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高鐵將迎自動駕駛時代

【僑報綜合訊】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通號)近日透露,其研發的全球首套時速350公里高鐵自動駕駛系統(C3+ATO)已順利完成實驗室測試,即將進入現場試驗。該系統將裝備在服務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京張高鐵上,

預計在2019年底正式通車。

分析指出,在列車運行控制技術保駕護航下,中國高鐵智慧化運營水準領跑全球,即將迎來自動駕駛時代。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突破實現完全自主化,建立中國技術標準,其核心技術和產品100%國產化。

中國通號方面近日介紹,此次完成實驗室測試的高鐵自動駕駛系統是在中國既有時速350公里列車運行控制技術(CTCS-3)基礎上增加列車自動駕駛功能(ATO)的行業前端技術。

該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實現車站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行、自動折返、車站自動停車、車門開關控制、車門/月臺門聯動控制等,大大提高了軌道交通的運營效率。

中企實現高鐵運行控制系統自主化

香港大公網30日報導,

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可謂高鐵的“大腦和中樞神經”,是保障高鐵列車准點發車、安全運行,確保高鐵路網高效有序運營的大國重器。長期以來,世界上只有德國、法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這項技術,一度成為各國發展高鐵的瓶頸。

不過,中國通號經過長期努力和自主創新實現了高鐵列車運行控制這一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化,並建立了中國列車運行控制技術標準(CTCS),

實現了列車運行控制核心技術和產品的100%國產化,徹底擺脫了對海外技術的依賴,同時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在中國通號自主化通信信號技術的助推下,中國軌道交通自動控制技術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城際鐵路、地鐵、中低速磁懸浮、貨運場站等軌道交通已經全面進入自動駕駛時代。

此外,中國通號還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目前,中國通號在北京建設了全球模擬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列控系統綜合實驗室,

能夠同時開展2000公里高速鐵路、1000公里城際鐵路、100公里地鐵、5個鐵路大型貨運編組站的綜合模擬測試,並為開展基於北斗導航的下一代列車控制系統、智慧綜合運輸系統、時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鐵列控系統等行業引領性、前瞻性研發提供試驗和測試平臺。

據悉,該實驗室已累計積累的案例庫3.4萬個以上,超過海外企業的總和。

高鐵“大腦”監控 確保行駛安全

當前,中國的高速鐵路列車採用的是CTCS-3級國際先進列控系統,被稱作高鐵的“大腦”。普速鐵路是以人控為主,機器做輔助的,而高速鐵路主要以機器控制為主,人是輔助的。同時,列控系統能對列車運行速度進行監督與控制,自動調整各列車間的追蹤間隔,避免追車撞車事件的發生。豐富的資訊採集系統能讓司機“看”得更遠,在駕駛室的顯示幕上,司機能看到前方的路況資訊,可以從容地應對突發事件。

通過該系統的控制,可確保每輛列車自身不超速,確保前後兩個列車之間保持安全行車距離。高速鐵路的最小行車間隔為3分鐘,在如此高速度高密度行車下,保證車輛的正常行駛就顯得重要且必要。

京張高鐵將成首條自動駕駛高鐵線

中國經濟網報導,京張高鐵將於2019年全線開通,成為中國首條“智慧鐵路”,所使用智慧動車組將於2018年底完成樣車試製組裝,2019年上半年完成調試及試驗驗證。京張高鐵將實現一證通行、刷臉進站。沿線高鐵站內將配備各種智慧型機器人,像隨行小秘書一樣為乘客服務,既能幫乘客運行李,也有導航服務。

京張高鐵將成為“復興號”列車的智慧升級版,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的自動駕駛。從北京北到張家口南,200多公里只要5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途經清河站、長城站等。

司機能看到前方的路況資訊,可以從容地應對突發事件。

通過該系統的控制,可確保每輛列車自身不超速,確保前後兩個列車之間保持安全行車距離。高速鐵路的最小行車間隔為3分鐘,在如此高速度高密度行車下,保證車輛的正常行駛就顯得重要且必要。

京張高鐵將成首條自動駕駛高鐵線

中國經濟網報導,京張高鐵將於2019年全線開通,成為中國首條“智慧鐵路”,所使用智慧動車組將於2018年底完成樣車試製組裝,2019年上半年完成調試及試驗驗證。京張高鐵將實現一證通行、刷臉進站。沿線高鐵站內將配備各種智慧型機器人,像隨行小秘書一樣為乘客服務,既能幫乘客運行李,也有導航服務。

京張高鐵將成為“復興號”列車的智慧升級版,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的自動駕駛。從北京北到張家口南,200多公里只要5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途經清河站、長城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