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扶貧好政策,這日子哪還有盼頭”——市委宣傳部幫扶柴桑區新合鎮利民村脫貧攻堅紀實

“沒有扶貧好政策,這日子哪還有盼頭”

——市委宣傳部幫扶柴桑區新合鎮利民村脫貧攻堅紀實

九江新聞網訊柴桑區新合鎮利民村轄17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797戶3856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197人,

目前已脫貧48戶150人,是“十三五”扶貧開發重點村,也是市委宣傳部結對幫扶村。

近日,九江新聞網記者走進利民村探訪發現,市委宣傳部高位推動,傾心幫扶,精准施策,爭資引項,用真心、注真情,時時刻刻把貧困戶掛在心上,贏得了百姓的一致贊許和認可,也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脫貧動力,點燃了群眾致富的信念決心。

利民村新貌

“要讓兒子知道,党的好政策幫家裡度過了難關”

——“傾心幫扶”贏民心暖人心

“我要讓兒子知道,党的好政策幫家裡度過了難關,這兩年的光景越來越好,只要肯幹,往後的日子會更紅火。”柴桑區新合鎮利民村19組村民胡和幹今年67歲,滿頭白髮卻精神矍鑠。去年年底,老胡第一次到外省探望已在監獄服刑4年的兒子,

透過隔離窗,他最希望把家裡這兩年的喜人變化告訴兒子。

“老伴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症,右手殘疾,後來又查出眼疾,視力微弱。”胡和幹說,那時他靠騎三輪車,打點零工維持生計,後來家庭變故,兒子服刑,兒媳離家,連孫子也見不上面,“自己年齡大了,打工沒人要,日子變得困難重重,心裡感覺沒幹頭、沒盼頭。”

市委宣傳部扶貧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瞭解到胡和幹家裡的情況後,

入戶進行實地核查,經評議公示後,2016年申請到低保戶,並將胡和幹家庭納入建檔立卡戶,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規劃和措施。

胡和幹一家去年領到了油茶種植和光伏等產業扶貧幫扶款1500元,保障扶貧補助2640元,殘疾補助600元,糧食補貼342元,養老保險960元,以及代繳醫保社保和商業保險650元,通過就業扶貧,年收入14000元。

“兒子犯了法,黨和政府並沒有拋棄我們,還真心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過上好日子。”胡和幹感激地說,他帶著老伴去看望兒子,就是想把黨和政府的關愛告訴他,盼著兒子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遵紀守法,勤勞致富。

記者看到,市委宣傳部駐利民村第一書記江書福的兩本扶貧日誌上,最多的字眼就是“走訪貧困戶”。“凡是我走訪過的貧困戶,我都會將印著聯繫方式的名片遞給他們,並告訴對方有困難隨時可以來找我。”他的手機上存儲了全村63戶建檔立卡戶的手機號碼,

接到群眾來電時,能立即叫出對方名字,並能熟知他家的狀況。“不能保證老百姓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但一定要讓老百姓反映的每一件事都有回音”,這是江書福到村工作後堅持的一項原則。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只是市委宣傳部扶貧幹部傾心幫扶利民村脫貧攻堅的縮影。

利民村一隅

“叔叔阿姨把這些漂亮的傢俱、衣服都送給咱家了!”

——“因需幫扶”顯真心提信心

一年前,利民村4組69歲的村民呂龍生帶著女兒還住在低矮危舊的土坯房,陰暗潮濕,下雨起風到處漏。駐村工作隊為結對幫扶貧困戶呂龍生一家爭取到危房改造資金,舊貌換新顏,去年搬進了敞亮的新家。

入戶走訪時,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發現,像呂龍生家一樣,一些困難家庭完成危房改造後,家徒四壁,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想困難群眾所想,解困群眾所需,得知這一情況後,市委宣傳部黨員幹部主動捐獻傢俱、廚具、餐桌、衣物,滿滿一車愛心物資很快送到貧困戶家中,幫助他們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呂龍生的女兒智力殘疾,被安排在柴桑區特殊教育學校讀書,她看到這一幕,心裡樂開了花:“叔叔阿姨送來這麼多漂亮的傢俱、衣物,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家也能這麼好看。”如今,呂龍生當上了村防火巡查員,全家每年還能領到1.6萬餘元的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保障扶貧等補助金。

“因需幫扶”是市委宣傳部落實扶貧精准施策制定的具體措施。駐村工作隊根據困難群眾的不同需求,幫助他們聯繫落實養老、低保救助及醫療保險報銷政策,幫忙聯繫安排子女入學、用工就業,竭盡所能真幫真扶,用激情和熱情感染他們,也提振了困難群眾戰勝貧困的勇氣和信念。

“我們長大了,要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志智雙扶”增動力添決心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駐村工作隊一方面通過黨課、培訓等方式,告訴群眾要樹立自主脫貧意識,激發群眾打好脫貧攻堅點的志氣和決心。另一方面把教育扶貧擺在突出位置,經常走訪村小、與困難家庭學生結成對子,幫助學生完成微心願。為完成學生們的心願,去年還帶領6名貧困學子赴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點亮孩子們的人生夢想。“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長大後,要自立自強,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孩子們紛紛留下自己的感悟。

走進利民村西邊灣,映入眼簾的是道路曲徑通幽,乾淨整潔,一座座農家院落白牆黛瓦、溫馨靜謐。村民們還清晰記得,在千年古障樹照映的廣場前,“紅色文藝輕騎兵”為他們奉上的精彩演出,用新時代的歌聲唱響黨的恩情,用文化的力量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去年七一前夕,市委宣傳部全體黨員幹部還前往利民村開展連心活動,給村民群眾送上喜愛的黃梅戲表演,並借機通過戲曲內容鼓勵困難群眾,身殘志堅,人窮志遠,增添了脫貧致富的決心。同時,還通過聯繫籌措,為村裡學校送去600餘冊圖書,送上精神食糧,播灑智慧的種子。

江州智慧農場扶貧專案

“扶貧園裡的櫻桃紅了”

——“爭資引項”促發展見成效

“要把利民村打造成‘城市供應站、秀美旅遊村’。”這是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擬定的發展思路,一方面向城市供應蔬菜、水果、茶葉、土禽等,另一方面,增加果園採摘、農家樂、民宿等體驗活動,吸引周邊市民鄉村游。如今“爭資引項”結下了累累碩果。為扶貧村籌措扶持慰問資金10萬餘元,用於宣傳文化事業費用13萬餘元,用於特別困難群體經濟補助5萬元;同時爭取市扶貧辦資金40萬元,市發改委35萬元,共爭取扶持資金100余萬元。村裡已建起了兩座光伏扶貧專案,產生的效益將惠及全村所有貧困戶。

坐落于利民村的柴桑區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已經建立了蔬菜,水果、茶葉、中草藥種植、養殖五個產業基地和合作社,通過這些產業,可以為貧困戶優先安排用工,並給於每年1000到3000元的經濟補助。

“櫻桃好吃樹難載,不下苦工花不開。”利民村的精准扶貧櫻桃園于去年投資建設,占地近千畝,計畫三年見規模、見效益。記者欣喜地看到,伴著陽光雨露,不少櫻桃樹已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櫻桃,讓人垂涎欲滴。在一片櫻桃林裡,每顆櫻桃樹下掛著“江州智慧農場扶貧專案”的牌子,上面標注著村裡貧困戶的名字。“每名貧困戶認領到5顆櫻桃樹,產生的收益全部作為幫扶資金,發放給該貧困戶。”江書福表示,等櫻桃園見效益後,每名幫扶貧困戶預計每年能增收2500到3000元。

四月的利民村,春風和煦,流水潺潺,綠樹蔥蘢。一名名扶貧幹部的真情付出,增添了脫貧實幹的動力;一個個惠民專案的落地實施,加速了群眾致富的步伐......一幅美麗幸福利民村的新時代畫卷在市委宣傳部的幫扶下正在徐徐展開。

利民村一隅

“叔叔阿姨把這些漂亮的傢俱、衣服都送給咱家了!”

——“因需幫扶”顯真心提信心

一年前,利民村4組69歲的村民呂龍生帶著女兒還住在低矮危舊的土坯房,陰暗潮濕,下雨起風到處漏。駐村工作隊為結對幫扶貧困戶呂龍生一家爭取到危房改造資金,舊貌換新顏,去年搬進了敞亮的新家。

入戶走訪時,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發現,像呂龍生家一樣,一些困難家庭完成危房改造後,家徒四壁,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想困難群眾所想,解困群眾所需,得知這一情況後,市委宣傳部黨員幹部主動捐獻傢俱、廚具、餐桌、衣物,滿滿一車愛心物資很快送到貧困戶家中,幫助他們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呂龍生的女兒智力殘疾,被安排在柴桑區特殊教育學校讀書,她看到這一幕,心裡樂開了花:“叔叔阿姨送來這麼多漂亮的傢俱、衣物,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家也能這麼好看。”如今,呂龍生當上了村防火巡查員,全家每年還能領到1.6萬餘元的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保障扶貧等補助金。

“因需幫扶”是市委宣傳部落實扶貧精准施策制定的具體措施。駐村工作隊根據困難群眾的不同需求,幫助他們聯繫落實養老、低保救助及醫療保險報銷政策,幫忙聯繫安排子女入學、用工就業,竭盡所能真幫真扶,用激情和熱情感染他們,也提振了困難群眾戰勝貧困的勇氣和信念。

“我們長大了,要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志智雙扶”增動力添決心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駐村工作隊一方面通過黨課、培訓等方式,告訴群眾要樹立自主脫貧意識,激發群眾打好脫貧攻堅點的志氣和決心。另一方面把教育扶貧擺在突出位置,經常走訪村小、與困難家庭學生結成對子,幫助學生完成微心願。為完成學生們的心願,去年還帶領6名貧困學子赴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點亮孩子們的人生夢想。“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長大後,要自立自強,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孩子們紛紛留下自己的感悟。

走進利民村西邊灣,映入眼簾的是道路曲徑通幽,乾淨整潔,一座座農家院落白牆黛瓦、溫馨靜謐。村民們還清晰記得,在千年古障樹照映的廣場前,“紅色文藝輕騎兵”為他們奉上的精彩演出,用新時代的歌聲唱響黨的恩情,用文化的力量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去年七一前夕,市委宣傳部全體黨員幹部還前往利民村開展連心活動,給村民群眾送上喜愛的黃梅戲表演,並借機通過戲曲內容鼓勵困難群眾,身殘志堅,人窮志遠,增添了脫貧致富的決心。同時,還通過聯繫籌措,為村裡學校送去600餘冊圖書,送上精神食糧,播灑智慧的種子。

江州智慧農場扶貧專案

“扶貧園裡的櫻桃紅了”

——“爭資引項”促發展見成效

“要把利民村打造成‘城市供應站、秀美旅遊村’。”這是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擬定的發展思路,一方面向城市供應蔬菜、水果、茶葉、土禽等,另一方面,增加果園採摘、農家樂、民宿等體驗活動,吸引周邊市民鄉村游。如今“爭資引項”結下了累累碩果。為扶貧村籌措扶持慰問資金10萬餘元,用於宣傳文化事業費用13萬餘元,用於特別困難群體經濟補助5萬元;同時爭取市扶貧辦資金40萬元,市發改委35萬元,共爭取扶持資金100余萬元。村裡已建起了兩座光伏扶貧專案,產生的效益將惠及全村所有貧困戶。

坐落于利民村的柴桑區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已經建立了蔬菜,水果、茶葉、中草藥種植、養殖五個產業基地和合作社,通過這些產業,可以為貧困戶優先安排用工,並給於每年1000到3000元的經濟補助。

“櫻桃好吃樹難載,不下苦工花不開。”利民村的精准扶貧櫻桃園于去年投資建設,占地近千畝,計畫三年見規模、見效益。記者欣喜地看到,伴著陽光雨露,不少櫻桃樹已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櫻桃,讓人垂涎欲滴。在一片櫻桃林裡,每顆櫻桃樹下掛著“江州智慧農場扶貧專案”的牌子,上面標注著村裡貧困戶的名字。“每名貧困戶認領到5顆櫻桃樹,產生的收益全部作為幫扶資金,發放給該貧困戶。”江書福表示,等櫻桃園見效益後,每名幫扶貧困戶預計每年能增收2500到3000元。

四月的利民村,春風和煦,流水潺潺,綠樹蔥蘢。一名名扶貧幹部的真情付出,增添了脫貧實幹的動力;一個個惠民專案的落地實施,加速了群眾致富的步伐......一幅美麗幸福利民村的新時代畫卷在市委宣傳部的幫扶下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