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邊停不了車,一邊喊虧本,停車難怎麼破?

“下班去新街口看場電影?”“好,儘量別開車!”——這已經成為眾多市民的出行提醒。如今,每逢節假日等“黃金時段”,開車繞上半小時,可能都找不到一個停車位,市民直呼“停車難”。

部分停車場老闆直喊“虧”

儘管停車位短缺,但企業投資積極性卻不高。記者走訪後發現,在人工、房租等成本不斷上漲的同時,收費價格卻上不去,部分停車場老闆直喊“虧”。

“我們有73個停車位,原先是專供內部商戶停車的,今年初拿出43個車位對社會開放。哪知道3個月運營下來,

每月收的錢連日常的維護和給工作人員發工資都不夠。”在江甯路1號停車場,負責人高俊燕對記者訴起了苦。

記者看到,這家停車場目前對社會開放的車位元按照一級區域計時,參照政府指導價收費,小型車白天時段1.5元/15分鐘,夜間時段1元/小時,白天(夜間)時段連續停放超過6小時不超過12小時(含)的,一律按照6小時收費。

“經常有附近居民把小車開過來過夜,停一夜最多只能收到6塊錢。

算下來,還不如包月給內部商戶,一個月400塊來得划算。”高俊燕說,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壓縮人員成本。

無獨有偶,在夫子廟大世界停車場,負責人肖勁松提到目前的經營狀況也擰緊了眉頭,“別人以為我們賺錢,其實這兩年都在倒貼。

這家停車場一共36個車位元,目前全部對社會開放,小車白天停1小時收費8元,停滿一天一夜最多也就收50多元。“平時工作日,36個車位基本能停滿,到了雙休日和節假日,根本不夠用,外面多少車子排著隊想進來都被‘拒之門外’。”肖勁松說,目前他們一年的營業額大約80多萬元。

生意這麼紅火,為啥還虧錢?

肖勁松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筆成本賬,“停車場24小時營業,必須輪班輪休。現在人工成本不斷上漲,

我們有7個員工,平均月薪都超過3000元,再算上保險、補貼,每個月光是養人就要掏兩萬多元。加上水電、維保成本,每月要支出4萬元,入不敷出。”他說,如果把白天的小車停車費從8元/小時提升到12元/小時,基本上能消化成本,實現盈利。

呼籲修訂停車收費管理辦法

“我們希望南京能夠相應地修訂停車收費管理辦法,放開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停車設施收費。這樣一來,

企業投資更有積極性,新建停車場肯定會增多,供給就多了;如果車主嫌去某個地方停車貴,可能出門就不開車了,需求也少了。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調節後,‘停車難’的問題肯定會得到有效緩解。”肖勁松說。

短評:多管齊下解決停車難

首先,在停車場的經營管理上,讓市場之手發揮作用,把選擇權交給市場。這意味著政府不再隨意干涉停車場的經營方式,其收費價格、計費方式可以更靈活多樣。

其次,需要合理科學增加城市停車場的有效供給。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尤其是房地產開發、老舊城區改造、商業區建設時,必須規劃先行,保持停車場、停車位的持續增長,讓老百姓的車開得出、停得下。

最後,無論是停車價格調節、停車場建設,都只是解決城市擁堵、治理停車難的手段之一。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才是解決城市擁堵的最終途徑。所以還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宣導全民綠色出行。公交、私人自駕、慢行系統,多種方式組合在一起,才能為市民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和出行體驗,讓城市更美麗、更宜居。

其次,需要合理科學增加城市停車場的有效供給。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尤其是房地產開發、老舊城區改造、商業區建設時,必須規劃先行,保持停車場、停車位的持續增長,讓老百姓的車開得出、停得下。

最後,無論是停車價格調節、停車場建設,都只是解決城市擁堵、治理停車難的手段之一。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才是解決城市擁堵的最終途徑。所以還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宣導全民綠色出行。公交、私人自駕、慢行系統,多種方式組合在一起,才能為市民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和出行體驗,讓城市更美麗、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