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女子圖鑒》——北京殘酷物語

作者 | 馬陸

一紙“限韓令”讓所有蹭著韓流熱潮的影視劇都在一夜之間夭折。於是,各大製作公司又十分默契的將目光投射到了日劇上。從《深夜食堂》、《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到《北京女子圖鑒》,

日劇翻拍層出不窮,但口碑卻並不如意。

(以上為中日版本的豆瓣評分對比)

最近在優酷熱播的《北京女子圖鑒》似乎獲得了日劇翻拍的最高分,豆瓣評分6.1分。剛好及格,對於國產翻拍劇來說,卻已是很大的進步。它將每個都市人漫長的奮鬥史凝練成短短的20集,

將每一個特殊節點挑選出來讓觀眾快速的跟著陳可(北京女子圖鑒女主角)經歷一場聲勢浩大的北漂生活。其側重點不在於故事在時間上的連貫性敘述,而在於激發觀眾的共同情感。這也是“圖鑒”的意義所在,它只是將生活的真相攤在你面前,一切觀點都由觀眾自己去組織。

劇中將大量細枝末節省略,用留白的方式讓觀眾自我縫合故事情節,讓每一個觀眾都看到了屬於自己的“北漂生活”。當然這不只是《北京女子圖鑒》的優點,這也是原版的特色。在筆者聽說要翻拍《北京女子圖鑒》時預見的成片效果是遠低於本劇的實際效果的。太多的國產劇將人們對於國劇的期待一再拉低,於是《北京女子圖鑒》的出現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

國產都市劇的不真實感算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北京女子圖鑒》雖說仍被網友詬病不夠真實,但仍稱得上良心。劇中全方位的講述了女主陳可的生活,從情感到生活。陳可一路過關斬將,從公司前臺不斷升級成為女強人,

稱得上是每個都市女孩心中最真實的幻想。同時,劇中還通過女主的服裝、髮型以及居住環境的變化向觀眾展示了她的進階。愛人也是如此,大學時期的同學、初入職場的同事,小有業績後的有前男友......似乎陳可是你、是我、也是她,是每一個在大城市彷徨痛苦卻仍然只能選擇悶頭前進的人。

從東京到北京,看似相似,中間卻有著跨越不過的鴻溝。

從初戀到富人男友再到找個“北京人結婚”,陳可一路的歷程似乎與綾(東京女子圖鑒女主角)如出一轍。但始終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從兩位女主進入大城市的初心開始就已有不同,住在秋田的鄉村女孩綾憧憬東京這座華麗的都市,是人類天然的欲望。她就是想成為一個人人羡慕的人,很簡單也很真實。而在四川長大的陳可,她嚮往北京,是因為她看見了原本並不如她的王佳佳在北京混的人模人樣,她嫉妒、她不忿。

於是,女主陳可飛快的來到了北京。明明有男朋友卻與一個男性好友合住,明明穿著大老闆花錢買的裙子在別人介紹的工作崗位下工作,卻始終在標榜自己是一位新時代的獨立女性。綾的欲望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但北京版為了掩飾這份赤裸裸的欲望,將所有的欲望源頭都推給了別人。來北京是因為不想過家鄉的生活,是因為看不慣大學還沒畢業的王佳佳也可以在北京混的風生水起。買奢侈品是因為大家都買,是因為沒有這些傍身不行。

欲望無罪,但若將一身欲望包裹在一層漂亮的糖紙裡就有些討厭了。而這也是大多數人討厭這位有些“綠茶婊”的女主的重要原因。但這折射出的不只是影視製作者的內心,更多的是國內社會對於女性☆禁☆欲望的排斥和不承認。大部分國人的眼中,美好的女性形象仍然是溫柔賢淑、賢妻良母。野心勃勃的女子終歸不那麼討喜。

因此,翻拍版將北京女子圖鑒變成了北京男子圖鑒。女主角的每一次工作變遷似乎都離不開男性角色的助力,所謂的獨立女性似乎還是離不開男權社會的鉗制。東京版女主所接觸的男性是逐步遞增的,每一個都在推動女主角成長。但北京版的又多又雜,從大學同學、頂頭上司、合作客戶再到藝術導演等等等等,這些男人的出現除了展現出大千世界渣男的多樣性外,似乎也只能佐證女主角有一張漂亮的臉蛋。而本應該作為圖鑒主體的“北京女子”反倒成為了擺設,劇中的女配角們只是用來幫助女主完成她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性任務的道具。而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描寫,更無法將北京女子多樣的價值觀傳達給觀眾。

東京版同樣通過對女主角生活描寫展現女主的不斷升級。從住所、餐廳、食物、衣服到髮型,再到居住街道。破舊卻熱鬧的三茶、時尚靚麗的惠比壽、繁華高端的銀座,它帶我們領略了全方位的東京。它讓你感受到這是一個真實的發生在東京的故事,而不是別處。而北京版則始終只是一個“大城市歷險記”,他可以是北京,也可以是上海,它可以是任何一個大城市。它始終缺少屬於北京這座城市專屬的溫度。

《北京女子圖鑒》嘗試著去展示一幅符合國內現狀的圖鑒,卻又有些用力過猛。劇中所展現的公司派系鬥爭、職場潛規則等等,的確真實存在,但它並不是全部。大城市不只有鋼筋水泥、勾心鬥角,還有屬於每個城市特有的語言。每一棟建築、每一條街道,東京女子圖鑒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又殘酷的東京。而北京似乎只剩殘酷,北京的殘酷,中國的殘酷……

編輯 | 謝小招

美編 | 於秋茳

【轉載請聯繫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很簡單也很真實。而在四川長大的陳可,她嚮往北京,是因為她看見了原本並不如她的王佳佳在北京混的人模人樣,她嫉妒、她不忿。

於是,女主陳可飛快的來到了北京。明明有男朋友卻與一個男性好友合住,明明穿著大老闆花錢買的裙子在別人介紹的工作崗位下工作,卻始終在標榜自己是一位新時代的獨立女性。綾的欲望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但北京版為了掩飾這份赤裸裸的欲望,將所有的欲望源頭都推給了別人。來北京是因為不想過家鄉的生活,是因為看不慣大學還沒畢業的王佳佳也可以在北京混的風生水起。買奢侈品是因為大家都買,是因為沒有這些傍身不行。

欲望無罪,但若將一身欲望包裹在一層漂亮的糖紙裡就有些討厭了。而這也是大多數人討厭這位有些“綠茶婊”的女主的重要原因。但這折射出的不只是影視製作者的內心,更多的是國內社會對於女性☆禁☆欲望的排斥和不承認。大部分國人的眼中,美好的女性形象仍然是溫柔賢淑、賢妻良母。野心勃勃的女子終歸不那麼討喜。

因此,翻拍版將北京女子圖鑒變成了北京男子圖鑒。女主角的每一次工作變遷似乎都離不開男性角色的助力,所謂的獨立女性似乎還是離不開男權社會的鉗制。東京版女主所接觸的男性是逐步遞增的,每一個都在推動女主角成長。但北京版的又多又雜,從大學同學、頂頭上司、合作客戶再到藝術導演等等等等,這些男人的出現除了展現出大千世界渣男的多樣性外,似乎也只能佐證女主角有一張漂亮的臉蛋。而本應該作為圖鑒主體的“北京女子”反倒成為了擺設,劇中的女配角們只是用來幫助女主完成她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性任務的道具。而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描寫,更無法將北京女子多樣的價值觀傳達給觀眾。

東京版同樣通過對女主角生活描寫展現女主的不斷升級。從住所、餐廳、食物、衣服到髮型,再到居住街道。破舊卻熱鬧的三茶、時尚靚麗的惠比壽、繁華高端的銀座,它帶我們領略了全方位的東京。它讓你感受到這是一個真實的發生在東京的故事,而不是別處。而北京版則始終只是一個“大城市歷險記”,他可以是北京,也可以是上海,它可以是任何一個大城市。它始終缺少屬於北京這座城市專屬的溫度。

《北京女子圖鑒》嘗試著去展示一幅符合國內現狀的圖鑒,卻又有些用力過猛。劇中所展現的公司派系鬥爭、職場潛規則等等,的確真實存在,但它並不是全部。大城市不只有鋼筋水泥、勾心鬥角,還有屬於每個城市特有的語言。每一棟建築、每一條街道,東京女子圖鑒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又殘酷的東京。而北京似乎只剩殘酷,北京的殘酷,中國的殘酷……

編輯 | 謝小招

美編 | 於秋茳

【轉載請聯繫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