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毛澤東複電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

身處西柏坡的毛澤東總覽全域,運籌帷幄,指揮著百萬雄師鏖戰于解放戰場。這期間,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攻勢,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防禦”和“分區防禦”。

中原戰場,粟裕發起豫東戰役,一個月殲敵9萬多人。攻克襄樊,活捉第十五綏靖區司令康澤。華東戰場殲敵7萬多,山東省會濟南被孤立。晉中戰場殲敵10萬,完全孤立山西省會太原。華北北部戰場殲敵2.5萬餘人,孤立河北省會保定。反攻一年來,解放軍實力大增。新華社1948年7月26日社論說:已經沒有什麼國民黨的設防城市打不開的了。

毛澤東在籌畫與國民黨展開大決戰的同時,

也密切關注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對“五一口號”的反應。這期間,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以不同方式表示積極回應和擁護中共“五一口號”,共同促進召開新政協,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電報、通電,像雪片般陸續放到了他的案頭。

該是對這些回應、聲明發出回應的時候了!

1948年8月1日,毛澤東複電香港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等諸先生,並轉香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電文如下:

五月五日電示,因交通阻隔,今始奉悉。諸先生贊同敝党五月一日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一項主張,並熱心促其實現,極為欽佩。現在革命形勢日益開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強團結,

共同奮鬥,以期早日消滅中國反動勢力,制止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建立獨立、自由、富強和統一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為此目的,實有召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們共同協商的必要。關於召集此項會議的時機、地點、何人召集、參加會議者的範圍以及會議應討論的問題等項,希望諸先生及全國各界民主人士共同研討,並以卓見見示,
曷勝感荷。謹電奉複,即祈諒察。

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在“五一口號”發佈之後,旋即熱烈響應、發表通電,而毛澤東的複電卻於數月後的8月1日才遲遲發出,複電開頭所稱的“交通阻隔”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1948年5月6日,《華商報》發表了在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給全國的通電與答覆中共中央的電文。按照當時香港的情況,是不可能將刊登民主黨派等複電的《華商報》從郵政寄去或派人送去中共中央的。

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書記方方即令利用與黨中央聯繫所設的秘密電臺,將複電全文編臨時密碼上報中央,並無拖延。當時正是毛澤東與黨中央從陝北向華北作戰行軍的時間:3月23日渡黃河入山西(晉綏解放區),4月10日入河北,13日到阜平縣城南莊(晉冀察軍區所在地),毛澤東住了下來,周恩來則與中央機關於23日到達西柏坡,與劉少奇、朱德相見。4月30日到5月7日,在城南莊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周恩來、朱德等均去開會。到了5月27日,毛澤東才遷去西柏坡。在這個活動期間,中央機要人員比較奔波,照顧不及,安定後又因技術原因,以致延誤譯出。

毛澤東的複電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大家倍感振奮,仿佛觸摸到了新中國的第一縷曙光,感受到了新政協的第一搏脈動。自此,數十載民主的呐喊化作了一道道頻傳的捷報,凝結成了風雨同舟、休戚與共、肝膽相照的信念與承諾。

在城南莊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周恩來、朱德等均去開會。到了5月27日,毛澤東才遷去西柏坡。在這個活動期間,中央機要人員比較奔波,照顧不及,安定後又因技術原因,以致延誤譯出。

毛澤東的複電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大家倍感振奮,仿佛觸摸到了新中國的第一縷曙光,感受到了新政協的第一搏脈動。自此,數十載民主的呐喊化作了一道道頻傳的捷報,凝結成了風雨同舟、休戚與共、肝膽相照的信念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