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價天天創新高,體檢這門生意到底好不好?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者要像做生意一樣去買股票。

其實,中國老百姓有經商的傳統,多數人有生意的頭腦。

證券營業部的大媽、大爺們,都知道開店的程式,懂得選址很重要,什麼價格進貨,什麼時候進貨,哪裡的貨源品質好,有無假貨等。在確定進貨交易時,大家還會再三掂量,討價還價,斤斤計較。

可是一旦聯繫到股票,問及手中的股票有什麼好,為什麼要買,十之八九的股民回答不上來。

如果大家能夠像做生意一樣思考和對待自己手中的股票,

那可能就是炒股高手了。

今天,請各位帶著“生意”的思維,跟著益研究一同來看看“體檢”這門生意。

看過之後,大家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01

A股“體檢唯一標的”——美年健康,專做體檢的。

說到體檢,腦海中浮現出去年公司組織過的一次體檢,當時的感受就是人多,排隊長。

《黃帝內經》上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句話大致說了兩個要點,

一是未病先防,另一個是已病防變。剛好體檢生意比較符合這兩點的特徵。

在醫療技術相對較高的今天,如果能夠提早發現,及早治療,很多疑難雜症都將得到有效的控制。

比如當今社會肆虐的癌症,早期治療和晚期治療,完全就是陰陽兩界的區別。

因此,有許多券商報告都在說體檢行業具有千億市場空間。我自己拍了一下腦袋,我國每年5億人參加體檢,單次的價格為200元,

1千億市場,聽起來也還算靠譜。

當然,也會有人看法不同,覺得體檢現在並不是剛性需求,也沒有納入社保。認為體檢還沒有迎來黃金發展階段。

但聰明的從業者已經找到了撬動地球的支點——

他們從外企、國企、政府組織這些福利完善的機構開始突破。體檢被視作一種“員工福利”,一旦搞定了公司,其實就搞定了體檢生意的關鍵。

這類公司現階段貢獻給體檢中心的訂單數量超過了80%!

02

體檢機構和醫院相比較呢?

過去的體檢都是在醫院裡進行的,甚至直到今天,醫院體檢的份額仍然超過了90%。

那為什麼這兩年忽然就冒出來了一大批專業協力廠商體檢機構呢?

首先是專業度上,醫院的體檢通常是服務病人的,如果你說不出明顯的病狀,醫院通常不會太重視,另外,醫院的體檢項目也比較單一。

而專業體檢中心就不一樣了,他不靠下游治療賺錢,

也不需要完成某些指標,所以會更加考慮人的健康管理,根據體檢的狀態做調理和預防建議,體檢專案也細緻而深入。

你見過一份20-30頁的體檢報告嗎?傳統醫院一定給不了這樣的服務。

03

這門生意的投入怎麼樣呢?

根據測算,以公司標準體檢中心為例,初始投資約為2200-2600萬元,醫療設備採購成本約占45%左右。

其次是店面的租金租金,一兩千平方米的場地,一年下來少說也得幾百萬;還有裝修費用。

最後,體檢中心的運作還需要醫生。

不過這方面,目前一些規模比較大的體檢中心做的比較好,他們通過招聘退休老醫生的方式,來避免和醫院爭奪昂貴的醫生資源。

以美年為例,2014年員工中有1952名醫生,其中 1494 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返聘占比高達75%。很多人擔憂的沒有醫生其實是不存在的。

總體來說,體檢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對資金要求高,初始投資成本大。但同樣也有好處,進入門檻高,不會太擁擠。

04

體檢行業現狀如何?

體檢行業本來有4個前排玩家:美年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瑞慈體檢。

從2015年,美年健康突然發力,門店數不斷上漲,後來甚至把慈銘收購了,美年目前佔據了行業老大地位。

2012年的時候,美年只有50家門店,到2017年底,總門店數量已經高達400多家,6年時間增長了8倍。

尤其是2017年,一年的時間就開了200家門店,是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愛康國賓總門店數的兩倍。

那美年健康究竟做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在前文說過,體檢機構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開店需要大量資金。換句話說,誰能快速融資,誰的擴張速度就越快!

美年能夠超越愛康國賓,後來者居上,背後同樣是A股和美股兩大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的對決。

美年在A股上市,高流動性、高估值、超過100倍的市盈率溢價,讓美年輕鬆就籌得了源源不斷的擴張彈藥。

據券商統計,自上市以來,美年從A股裡融得的各種資金高達113億元,讓競爭對手們望塵莫及。

05

除了融資能力,美年也交出了靚麗的2017年財報

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增長102.25%;

實現歸母淨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81.11%。

在這背後,主要有三個方面是美年做的比較出色的的。

第一,公司非常注重銷售

因為行業特點是以團檢客戶為主,所以做好企業的客戶銷售,就可以迅速提升客流量。

美年的銷售人員數量和占比要遠高於其他民營體檢機構。2016年,銷售團隊人數有5725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31.06%。

第二,公司聚焦三四線城市戰略

大多體檢中心都願意將資金更多投在一線城市,因為很簡單的原因,這裡的市場空間更大,消費意識更成熟。

比如愛康國賓,在北京擁有20家門店,在上海擁有16家門店。

而門店總量遠比愛康要多的美年,在北京只有8家,上海只有9家,他將絕大部分的資源投放到了競爭烈度要低得多的三四線城市。由於三四線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健康體檢需求井噴。

隨著那裡基本沒有競爭,只有美年在策馬揚鞭,一往無前。

第三,平臺戰略

體檢中心看起來只是一個服務機構,但如果你有平臺思維,每個用戶就是一個流量,用得好能夠給你帶來不斷疊加的商業價值。

美年健康這些年來投資的一系列生態鏈公司,包括好卓資料、美因基因、安翰醫療、美維口腔、智雲健康等,目的就是能夠以自己的體檢中心為平臺,接入醫療大資料、基因測序等等多方面功能,建立一個自己獨有的醫療生態圈。

美年健康這門生意究竟好不好,益研究只是提供一個我們的思路,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以上就是益研究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分享!

最後,體檢中心的運作還需要醫生。

不過這方面,目前一些規模比較大的體檢中心做的比較好,他們通過招聘退休老醫生的方式,來避免和醫院爭奪昂貴的醫生資源。

以美年為例,2014年員工中有1952名醫生,其中 1494 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返聘占比高達75%。很多人擔憂的沒有醫生其實是不存在的。

總體來說,體檢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對資金要求高,初始投資成本大。但同樣也有好處,進入門檻高,不會太擁擠。

04

體檢行業現狀如何?

體檢行業本來有4個前排玩家:美年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瑞慈體檢。

從2015年,美年健康突然發力,門店數不斷上漲,後來甚至把慈銘收購了,美年目前佔據了行業老大地位。

2012年的時候,美年只有50家門店,到2017年底,總門店數量已經高達400多家,6年時間增長了8倍。

尤其是2017年,一年的時間就開了200家門店,是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愛康國賓總門店數的兩倍。

那美年健康究竟做了什麼呢?

首先我們在前文說過,體檢機構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開店需要大量資金。換句話說,誰能快速融資,誰的擴張速度就越快!

美年能夠超越愛康國賓,後來者居上,背後同樣是A股和美股兩大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的對決。

美年在A股上市,高流動性、高估值、超過100倍的市盈率溢價,讓美年輕鬆就籌得了源源不斷的擴張彈藥。

據券商統計,自上市以來,美年從A股裡融得的各種資金高達113億元,讓競爭對手們望塵莫及。

05

除了融資能力,美年也交出了靚麗的2017年財報

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增長102.25%;

實現歸母淨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81.11%。

在這背後,主要有三個方面是美年做的比較出色的的。

第一,公司非常注重銷售

因為行業特點是以團檢客戶為主,所以做好企業的客戶銷售,就可以迅速提升客流量。

美年的銷售人員數量和占比要遠高於其他民營體檢機構。2016年,銷售團隊人數有5725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31.06%。

第二,公司聚焦三四線城市戰略

大多體檢中心都願意將資金更多投在一線城市,因為很簡單的原因,這裡的市場空間更大,消費意識更成熟。

比如愛康國賓,在北京擁有20家門店,在上海擁有16家門店。

而門店總量遠比愛康要多的美年,在北京只有8家,上海只有9家,他將絕大部分的資源投放到了競爭烈度要低得多的三四線城市。由於三四線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缺乏,健康體檢需求井噴。

隨著那裡基本沒有競爭,只有美年在策馬揚鞭,一往無前。

第三,平臺戰略

體檢中心看起來只是一個服務機構,但如果你有平臺思維,每個用戶就是一個流量,用得好能夠給你帶來不斷疊加的商業價值。

美年健康這些年來投資的一系列生態鏈公司,包括好卓資料、美因基因、安翰醫療、美維口腔、智雲健康等,目的就是能夠以自己的體檢中心為平臺,接入醫療大資料、基因測序等等多方面功能,建立一個自己獨有的醫療生態圈。

美年健康這門生意究竟好不好,益研究只是提供一個我們的思路,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以上就是益研究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