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版“咆哮者”終於出現:可擊落F22 美軍已證實

最近,網路上一張不太清晰的照片成為了各大軍事論壇熱議的焦點,那就是我國在殲15飛鯊基礎上推出的中國版“咆哮者”——殲15電子戰飛機。該飛機的出現,意味著我航母艦載機作戰體系距離完備越來越近,

航母的打擊威力正在逐步釋放。

對於航母電子戰飛機,大家最為熟悉的莫過於美軍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其是在美劇航母艦載機F-18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性能十分優秀,最為經典的戰績就是在一次模擬對抗中擊敗了F22。

現代戰爭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戰爭,而是成體系化的戰爭,電子戰不可避免,這也使得電子戰飛機成為了空戰或者對地打擊、不可或缺的支持者。因此,中國發展電子戰飛機意義重大,尤其是航母艦載機部隊使用的電子戰飛機。

說到電子戰,其首次出現在人類戰爭史上,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日俄戰爭時期。1904年4月14日,淩晨,日軍的“春日”號和“日進”號裝甲巡洋艦準備炮擊俄軍駐紮在旅順港的巡洋艦。戰前,日軍派出小型驅逐艦前出觀察彈著點,然後用無線電報向巡洋艦報告射擊校準信號。就是這艘小艇發送到的信號被俄方報務員截獲,這名報務員具有極高的警惕性,立刻意識到問題嚴重,急中生智,

其利用火花發射機對日方無線電信號進行干擾,導致日方巡洋艦發射的炮彈無一擊中俄艦艇,成為了人類首次使用電子戰武器的經典案例。

我軍接觸到現代化的電子戰,還要說是從美國發起的越南戰爭開始說起,1965年7月24日,北越部隊開始裝備薩姆-2,

擊落1架、擊傷3架美軍最先進的F-4C“鬼怪”戰鬥機,於是,美方緊急QRC-160A-1電子干擾吊艙,發現效果良好。作為抗美援越的我國,也開始接觸並瞭解現代電子戰的知識。其實,早在1959年,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我軍就曾在圖-4基礎上改裝了1架電子偵察機和1架電子干擾機。到了1988年,老舊的圖-4改電子戰飛機全部退出現役,因此,空軍開始在轟-6身上動起了腦筋,因此,在轟6平臺上製造出了轟電-6I/II/III和轟電偵-6I/II兩類五型電子對抗/偵查機。
在轟電之後,我軍又開始在圖-154M基礎上發展出了為圖-154M/D電子偵查/對抗飛機。此後我軍在殲轟7以及蘇30等戰機身上開始研發可以股災電子戰吊艙的方案。總之,我軍的電子對抗技術如果僅僅從1959年算起的話,已經走過了近60年的發展,可以說,在這一方面,我們不輸於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照此推測,我軍的在殲15基礎上設計的“咆哮鯊”,技術性能一定與美軍的咆哮者齊平,我航母艦載機部隊將迎來可以為他們開闢戰場通道的新飛鯊。(利刃/張陽)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我航母艦載機部隊將迎來可以為他們開闢戰場通道的新飛鯊。(利刃/張陽)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