京市衛計委疾控處處長劉清華介紹說,在肺炎的死亡人群中,92.5%都是65歲以上老人,北京市肺炎球菌導致的肺炎疾病直接醫療費用大約1個億。

因此,今年將23價肺炎疫苗從二類自費疫苗轉換為一類免費疫苗,

面向本市戶籍65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

目前全市納入免疫規劃的疫苗可預防疾病已達17種,是目前擴大免疫規劃疫苗種類最多、覆蓋人群最廣的省市之一。

3、 免費接種的肺炎疫苗是否安全可靠

23價肺炎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肺炎,

已經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及地區應用16年以上,接種後保護率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功效可維持5年。

4、23價肺炎疫苗接種禁忌症有哪些

以下情況禁忌接種:

① 已知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者禁忌接種;

②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器質性病變者禁忌接種;

③疫苗說明書所列其他禁忌症。

以下情況暫緩接種:

①發熱、急性☆禁☆感染或處於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期的,待病癒或病情緩解後再行接種;

②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待停藥2周後再行接種。

③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接種其他疫苗者。應間隔2周後再行接種肺炎疫苗。

以上使用要求如與疫苗說明書有衝突,以疫苗說明書為准。

5、注意事項

(1)無特殊原因,一般不主張肺炎疫苗的再次接種。即便是復種,要與上一次的接種時間間隔滿5年以上。

(2)本疫苗不預防相應血清型肺炎球菌以外因素引起的肺炎。

(3)接種後應在接種單位留觀區域留觀30分鐘。

(4)到目前為止,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能達到100%。少數人接種後未產生保護力,或仍然發病,與受種者個人體質有關。

(5)不需空腹。

6、北京流腦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已降到歷史最低水準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已連續33年無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發生,連續21年無白喉病例發生,麻疹、百日咳、新生兒破傷風、乙腦、流腦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已降到歷史最低水準。

調查顯示,北京市全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經由1992年的6.03%下降到了目前的2.73%,其中25歲以下人群降至1%以下。

按照1992年以來的年均人口出生率7.60%計算,25年來北京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已累計保護了約10萬名新生兒避免成為乙肝病人。

二這些養老就醫新規今年實施,北京老人有福啦

1、今年養老金調整進入落地期

2018年養老金上調開始落地,按照人社部要求,各地區要於2018年5月31日前將具體實施方案報批。上海已率先公佈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並要求於5月18日發放到位。

2、居家養老服務津貼將發放

北京市民政局正在就《北京市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

根據徵集意見稿,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包括三類——困境家庭老年人生活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高齡老年人津貼。

(1)“困境家庭老年人生活服務補貼”發放給低保、低收入等困境家庭的老年人

用於補貼其晚年日常照料等服務性☆禁☆生☆禁☆活支出,標準大約為200元至300元。值得注意的是,“計劃生育困難家庭 ”也納入補貼範圍,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00元。

(2)“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發放給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的老年人

(3)“高齡老年人津貼”發放給本市戶籍的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80周歲至89周歲的老年人,津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月200元;90周歲至99周歲的老年人,津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月500元;10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津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

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同時申領三類補貼。辦法擬定於7月1日起實施,目前尚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最終補貼標準還未確定。

3、擬為失業人員代繳養老、醫療保險

人社部就失業保險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與現行條例相比,意見稿中新增了為失業人員代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和創業補貼,將醫療補助金調整為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

4、部分人會增加一份退休收入

自2018年2月1日起,企業年金辦法將正式施行。根據規定,企業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

職工參加企業年金,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份養老積累,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

5、建成458個農村幸福晚年驛站

大力建設農村幸福晚年驛站。按照“村民自營、政府扶助”原則,通過給予內部改造、設施設備購置、運營扶持、醫療支撐等方面支持。

鼓勵村民以自有住宅和閒置房興辦農村幸福晚年驛站。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458個農村幸福晚年驛站。

6、醫保報銷比例更高,政策上向社區傾斜

北京醫保報銷比例更高,政策上向社區傾斜,比如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在基層衛生機構、二級、三級醫院分別為1元、2元和10元,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個人負擔明顯低於大醫院;

社區報銷比例高,比如城鎮職工在社區門診報銷比例為90%,比大醫院高20個百分點。

7、住院封頂線由原來的18萬元提高到了20萬元

為實現城鄉居民公平享有醫療保險權益,北京市政府制定出臺北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住院封頂線由原來的18萬元提高到了20萬元,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區外門診報銷提高了15個百分點,區外住院提高了20-30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持卡即時結算後,就醫流程與之前相比更加便利、快捷,不用先墊付後報銷。

此外,原新農合833所非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協定管理,城鄉居民定點選擇範圍擴展為近3000家醫保定點。

8、手術等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將調整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規範調整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今年北京將啟動手術、檢驗、病理、康復等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規範研究測算工作,做好政策和工具儲備,並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支付方式改革。

規範基本醫療服務專案是醫改的核心內容之一,實施有升有降的調整,今年將推進更能體現專業技術水準、以手術為主的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規範調整工作,適當增加醫療技術服務收入的比重。

9、看病更便宜,醫院啟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

今年本市將加快京津冀醫用耗材的聯合採購工作,啟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以量換價,降低採購價格。與此同時, 為進一步降低耗材虛高價格,三地共同推進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

在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落實分類採購,鼓勵集中帶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為醫保付費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騰出空間。

10、居民可每週至少享受1次中醫藥服務

作為今年市政府重要事實的初選專案, 北京市將組織名中醫到全市33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坐診,居民可每週至少享受1次中醫藥服務。

11、為老人上門服務擬納入醫保報銷

北京市將逐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規範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專案,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此外,培育針對失能老年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建立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老年人能力評估和照護服務補貼制度。以海澱區、石景山區為試點,探索開展多種模式的長期照護保險,並適時推廣。

12、子女照顧老人或將享補貼

北京市探索制定中心城區家庭子女照顧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對於高齡、失能、困難的老人家庭,子女照顧老人可以享受補貼。

13、照顧臨終老人有望享帶薪休假

北京市將通過經濟補貼、服務支撐和技能培訓等,幫助家庭成員承擔贍養照顧責任。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經濟困難居家養老家庭子女護理補貼政策。完善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方便子女在老年人術後康復、臨終關懷等特殊時期直接照顧老年人。

這樣一來,照顧家裡的臨終老人,再也不用為請假被扣工資發愁了,真可謂是雪中送炭啊。

14、保障房試點老人與子女同步選房

為保障老齡人員與成年子女就近居住,便於接受贍養照料的現實需求, 北京已在大興高米店等3個公租房項目試點“老年家庭與子女家庭就近選房”,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援,共有6戶家庭受益。

用不了多久,保障房實行老人與子女同步選房原則全市推廣,到時,子女與父母住得更近了,照顧老人更方便了。

15、老人助餐服務有望全覆蓋

全市積極發展符合老年膳食營養標準的老年餐飲,構建“中央廚房配送+社區配送+集中就餐”服務體系。

通過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向區域內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引導單位食堂向周邊社區老年人開放,引進專業餐飲企業建立區域集中配餐中心等方式,實現老年人就近用餐、營養用餐的目標。

16、“一對一”免費上門服務

北京不少社區完成對轄區內空巢老人和殘疾人中的困難群體“綜合包戶”志願服務全覆蓋,實現服務結對率100%。

綜合包戶就是志願者與空巢老人和殘疾人結對,通過“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等形式,對其進行服務。

17、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

北京已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與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95%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18、老人醫補將直進社保卡

目前北京已開始協調相關部門整合不同資金關係,進行高齡老人醫補直進社保卡工作,未來90歲以上老人看病,刷醫保卡即可支付醫保的和政府額外補貼的專案,自己只需交納個人承擔部分。

19、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老年人群

到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力爭覆蓋到本市常住老年人群,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各區每千常住人口康復護理床位數達到0.5張,為失能老年人等服務的護養型床位數達到養老總床位數的70%。

20、養老卡餘額可買護理服務

名錄以宣傳冊形式發放到社區中供老人查詢,老人的家屬也可登錄96156社區生活網。

(1)無特殊原因,一般不主張肺炎疫苗的再次接種。即便是復種,要與上一次的接種時間間隔滿5年以上。

(2)本疫苗不預防相應血清型肺炎球菌以外因素引起的肺炎。

(3)接種後應在接種單位留觀區域留觀30分鐘。

(4)到目前為止,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能達到100%。少數人接種後未產生保護力,或仍然發病,與受種者個人體質有關。

(5)不需空腹。

6、北京流腦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已降到歷史最低水準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已連續33年無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發生,連續21年無白喉病例發生,麻疹、百日咳、新生兒破傷風、乙腦、流腦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已降到歷史最低水準。

調查顯示,北京市全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經由1992年的6.03%下降到了目前的2.73%,其中25歲以下人群降至1%以下。

按照1992年以來的年均人口出生率7.60%計算,25年來北京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已累計保護了約10萬名新生兒避免成為乙肝病人。

二這些養老就醫新規今年實施,北京老人有福啦

1、今年養老金調整進入落地期

2018年養老金上調開始落地,按照人社部要求,各地區要於2018年5月31日前將具體實施方案報批。上海已率先公佈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並要求於5月18日發放到位。

2、居家養老服務津貼將發放

北京市民政局正在就《北京市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

根據徵集意見稿,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包括三類——困境家庭老年人生活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高齡老年人津貼。

(1)“困境家庭老年人生活服務補貼”發放給低保、低收入等困境家庭的老年人

用於補貼其晚年日常照料等服務性☆禁☆生☆禁☆活支出,標準大約為200元至300元。值得注意的是,“計劃生育困難家庭 ”也納入補貼範圍,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00元。

(2)“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發放給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的老年人

(3)“高齡老年人津貼”發放給本市戶籍的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

80周歲至89周歲的老年人,津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月200元;90周歲至99周歲的老年人,津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月500元;10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津貼標準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

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同時申領三類補貼。辦法擬定於7月1日起實施,目前尚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最終補貼標準還未確定。

3、擬為失業人員代繳養老、醫療保險

人社部就失業保險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與現行條例相比,意見稿中新增了為失業人員代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和創業補貼,將醫療補助金調整為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

4、部分人會增加一份退休收入

自2018年2月1日起,企業年金辦法將正式施行。根據規定,企業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

職工參加企業年金,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另外增加一份養老積累,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

5、建成458個農村幸福晚年驛站

大力建設農村幸福晚年驛站。按照“村民自營、政府扶助”原則,通過給予內部改造、設施設備購置、運營扶持、醫療支撐等方面支持。

鼓勵村民以自有住宅和閒置房興辦農村幸福晚年驛站。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458個農村幸福晚年驛站。

6、醫保報銷比例更高,政策上向社區傾斜

北京醫保報銷比例更高,政策上向社區傾斜,比如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在基層衛生機構、二級、三級醫院分別為1元、2元和10元,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個人負擔明顯低於大醫院;

社區報銷比例高,比如城鎮職工在社區門診報銷比例為90%,比大醫院高20個百分點。

7、住院封頂線由原來的18萬元提高到了20萬元

為實現城鄉居民公平享有醫療保險權益,北京市政府制定出臺北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住院封頂線由原來的18萬元提高到了20萬元,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區外門診報銷提高了15個百分點,區外住院提高了20-30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持卡即時結算後,就醫流程與之前相比更加便利、快捷,不用先墊付後報銷。

此外,原新農合833所非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協定管理,城鄉居民定點選擇範圍擴展為近3000家醫保定點。

8、手術等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將調整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規範調整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今年北京將啟動手術、檢驗、病理、康復等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規範研究測算工作,做好政策和工具儲備,並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支付方式改革。

規範基本醫療服務專案是醫改的核心內容之一,實施有升有降的調整,今年將推進更能體現專業技術水準、以手術為主的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規範調整工作,適當增加醫療技術服務收入的比重。

9、看病更便宜,醫院啟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

今年本市將加快京津冀醫用耗材的聯合採購工作,啟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以量換價,降低採購價格。與此同時, 為進一步降低耗材虛高價格,三地共同推進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

在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落實分類採購,鼓勵集中帶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為醫保付費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騰出空間。

10、居民可每週至少享受1次中醫藥服務

作為今年市政府重要事實的初選專案, 北京市將組織名中醫到全市33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坐診,居民可每週至少享受1次中醫藥服務。

11、為老人上門服務擬納入醫保報銷

北京市將逐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規範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專案,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此外,培育針對失能老年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建立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老年人能力評估和照護服務補貼制度。以海澱區、石景山區為試點,探索開展多種模式的長期照護保險,並適時推廣。

12、子女照顧老人或將享補貼

北京市探索制定中心城區家庭子女照顧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對於高齡、失能、困難的老人家庭,子女照顧老人可以享受補貼。

13、照顧臨終老人有望享帶薪休假

北京市將通過經濟補貼、服務支撐和技能培訓等,幫助家庭成員承擔贍養照顧責任。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經濟困難居家養老家庭子女護理補貼政策。完善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方便子女在老年人術後康復、臨終關懷等特殊時期直接照顧老年人。

這樣一來,照顧家裡的臨終老人,再也不用為請假被扣工資發愁了,真可謂是雪中送炭啊。

14、保障房試點老人與子女同步選房

為保障老齡人員與成年子女就近居住,便於接受贍養照料的現實需求, 北京已在大興高米店等3個公租房項目試點“老年家庭與子女家庭就近選房”,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援,共有6戶家庭受益。

用不了多久,保障房實行老人與子女同步選房原則全市推廣,到時,子女與父母住得更近了,照顧老人更方便了。

15、老人助餐服務有望全覆蓋

全市積極發展符合老年膳食營養標準的老年餐飲,構建“中央廚房配送+社區配送+集中就餐”服務體系。

通過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向區域內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引導單位食堂向周邊社區老年人開放,引進專業餐飲企業建立區域集中配餐中心等方式,實現老年人就近用餐、營養用餐的目標。

16、“一對一”免費上門服務

北京不少社區完成對轄區內空巢老人和殘疾人中的困難群體“綜合包戶”志願服務全覆蓋,實現服務結對率100%。

綜合包戶就是志願者與空巢老人和殘疾人結對,通過“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等形式,對其進行服務。

17、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

北京已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與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95%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18、老人醫補將直進社保卡

目前北京已開始協調相關部門整合不同資金關係,進行高齡老人醫補直進社保卡工作,未來90歲以上老人看病,刷醫保卡即可支付醫保的和政府額外補貼的專案,自己只需交納個人承擔部分。

19、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老年人群

到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力爭覆蓋到本市常住老年人群,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各區每千常住人口康復護理床位數達到0.5張,為失能老年人等服務的護養型床位數達到養老總床位數的70%。

20、養老卡餘額可買護理服務

名錄以宣傳冊形式發放到社區中供老人查詢,老人的家屬也可登錄96156社區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