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破翻拍必死魔咒,《北京女子圖鑒》有共鳴自然也有爭議!

《北京女子圖鑒》自4月10日開播以來,緊湊的劇情和密集的話題點引發關注,開播次日即在豆瓣取得了7.4分的好成績。劇中,以戚薇飾演的陳可懷揣夢想,執意北上為開篇,講述了她不斷經歷選擇和被選擇,

在更迭和得失之間,最終繼續堅定地前行在北京的故事。

已經播出的劇集中,戚薇初入職場將如何進階,又將在職場和愛情中有怎樣的歷練令人好奇,與此同時,逼真的生活場景和對話直指現實,也引發了觀眾強烈共鳴。但它的價值觀引來爭議:女人的自我覺醒和強大,何時才能不靠男人,真正依靠自己?

本土化改編,打破翻拍必死魔咒

首週六集更新後,

《北京女子圖鑒》在豆瓣網拿到了7.0的評分,這個合格線以上的分數,似乎表明這次翻拍沒有遭遇慣性滑鐵盧。有觀眾評價說,這部翻拍劇對“北奔一族”重新做了定義,折射出異鄉遊子在北京打拼的狀態,不再是被動迷茫地漂泊,而是主動向前奔跑。

此前,多部經典日劇被翻拍,但品質、口碑都差強人意,基於外界對日本IP翻拍信心逐漸消耗的前提,《北京女子圖鑒》曾經遭到過質疑,

但開播之後則用實力成功圈粉網友,究其原因,與深度挖掘IP內核、大膽創新有著緊密關係。

如果和自己的“前輩”相比,《北京女子圖鑒》在豆瓣網拿到的7.0分,幾乎算是優秀答卷了。在近兩年國產劇翻拍日劇的序列中,《深夜食堂》2.8分,《求婚大作戰》3.8分,《問題餐廳》5.7分,《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4.6分,10分制的評價體系裡幾乎沒有一部達到合格的標準。

這些翻拍劇也幾乎呈現出同樣一個明顯問題——翻拍痕跡太重,植根于日本文化的劇情生硬嫁接到國產劇上,水土不服在所難免。像《深夜食堂》中廚師造型照搬原作,《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更是橋段表演都與原版分毫不差,把自己變成了“四不像”的怪物。

而《北京女子圖鑒》應該是吸取了不少教訓,這次拍攝的故事全部採用原創編劇。該劇只借用了“女子圖鑒”的結構特點,然後根據北京和上海的特質做針對性的改編,分別做成了《北京女子圖鑒》和《上海女子圖鑒》兩劇。

而作為關注當代女性群體的劇集,《北京女子圖鑒》打破了以往國產劇的固有模式,

定位於鏡像劇,試圖用真實的筆觸走進觀眾內心,讓觀者自有看劇如看己之感。

劇情真實引發網友共鳴

和很多人一樣,主人公陳可是一個對帝都生活充滿幻想的小鎮姑娘。學歷一般的她不甘心依靠父母在老家拿著2000元的工資,過著結婚帶孩子的普通生活。因為她想來北京闖一闖,看到更大的世界,也讓自己離心中的夢想更近一步。

在沒來北京之前,陳可通過各種管道聽到傳說中的北京是這樣的:繁華、耀眼,黃金遍地,觸手可得。但真正到了北京後才發現,北京的路上,其實連石子都沒有。

此後的日子裡,陳可每天都在外面找工作投簡歷跑面試,初入職場的她並沒有抱有太高的要求,只幻想著能找到一份6000元薪資的工作。

被一次次拒絕後,戰戰兢兢地降到了5000,仍然沒有人留她。為了生存下去,到後來連數位都不敢提,怯怯地說“按照你們的標準吧”,但最終還是被拒錄。

剛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相信很多觀眾不由得鼻尖一酸,這大概是我們每個剛畢業找工作時的真實寫照吧。從開始的意氣風發,到自我懷疑,最後妥協到“給我一份工作就好”。

夢想與現實,總隔個一條灰色地帶。主人公陳可在找工作時一再降低自己的薪水,卻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從寄住朋友家到無處可居;最後連買一根玉米充饑的錢都拿不出來,只好哭著蹲在街邊。

多戳心的真實寫照!北京,多少人眼中閃光的城市,然而這座閃光的城市,即便你滿心歡喜的投入進來,也未必能夠找到閃光的自己。別說是車房,工作、生活都來的如此不易,僅僅是穩定的安身之處都是奢侈。表面光鮮亮麗的生活背後,誰不是邊哭邊奔跑?

這樣的北漂也引來爭議

雖然,《北京女子圖鑒》在本土化上有突破,故事真實接地氣,許多人從陳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它的價值觀引來爭議:女人的自我覺醒和強大,何時才能不靠男人,真正依靠自己?

劇中,2008年,四川人陳可(戚薇飾)從大學本科畢業,因為不想過著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放棄在老家當公務員的穩定工作,來到北京闖蕩。但接下來的殘酷現實給她帶來一連串迎頭打擊,學歷、經驗不足,見識、資源欠缺,都導致她在北京的打拼舉步維艱。

她和高中同學住在陰暗的地下室,兩人擠在一張窄床上;面試時,她不得不把月薪要求從6000元一路降到“隨你們定”;大冬天深夜裡,她被趕出門,手裡只有一塊錢,只能買半根玉米;為了有錢買自己渴望了很久的包,都要特地辦一張信用卡。

這些場景讓無數離家在外打拼的觀眾產生強烈共鳴,認為這些臺詞說出了心聲,自己從“陳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實際上也是這部戲的初始評分超過7分的主要原因。表演上,戚薇演繹起20多歲的小姑娘並沒有違和感,其顏值、體形貼合人物,能精准把握角色的心路歷程,細節上的呈現也算細膩,為演員自身贏得了好評。

然而,它表達的價值觀引起爭議。比如她入職、跳槽、改善生活靠的並不是自己的真正實力,而是非正面能量:愛慕虛榮、投機取巧,甚至弄虛作假、利用他人,又比如“物化女性”,這些在其他女性角色身上也得到了體現。而且陳可一路獲得了各種男人的幫助,這讓人感歎:難道女人的強大,就不能離開男人?對此,真正憑藉自己的奮鬥、腳踏實地的觀眾都表示無法認同。

在讚美該劇的觀眾看來,《北京女子圖鑒》好像一本最新的、實用的現代都市女子解讀手冊,它比想像中好很多,很真實。持討伐態度的觀眾覺得,女主角的所有努力,只是仗著自己的性別和姿色在男人堆裡打滾。其實這種爭議和演員無關,是因為編劇大概還不懂尊重女人,但很懂漂亮的、無能力卻滿腦子幻想的女人的心思。從過去對此類國產女性勵志劇的口碑來看,要寫一個真正女性自立自強的故事,難!

不可否認,編劇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才能把人物寫得如此生動,切合實際。可是文藝創作還應該把握好主流和支流的關係,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真實”不能是唯一標準,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希望、夢想就在前方,有時候更重要。

綜合:人民網、網易娛樂、廣州日報等

在沒來北京之前,陳可通過各種管道聽到傳說中的北京是這樣的:繁華、耀眼,黃金遍地,觸手可得。但真正到了北京後才發現,北京的路上,其實連石子都沒有。

此後的日子裡,陳可每天都在外面找工作投簡歷跑面試,初入職場的她並沒有抱有太高的要求,只幻想著能找到一份6000元薪資的工作。

被一次次拒絕後,戰戰兢兢地降到了5000,仍然沒有人留她。為了生存下去,到後來連數位都不敢提,怯怯地說“按照你們的標準吧”,但最終還是被拒錄。

剛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相信很多觀眾不由得鼻尖一酸,這大概是我們每個剛畢業找工作時的真實寫照吧。從開始的意氣風發,到自我懷疑,最後妥協到“給我一份工作就好”。

夢想與現實,總隔個一條灰色地帶。主人公陳可在找工作時一再降低自己的薪水,卻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從寄住朋友家到無處可居;最後連買一根玉米充饑的錢都拿不出來,只好哭著蹲在街邊。

多戳心的真實寫照!北京,多少人眼中閃光的城市,然而這座閃光的城市,即便你滿心歡喜的投入進來,也未必能夠找到閃光的自己。別說是車房,工作、生活都來的如此不易,僅僅是穩定的安身之處都是奢侈。表面光鮮亮麗的生活背後,誰不是邊哭邊奔跑?

這樣的北漂也引來爭議

雖然,《北京女子圖鑒》在本土化上有突破,故事真實接地氣,許多人從陳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它的價值觀引來爭議:女人的自我覺醒和強大,何時才能不靠男人,真正依靠自己?

劇中,2008年,四川人陳可(戚薇飾)從大學本科畢業,因為不想過著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放棄在老家當公務員的穩定工作,來到北京闖蕩。但接下來的殘酷現實給她帶來一連串迎頭打擊,學歷、經驗不足,見識、資源欠缺,都導致她在北京的打拼舉步維艱。

她和高中同學住在陰暗的地下室,兩人擠在一張窄床上;面試時,她不得不把月薪要求從6000元一路降到“隨你們定”;大冬天深夜裡,她被趕出門,手裡只有一塊錢,只能買半根玉米;為了有錢買自己渴望了很久的包,都要特地辦一張信用卡。

這些場景讓無數離家在外打拼的觀眾產生強烈共鳴,認為這些臺詞說出了心聲,自己從“陳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實際上也是這部戲的初始評分超過7分的主要原因。表演上,戚薇演繹起20多歲的小姑娘並沒有違和感,其顏值、體形貼合人物,能精准把握角色的心路歷程,細節上的呈現也算細膩,為演員自身贏得了好評。

然而,它表達的價值觀引起爭議。比如她入職、跳槽、改善生活靠的並不是自己的真正實力,而是非正面能量:愛慕虛榮、投機取巧,甚至弄虛作假、利用他人,又比如“物化女性”,這些在其他女性角色身上也得到了體現。而且陳可一路獲得了各種男人的幫助,這讓人感歎:難道女人的強大,就不能離開男人?對此,真正憑藉自己的奮鬥、腳踏實地的觀眾都表示無法認同。

在讚美該劇的觀眾看來,《北京女子圖鑒》好像一本最新的、實用的現代都市女子解讀手冊,它比想像中好很多,很真實。持討伐態度的觀眾覺得,女主角的所有努力,只是仗著自己的性別和姿色在男人堆裡打滾。其實這種爭議和演員無關,是因為編劇大概還不懂尊重女人,但很懂漂亮的、無能力卻滿腦子幻想的女人的心思。從過去對此類國產女性勵志劇的口碑來看,要寫一個真正女性自立自強的故事,難!

不可否認,編劇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才能把人物寫得如此生動,切合實際。可是文藝創作還應該把握好主流和支流的關係,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真實”不能是唯一標準,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希望、夢想就在前方,有時候更重要。

綜合:人民網、網易娛樂、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