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生放棄穩定工作,上山養野豬

覃沛亮大學畢業後,本來有一份輕鬆穩定的工作,但是他卻辭了職,去做辛苦又不穩定的銷售,通過努力掙得第一桶金。28歲時他又頂著家人的反對,開始在深山老林裡養起了野豬。

為此,家人和朋友都說他“不安分”

覃沛亮的野豬場地處山頂,上山的路十分難走,隨著山勢加高,路也越來越陡峭,走到水泥路盡頭處,只能棄車步行。到達山頂後,便可見群山起伏,雲霧繚繞,幾頭小野豬在高山草甸中間的露天豬圈裡啃食野草。

2005年,覃沛亮進入中鐵一局工作,每月坐在辦公室裡就有四千多元的收入。在旁人看來這是份不錯的工作,但是覃沛亮卻沒有滿足於此。“我媽身體一直不好,每月光買藥就得兩三千元。再說,我還年輕,不想就這麼過日子。”思量再三,覃沛亮在上班兩個月後決定辭職。

覃沛亮揣著當月的工資隻身來到西安找工作。在應聘了108家單位後,他開始在一家銷售酒的公司工作,此時他身上只剩下20元。第一天就賣了6件酒,第三天賣了30多件,幾天下來老闆對他刮目相看,決定派他去咸陽開拓市場。此時,他已身無分文,

又饑腸轆轆,只好向老闆借錢吃飯。

銷售酒對覃沛亮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大學裡學的東西派不上用場,也沒有師傅帶自己,他就一家一家商店地跑,一個月下來磨爛了7雙鞋子。就這樣積累了2年後,他開了一家的商貿行售酒。

2007年,覃沛亮去廣州出差看到有人養野豬,

普通豬的價格每斤10元左右,而野豬肉的價格則50元左右。現代人的營養要求高,都希望吃到純天然無污染的生態肉。他想,自己家鄉大巴山就是一個天然氧吧,是個養野豬的絕佳之地。於是覃沛亮產生了回鄉養野豬的強烈想法。

但覃沛亮的這一想法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

父親說:“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學,你放棄了穩定的工作不說,還要回家養豬,這大學不是白念了嗎?”但覃沛亮並沒有聽從父親的話。在大巴山裡長大的覃沛亮知道,自己家的後山上就有野豬。2008年的冬天,他和堂哥帶著老一輩留下來的套野豬的工具上了山。哥倆選好地形放好套子,每天上山查看,一個月後還是一無所獲。

村民們在聽說覃沛亮養野豬的想法後,也都炸了鍋。野豬野性大,能養活嗎?再說那野豬肉又粗又腥,誰會去吃?而且野性極強,見人連拱帶咬。

這些困難並沒有難倒覃沛亮,他打聽到漢中有人賣野豬,就前去購買了。剛開始確實沒經驗,由於裝野豬的籠子太小,野豬的野性又大,花了一萬塊買的野豬,拉回家發現憋死在籠中了。

後來覃沛亮有了經驗,換了大籠子,野豬可以在裡面活動了,這樣他的養野豬事業就慢慢做了起來,也摸索出了經驗。在覃沛亮的豬圈最裡面,鋼筋柵欄裡專門圈養著一頭純種的野豬,不停地用牙咬著豬圈的鋼筋柵欄,嘴裡發出嗷嗷的叫聲,野性十足,這頭野豬一般人不能靠近,之前就曾把飼養員薛師傅咬傷了。

覃沛亮抱起一隻出生不久的小野豬崽,說道:“這只是二代野豬崽,性子相對溫順些。”

“一代野豬的豬肉口感不好!”他把野豬和家豬相互雜交,生出來的小豬野性少了很多,肉的口感也好了,“二代野豬肉很勁道,脂肪少,做出來的肉特香。”

長期食用玉米、大豆和草根的野豬比家豬健壯得多,而且基本不生病。今年夏天,覃沛亮餵養的野豬一次出欄40頭。為了擴大養殖規模,他在老家的後山上置換流轉了1萬畝荒地,並建了養殖場,他的想法是把上千隻野豬在高山草甸上進行散養,每只豬採取紅外線定位,一旦野豬跑出限定區域會自動報警。讓野豬吃天然的雜草樹根樹葉,這樣有助於野豬健康成長,野豬肉的營養成分也會更高。

養野豬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0年的秋季,50多頭野豬斃命。但這並沒有擊倒覃沛亮,也沒有動搖信念。

為了便於上山,覃沛亮雇了挖掘機在荒山上拓寬了一條5米寬,5公里長的土路,僅此一項花去40多萬元。

覃沛亮的父親覃承奎,在村小學教了一輩子的書,說起兒子養野豬依然不是很支持。“兒子性格倔強,擋也擋不住。他養他的豬,我教我的書,我們互不干涉。”雖然老人這樣說,但是當兒子需要幫忙時,老人依然跑前跑後。至於那個在山頂流轉的將用作野豬養殖基地的1萬畝高山草甸,老人說:“我上去看過一次,挺大的,位置也挺好!”

“現在,不少鄉親還在觀望,沒有人願意合夥,等到了明年一旦獲利,鄉親們或許會放心一起幹。”目前,覃沛亮有野豬100多頭,還想成立一個野豬飼養的專業合作社,把自己的小野豬崽送給鄉親,讓他們也一起養野豬,養大之後,他再回購,讓大家一起賺錢。

“養野豬和家豬有很多不同。野豬要少食多餐,給野豬吃得太好太飽會飼料中毒的。”說起養野豬,覃沛亮儼然一個專家,他不安分的想法總是一個接一個,他還要對野豬肉進行深加工,生產臘肉、熏肉等等。

村民們在聽說覃沛亮養野豬的想法後,也都炸了鍋。野豬野性大,能養活嗎?再說那野豬肉又粗又腥,誰會去吃?而且野性極強,見人連拱帶咬。

這些困難並沒有難倒覃沛亮,他打聽到漢中有人賣野豬,就前去購買了。剛開始確實沒經驗,由於裝野豬的籠子太小,野豬的野性又大,花了一萬塊買的野豬,拉回家發現憋死在籠中了。

後來覃沛亮有了經驗,換了大籠子,野豬可以在裡面活動了,這樣他的養野豬事業就慢慢做了起來,也摸索出了經驗。在覃沛亮的豬圈最裡面,鋼筋柵欄裡專門圈養著一頭純種的野豬,不停地用牙咬著豬圈的鋼筋柵欄,嘴裡發出嗷嗷的叫聲,野性十足,這頭野豬一般人不能靠近,之前就曾把飼養員薛師傅咬傷了。

覃沛亮抱起一隻出生不久的小野豬崽,說道:“這只是二代野豬崽,性子相對溫順些。”

“一代野豬的豬肉口感不好!”他把野豬和家豬相互雜交,生出來的小豬野性少了很多,肉的口感也好了,“二代野豬肉很勁道,脂肪少,做出來的肉特香。”

長期食用玉米、大豆和草根的野豬比家豬健壯得多,而且基本不生病。今年夏天,覃沛亮餵養的野豬一次出欄40頭。為了擴大養殖規模,他在老家的後山上置換流轉了1萬畝荒地,並建了養殖場,他的想法是把上千隻野豬在高山草甸上進行散養,每只豬採取紅外線定位,一旦野豬跑出限定區域會自動報警。讓野豬吃天然的雜草樹根樹葉,這樣有助於野豬健康成長,野豬肉的營養成分也會更高。

養野豬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0年的秋季,50多頭野豬斃命。但這並沒有擊倒覃沛亮,也沒有動搖信念。

為了便於上山,覃沛亮雇了挖掘機在荒山上拓寬了一條5米寬,5公里長的土路,僅此一項花去40多萬元。

覃沛亮的父親覃承奎,在村小學教了一輩子的書,說起兒子養野豬依然不是很支持。“兒子性格倔強,擋也擋不住。他養他的豬,我教我的書,我們互不干涉。”雖然老人這樣說,但是當兒子需要幫忙時,老人依然跑前跑後。至於那個在山頂流轉的將用作野豬養殖基地的1萬畝高山草甸,老人說:“我上去看過一次,挺大的,位置也挺好!”

“現在,不少鄉親還在觀望,沒有人願意合夥,等到了明年一旦獲利,鄉親們或許會放心一起幹。”目前,覃沛亮有野豬100多頭,還想成立一個野豬飼養的專業合作社,把自己的小野豬崽送給鄉親,讓他們也一起養野豬,養大之後,他再回購,讓大家一起賺錢。

“養野豬和家豬有很多不同。野豬要少食多餐,給野豬吃得太好太飽會飼料中毒的。”說起養野豬,覃沛亮儼然一個專家,他不安分的想法總是一個接一個,他還要對野豬肉進行深加工,生產臘肉、熏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