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PG One複出,翟欣欣發聲:惡人從不認為自己有錯!

你不欠公眾一個解釋,你卻欠自己一場加持。

01

4月24日,

真是奇妙的一天。

兩起曾引爆網路口水戰的事件,兩個曾被線民審判的當事人,在分別沉默4個月和8個月之久後,選擇在同一個下午說點什麼,

這是巧合,還是詭異?

我首先覺得,這是件好事。

這不光因為,全媒體時代,每個自由的公民都有發聲的權利,還因為,情緒的大火熊熊燒掉撲朔迷離的荒草後,我們也期待撥開焦黑的灰燼,能覓得真相的證據和蹤跡。

儘管,這真相和我們大多數人並無太多關係,但它究竟什麼模樣,依然會修改認知的迷茫,修復絕望的心傷。

比如,少年得志的歌手,並沒有和家庭幸福的嫂子發生什麼,

但那場千夫所指的醜聞,依然給了他足夠成長。從此後,他懂得了德行在才華之上。

比如,貌美學高的前妻,其實並沒有敲詐老實木訥的程式師,但他那縱身一跳的離別,還是讓她悔恨心傷。那時起,她就懂得了為人要心善情長。

但,我錯了。

翻來覆去地揣摩這兩個人的聲明和文字,逐字逐句地理解這兩個人的際遇和心境,我發現他們不同形式的道歉通告裡,

赫然寫著同樣一句話:

“我沒有錯!我很冤枉!”

02

詩意又感傷的文字裡,貌似充滿了誠意滿滿的悔恨、反思和歉意,但看了他那首4分多鐘的說唱視頻後,才覺得文字不過是騙人的把戲,他最想表達的是自己的不滿和仇恨。

視頻中,PG one 延續以往的Rapper風格,指責大眾不分對錯,譴責網友不明真相,嘲笑世道善惡不分——

“也許你不在意對錯,只是感覺討厭我的占了九成,於是你加入了狂歡,

給自己扣上了正義的王冠;真正的智者在一邊旁觀,恭喜你成功將我逼回了長安……”

“根本沒人想知道真相,畢竟沒發生在你的身上,扭曲的面孔在笑著觀望,等待我消失後大聲歡唱……”

“成名之後,我到底哪一首有髒話,哪一首沒教養?都抓住過去不放,絞盡腦汁想把我置於死地!”

“好人做一件壞事,萬人責駡;壞人做一件好事,感動天下……”

視頻中,自稱不願賣慘的PG One,還是賣慘地提到,幼年跟隨老人長大,父母感情不合,因遭遇校園暴力變成惡棍,家庭生意失敗陷入困境。

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歌詞,都在指責他人和社會,謾駡大眾和時代,為自己叫屈和洗白。

我多麼希望,他能對無辜受到牽連的當事人,像賈乃亮,像小甜馨,像備受困擾的賈李父母,甚至像曾經為他埋單的rapper粉絲,表達哪怕一句飽含歉意的話。

沒有。

半句也沒有。

曾教唆濫交和吸毒,曾辱駡逝者和名人,曾挑戰倫理和道德,曾讓無辜的兄長和可愛的孩子置身輿論漩渦,如今卻擺出一副“我從沒做錯什麼,都是你們無知惹的禍”的面孔,怎麼看都讓人覺得荒唐。

惡人從來不對他人感到抱歉。

那是因為,他們唯一的信仰,是自己犯過錯的都可以原諒,全世界卻欠他一個商量。

03

她首先指出,前夫蘇享茂的死,讓她備受污蔑和謾駡,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然後話鋒一轉,指責駡她的人看見的所謂真相,不過是建立在蘇享茂家人提供的基礎之上上。

最前後矛盾的兩句話是:

“有些事情我不說出來,是基於對死者的尊重,寧可自己承受這些不公平的指責和巨大的精神壓力。”

“在親友的鼓勵下,我決定不再沉默,勇敢面對現實,說出我經歷的一切,無論這個事情的最終結果是什麼,我都要說出來。”

蘇享茂跳樓後,很多人都期待翟欣欣能出來說點什麼,但她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訊,躲了起來。

時隔8個月後,當蘇享茂的家人向北京法院起訴她,她終於下定決心對那個給她在海南清水灣買房,給她買特斯拉電動汽車,為她累計花費1300萬元後,最終知道她結過婚被她勒索後選擇縱身一跳的男人說點了什麼。

而翟欣欣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證實,這次的揭露並非是她對蘇享茂離世的悲痛和愧疚,而是她要曝光他曾經對她身體的傷害和靈魂的折磨。

這種“我從不曾負過天下人,而是天下人一直負我”的邏輯,和妄想複出的PG One簡直不謀而合:

即便和我結過婚的人死了,那也不是我的錯,而是他自己罪有應得!

即便他為我花了一千多萬,那也是我該得的,你們憑什麼污蔑我!

惡人從來不會認為自己錯。

那是因為,他們的字典裡,作再多的惡也是對的。

04

PG One複出視頻和翟欣欣的真相聲明,讓我想起一個人:江歌案中的劉鑫。

江歌案發生後,渴望知道真相的江媽媽,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劉鑫,希望她能站出來,指認殺人犯陳世峰,告訴她江歌的最後時刻,但劉鑫一直避而不見。

後來,《局面》採訪,劉鑫和江媽媽首次見面。面對江媽媽的質問,劉鑫也曾痛哭流涕,也曾許下承諾,甚至一臉無辜地反擊採訪她的王志安老師:“我都知道錯了,你為什麼還在這兒一直問?”

她知道錯了麼?

她到處哭訴江歌的死,讓她和家人承受了怎樣的駡名和壓力,遭遇了怎樣的詆毀和污蔑,歷經了怎樣的絕望和煎熬,卻恰恰不提,那個原本有著大好前程的江歌到底為誰而死,為何而死!

“你們憑什麼不放過我,我也是受害人!”

“你們為什麼不原諒我,我也是很冤屈!”

這就是她的邏輯思維:

我所作所為沒有傷害過誰,自始至終都是你們在傷害我。我當時的道歉不作數了,那是因為我壓根兒就沒有做錯什麼。

惡人說話從來都不作數的。

那是因為,他們道歉不過是掩人耳目的聲張,從來不是反思體悟的成長!

05

北大學生岳昕因公開信遭脅迫的事件,讓暫時沉寂的高岩事件,再次拽入公眾視野。

這件事的起因,看似源自李悠悠那篇《現南京大學文學語言系主任、長江學者瀋陽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和你無關嗎》,其實源自瀋陽教授自己的誇誇其談。

2016年,沈教授在《甲子學者治學談》上,寫一篇回憶文章《一直在路上——六十年人生風景一瞥》,洋洋萬言地講述完自己成功的標杆式人生後,突兀地寫道:

“1998年有一個女孩子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事後很多人認為這件事與我有關,甚至傳為桃色事件……或許當時我(其實也不僅是或不該是我),真的應該能夠做些什麼去幫助她,那這個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但願那個孩子不再受那種可怕病痛的折磨……”

在看似“同情”的語言表像之下,沈教授否認了高岩之死與自己有關。

正是他的這種否認,加之這20年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輕蔑高岩的行徑,徹底激怒了對真相略知一二的高岩的家人和同學:

一個如花的生命凋零在中國最高學府,何況她還是沈教授的得意門生,和沈教授有過不一般的親密交往,她的死真的和沈教授沒有一點關係麼?

即便如沈教授自己所言的那樣清白,但在權威而嚴肅的刊物上,以得意而輕鬆的筆調寫出這件事,有沒有想過會為高岩喊冤的那些人造成怎樣的創傷?

悲劇本可避免,事件本可消聲,結局本可改寫。

前提是,一手造就悲劇的那個人,從內心深處明白了自己的過錯,在語言行為上做到尊敬逝者,而不是“反正人已死,我怎麼說都是對的”。

如果當初的始作俑者,反而以受害人的模樣自居,把罪責當成談資為自己叫屈,就不要怪別人在翻舊賬,揪著他的小辮子,把他從神壇拉進地獄。

作過惡的人應當內斂低調。

而不是把曾經犯下的罪責美化為成長路上的風景,全然忘記了那些仍在悲傷的心靈承受著怎樣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06

人無完人。

這一生,誰都有可能說錯話,做錯事,愛錯人,也都有可能傷過人,欠過債,作過惡。

只是,善良的人,把曾經的錯銘記於心,懂得反省自己,看見自我缺憾,從此心懷善念,避免傷及更多無辜的人,儘量做些有益的事。

這樣的人,即便他不曾道歉,那些因他受傷的人,也漸漸選擇原諒。

因為,真正的歉意,是內心懺悔後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拯救,而不是粉飾罪行後的自欺欺人或醜陋偽善。

但是,邪惡的人,把曾經的錯都歸咎於他人,不僅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壞,而且屢屢往他傷害過的人心口上撒鹽,更有甚者,變得肆無忌憚,繼續作惡多端。

這樣的人,說再多的抱歉,寫再多的美文,有再高的成就,也不配得到原諒。

因為,盲目的寬容和原諒,就是對邪惡的認可和縱容,對善良的打擊和污蔑,對正義的誤解和褻瀆,對那些已逝生命的戕害和不尊。

07

所以,不管是唱歌的少年,還是美貌的前妻,不管是留日的室友,還是大學的教授,你們都不欠公眾一個完美的解釋,但你們卻欠自己的一場鄭重的加持。

從此後,踏上虔誠修行路,找到真誠又善良的自己。

否則,再多的說辭和粉飾,也不過是作惡的證據。

雖然,逝者已逝。

但是,正義不朽。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會寫教育職場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甚至像曾經為他埋單的rapper粉絲,表達哪怕一句飽含歉意的話。

沒有。

半句也沒有。

曾教唆濫交和吸毒,曾辱駡逝者和名人,曾挑戰倫理和道德,曾讓無辜的兄長和可愛的孩子置身輿論漩渦,如今卻擺出一副“我從沒做錯什麼,都是你們無知惹的禍”的面孔,怎麼看都讓人覺得荒唐。

惡人從來不對他人感到抱歉。

那是因為,他們唯一的信仰,是自己犯過錯的都可以原諒,全世界卻欠他一個商量。

03

她首先指出,前夫蘇享茂的死,讓她備受污蔑和謾駡,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然後話鋒一轉,指責駡她的人看見的所謂真相,不過是建立在蘇享茂家人提供的基礎之上上。

最前後矛盾的兩句話是:

“有些事情我不說出來,是基於對死者的尊重,寧可自己承受這些不公平的指責和巨大的精神壓力。”

“在親友的鼓勵下,我決定不再沉默,勇敢面對現實,說出我經歷的一切,無論這個事情的最終結果是什麼,我都要說出來。”

蘇享茂跳樓後,很多人都期待翟欣欣能出來說點什麼,但她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訊,躲了起來。

時隔8個月後,當蘇享茂的家人向北京法院起訴她,她終於下定決心對那個給她在海南清水灣買房,給她買特斯拉電動汽車,為她累計花費1300萬元後,最終知道她結過婚被她勒索後選擇縱身一跳的男人說點了什麼。

而翟欣欣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證實,這次的揭露並非是她對蘇享茂離世的悲痛和愧疚,而是她要曝光他曾經對她身體的傷害和靈魂的折磨。

這種“我從不曾負過天下人,而是天下人一直負我”的邏輯,和妄想複出的PG One簡直不謀而合:

即便和我結過婚的人死了,那也不是我的錯,而是他自己罪有應得!

即便他為我花了一千多萬,那也是我該得的,你們憑什麼污蔑我!

惡人從來不會認為自己錯。

那是因為,他們的字典裡,作再多的惡也是對的。

04

PG One複出視頻和翟欣欣的真相聲明,讓我想起一個人:江歌案中的劉鑫。

江歌案發生後,渴望知道真相的江媽媽,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劉鑫,希望她能站出來,指認殺人犯陳世峰,告訴她江歌的最後時刻,但劉鑫一直避而不見。

後來,《局面》採訪,劉鑫和江媽媽首次見面。面對江媽媽的質問,劉鑫也曾痛哭流涕,也曾許下承諾,甚至一臉無辜地反擊採訪她的王志安老師:“我都知道錯了,你為什麼還在這兒一直問?”

她知道錯了麼?

她到處哭訴江歌的死,讓她和家人承受了怎樣的駡名和壓力,遭遇了怎樣的詆毀和污蔑,歷經了怎樣的絕望和煎熬,卻恰恰不提,那個原本有著大好前程的江歌到底為誰而死,為何而死!

“你們憑什麼不放過我,我也是受害人!”

“你們為什麼不原諒我,我也是很冤屈!”

這就是她的邏輯思維:

我所作所為沒有傷害過誰,自始至終都是你們在傷害我。我當時的道歉不作數了,那是因為我壓根兒就沒有做錯什麼。

惡人說話從來都不作數的。

那是因為,他們道歉不過是掩人耳目的聲張,從來不是反思體悟的成長!

05

北大學生岳昕因公開信遭脅迫的事件,讓暫時沉寂的高岩事件,再次拽入公眾視野。

這件事的起因,看似源自李悠悠那篇《現南京大學文學語言系主任、長江學者瀋陽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和你無關嗎》,其實源自瀋陽教授自己的誇誇其談。

2016年,沈教授在《甲子學者治學談》上,寫一篇回憶文章《一直在路上——六十年人生風景一瞥》,洋洋萬言地講述完自己成功的標杆式人生後,突兀地寫道:

“1998年有一個女孩子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事後很多人認為這件事與我有關,甚至傳為桃色事件……或許當時我(其實也不僅是或不該是我),真的應該能夠做些什麼去幫助她,那這個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但願那個孩子不再受那種可怕病痛的折磨……”

在看似“同情”的語言表像之下,沈教授否認了高岩之死與自己有關。

正是他的這種否認,加之這20年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輕蔑高岩的行徑,徹底激怒了對真相略知一二的高岩的家人和同學:

一個如花的生命凋零在中國最高學府,何況她還是沈教授的得意門生,和沈教授有過不一般的親密交往,她的死真的和沈教授沒有一點關係麼?

即便如沈教授自己所言的那樣清白,但在權威而嚴肅的刊物上,以得意而輕鬆的筆調寫出這件事,有沒有想過會為高岩喊冤的那些人造成怎樣的創傷?

悲劇本可避免,事件本可消聲,結局本可改寫。

前提是,一手造就悲劇的那個人,從內心深處明白了自己的過錯,在語言行為上做到尊敬逝者,而不是“反正人已死,我怎麼說都是對的”。

如果當初的始作俑者,反而以受害人的模樣自居,把罪責當成談資為自己叫屈,就不要怪別人在翻舊賬,揪著他的小辮子,把他從神壇拉進地獄。

作過惡的人應當內斂低調。

而不是把曾經犯下的罪責美化為成長路上的風景,全然忘記了那些仍在悲傷的心靈承受著怎樣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06

人無完人。

這一生,誰都有可能說錯話,做錯事,愛錯人,也都有可能傷過人,欠過債,作過惡。

只是,善良的人,把曾經的錯銘記於心,懂得反省自己,看見自我缺憾,從此心懷善念,避免傷及更多無辜的人,儘量做些有益的事。

這樣的人,即便他不曾道歉,那些因他受傷的人,也漸漸選擇原諒。

因為,真正的歉意,是內心懺悔後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拯救,而不是粉飾罪行後的自欺欺人或醜陋偽善。

但是,邪惡的人,把曾經的錯都歸咎於他人,不僅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壞,而且屢屢往他傷害過的人心口上撒鹽,更有甚者,變得肆無忌憚,繼續作惡多端。

這樣的人,說再多的抱歉,寫再多的美文,有再高的成就,也不配得到原諒。

因為,盲目的寬容和原諒,就是對邪惡的認可和縱容,對善良的打擊和污蔑,對正義的誤解和褻瀆,對那些已逝生命的戕害和不尊。

07

所以,不管是唱歌的少年,還是美貌的前妻,不管是留日的室友,還是大學的教授,你們都不欠公眾一個完美的解釋,但你們卻欠自己的一場鄭重的加持。

從此後,踏上虔誠修行路,找到真誠又善良的自己。

否則,再多的說辭和粉飾,也不過是作惡的證據。

雖然,逝者已逝。

但是,正義不朽。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會寫教育職場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