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評丨離休不離志 退休不褪色——向周智夫同志學習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廣大離退休幹部是党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党執政興國的重要資源,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力量。廣大老幹部如何離休不離志、退休不褪色,周智夫同志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有力詮釋。我們要向周智夫同志學習,切實把不忘初心、以身許党作為價值追求,作為我們永恆的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終身。

昔日沙場留彈痕,一生清正守初心。

周智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1924年出生,1943年9月入黨並參加革命,1944年9月入伍,曾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先後參加江蘇睢甯縣高作鎮、安徽靈璧縣後馬家等10餘次戰鬥,他右肺切除近三分之二,右側第六根肋骨被摘除,因戰負傷被認定為三等甲級傷殘軍人。他親身參與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歷程,見證了大歷史的滄海桑田之變。他的一生,從槍林彈雨中走來,歷經千錘百煉。周智夫同志入黨75年來,
始終牢記入黨和從軍初心,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始終緊跟党的創新理論步伐,一片丹心跟黨走,一生一世報黨恩,彰顯了老黨員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的精神風範。

嚴於律己近無理,寬厚待人見熱忱。“待遇是組織給的,有標準也要省著用。”周智夫常說,待遇好是党對老幹部的關心,但我們不能可著勁用。他對自身要求有“三個不超標”,即住房、用藥、用車不超標。

離休多年一直住著90平米的公寓房,直到2008年才分到102平米的經適房;周智夫處處精打細算,為國家節省了不少經費。周智夫不僅對自己的生活自覺自律,對自己的家屬子女也很“嚴苛”。2012年暑假,周智夫的大孫女帶著孩子來北京看望他,期間小孩感冒發燒急需到醫院治療。孫女外出打車沒打上,請爺爺要公車送又被回絕,便私自以爺爺的名義向所裡要了車。周智夫知道後嚴厲地批評。
這件在普通人看來合乎情理的事情,在周智夫眼裡卻是“壞了規矩”,違背了原則,通過平日裡的言傳身教,周智夫樹立了良好的家風,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活到老學到老,竭忠全獻老殘身。“我雖然走不動了,但還想去聽聽黨的聲音。”周智夫文化底子薄,為了思想能跟上革命隊伍,一直把黨的科學理論作為真經來信奉、作為心經來鑽研。周智夫常說,

人老了身體容易流失鈣,但精神上的“鈣”決不能丟。周智夫非常熱愛學習,放大鏡、助聽器、筆記本是他學習的“三件寶”。每次單位組織學習檔、政治教育、黨課輔導,他都是戴著助聽器豎著耳朵聽,生怕漏掉一個字。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周智夫很想聽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聲音、看看大會的盛況。他因多處骨折臥病在床,就讓家人把他抬到客廳,從頭到尾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周智夫在《歷史思想自傳》中寫道:“只要革命需要,我願意把生命獻給黨”。這是他發自肺腑的熾熱心聲,也是他愛党許黨的真情流露。

榜樣的力量是永恆的,新時代,新起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新時代之際,我們向周智夫同志學習,既是仰望其風範,更要將他的不凡視作自己日常的道德標準和信念追求,將人格的錘煉視作人生的常態。信仰永不迷失、奮鬥永不止步,傳承老一代共產黨人的好作風,立起新時代黨員典範的好樣子。

本文連結:http://www.71.cn/2018/0425/997795.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鄭英英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大廟鎮人民政府)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網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周智夫在《歷史思想自傳》中寫道:“只要革命需要,我願意把生命獻給黨”。這是他發自肺腑的熾熱心聲,也是他愛党許黨的真情流露。

榜樣的力量是永恆的,新時代,新起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新時代之際,我們向周智夫同志學習,既是仰望其風範,更要將他的不凡視作自己日常的道德標準和信念追求,將人格的錘煉視作人生的常態。信仰永不迷失、奮鬥永不止步,傳承老一代共產黨人的好作風,立起新時代黨員典範的好樣子。

本文連結:http://www.71.cn/2018/0425/997795.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鄭英英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大廟鎮人民政府)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網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