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球首只塑化大熊貓成都亮相:有六根指頭

曾經的大熊貓“新妮兒”因患十二指腸梗阻不幸離開了,

現在它以另一種全新的狀態“回到”市民的身邊。從4月25日開始持續兩個月時間,全球首只塑化大熊貓“新妮兒”的標本將在天府廣場為廣大市民帶來一次零距離的科普展。“新妮兒”以塑化標本親身說教,向市民介紹自己:我是素食主義者嗎?我有幾根指頭?……

4個獨立的大熊貓標本展示大熊貓生理結構等

2016年2月,“新妮兒”因患十二指腸梗阻(高位腸梗阻為致死率較高的疾病),經過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十餘天的治療搶救最終還是離開了大家。

在大家感到惋惜的同時,如何攻克十二指腸梗阻等威脅大熊貓同類的疾病,以及更好的開展保護工作,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現在“新妮兒”以大熊貓塑化標本這種全新的方式回歸了。

生物塑化技術是一種可以把生物組織保存得象活體一樣的特殊技術,廣泛應用於解剖學、病理學、生物學、組織胚胎學、展覽館展示等多個學科和領域。

目前不少動物及人體的科學研究和科普展示都應用到了該技術。

天府早報記者在位於天府廣場的生命奧秘博物館看到,現場有4個獨立的大熊貓標本,分別展示了它的皮膚、肌肉、骨骼和內臟,這是一種全新的呈現方式,更貼切地向市民展示了大熊貓家族的演化、生理結構和生命的奧秘。

通過生物塑化技術展示的“新妮兒”有可愛的模樣,

還有詳實的內部結構。“我們都知道大熊貓常被稱作‘滾滾’,我們來看看它的頭骨,因為它發達的咀嚼肌,讓它的頭部越來越飽滿,也就得名‘滾滾’。”生命奧秘博物館館長吳軍邊走邊介紹到。塑化標本無毒無味,不會有傳統標本常有的福馬林味兒,還可以展示內部結構,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甚至可以用手觸摸。

大熊貓有6指是因為要握住竹子而進化的

“新妮兒”此番在天府廣場開展公益性科普展覽,

為期兩個月時間,以免費公益性展出的方式與大家見面。在這裡,能聽到科普講解員專業的科普講解,還會有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及由志願者組成的小小講解員提供的現場科普知識服務。

大家不僅能看到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更能通過內部結構瞭解。比如:大熊貓究竟是不是“素食主義者”?從解剖結構上的特徵顯示,大熊貓與肉食動物是一致的,所以大熊貓原以食肉為主,後因環境的變化改吃竹子,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食肉動物。其腸道經過演化,只有體長的4到5倍。

為了適應素食生活,大熊貓的身體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因為要握住竹子,大熊貓的手部逐漸進化為6指。其中一隻偽拇指實際是一根變大了很多的籽骨,主要是為了支撐上面的肉墊,也是支撐大熊貓真正的拇指和其他指頭。同樣,大熊貓的腳掌也有著相同的構造。

歡迎大家來天府廣場零距離感受“新妮兒”的這些變化,更深入地瞭解大熊貓,喚醒更多人對大熊貓的關注與保護。

所以大熊貓原以食肉為主,後因環境的變化改吃竹子,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食肉動物。其腸道經過演化,只有體長的4到5倍。

為了適應素食生活,大熊貓的身體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因為要握住竹子,大熊貓的手部逐漸進化為6指。其中一隻偽拇指實際是一根變大了很多的籽骨,主要是為了支撐上面的肉墊,也是支撐大熊貓真正的拇指和其他指頭。同樣,大熊貓的腳掌也有著相同的構造。

歡迎大家來天府廣場零距離感受“新妮兒”的這些變化,更深入地瞭解大熊貓,喚醒更多人對大熊貓的關注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