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沙一13歲“好學生”被學校勒令休學,竟是因為她……

13歲的思思(化名)

從小是父母眼裡的好孩子

老師眼裡的好學生

但萬萬沒想到

這個好孩子、好學生

卻被學校勒令休學了

原因是她

經常偷竊室友的個人物品

“好學生”卻偷竊成癮患

家住長沙的思思從小品學兼優,熱情活潑,不僅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平時還會利用課餘時間去參加公益活動,深受老師同學喜歡。然而,今年3月初,思思被學校發現長期對同學施行偷竊。她經常趁同學午休的空檔,偷走他們的手機、錢、重要證件等物品。

令人奇怪的是,思思從不會將偷來的東西占為己有,而是囤積著或者乾脆丟掉。她也反復表明,偷,並不是為了貪圖別人的錢財,“我知道這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種種原因,思思被勒令休學。休學之後,思思一直將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成日沒精打采,愈加消沉。滿心無奈和擔心的家長只好帶孩子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尋求幫助。結合各項檢查結果,

兒少心理科葉海森副教授診斷,思思是患上了“病理性盜竊”,俗稱“盜竊癖”。

病理性盜竊是一種不以受益為目的盜竊。這類人在盜竊時感到緊張,盜竊結束後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感,並逐漸成為“盜竊發燒友”。目前,病理性盜竊沒有確切的生理性成因,可從心理角度進行一定的解釋。

患“盜竊癖”是因為孤獨想獲得關注

在治療中,兒少心理科治療師慢慢瞭解到,思思由奶奶帶大,

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工作忙碌。一直到讀小學後,思思才被父母接回家照顧。但三天兩頭,仍只有她一個人在家。“我很孤獨,我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思思曾對治療師說。

小學五年級時的一次經歷改變了思思。一天,她去文具店買鉛筆,神使鬼差地多拿走了一塊橡皮。

她一路小跑回家,手裡拽著橡皮,心情又緊張又激動,同時,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強烈的滿足感。從那以後,思思的偷竊行為一發不可收拾。

心理治療師楊醉文介紹,針對思思的情況,主要採取個體治療和家庭治療結合的方式。通過個體治療給予思思陪伴和支持,幫助思思找到發生反復偷竊行為的癥結所在,並強化自我認識;通過家庭治療理清思思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並幫助他們加深交流,達成理解,逐步消除情感隔閡。

經過系統的藥物和心理治療,思思的情緒明顯好轉,現已回到學校。4月27日,醫護人員電話隨訪得知,思思未再發生偷竊行為。

提醒

孩子需要的並不是簡單的物質條件

葉海森提醒,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能為孩子提供衣食無憂的物質生活,但孩子的需求並不是簡單的物質就足夠的。他們更需要父母給予精神層面的關心和關注。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無法取代父母角色。工作再忙,也要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呵護好孩子的心靈健康。

“如果懷疑孩子有病理性盜竊行為,應第一時間向兒童心理醫生諮詢。簡單粗暴地打罵責罰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使問題加重。”葉海森說。

來源 | 三湘都市報

編輯 | 歐陽伶亞

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無法取代父母角色。工作再忙,也要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呵護好孩子的心靈健康。

“如果懷疑孩子有病理性盜竊行為,應第一時間向兒童心理醫生諮詢。簡單粗暴地打罵責罰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使問題加重。”葉海森說。

來源 | 三湘都市報

編輯 | 歐陽伶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