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身邊事」2017年全域增綠初見成效!今年成都將新建6個2萬平方米以上公園

成都生態建設投入不斷加強、綠量持續增長 本報攝影部供圖

在24日召開的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局長楊小廣作《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持續推進全域增綠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透露,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1%,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初步呈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盛景。

市人大農業委審議認為,近年來我市在相繼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的基礎上,

生態建設投入不斷加強、綠量持續增長,已初步形成“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市域生態空間格局和“生態環城、四圈七片、九廊七河、多園棋布”的城市綠地系統結構。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立足我市生態本底,從“指標提升、增綠提質、重點突破、特色塑造”四個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和行動舉措。

2017年

全市啟動各類增綠專案786個

全域增綠初見成效

報告指出,全市啟動各類增綠專案786個,全域成都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建設整體推進,全域增綠初見成效。

城市綠化水準整體提升。新建2萬平方米以上公園6個,提升公園品質13個,建設小遊園、微綠地182個,實施濕地建設項目12個,實施增花添彩(果)專案78個,栽植各類花喬31萬株、芙蓉16.47萬株、花卉154萬平方米,實施城市道路綠化提升179條,完成行道樹增量提質16.14萬株,實施拆牆透綠、圍牆增綠52處,

新增立體綠化面積9.27萬平方米。全市新增綠地面積81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30%、綠地率達37.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5平方米。

森林面積和品質穩步提升。全市營造林總面積22萬畝,新增人工造林6.01萬畝,實施森林撫育8.87萬畝、低效林改造7.12萬畝,新增森林蓄積量94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到39.1%。其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實施人工造林2.49萬畝,提升森林景觀0.89萬畝,建設森林步道43公里、森林康養基地800畝。

龍門山大熊貓國家公園區域實施人工造林1.8萬畝,提升生態植被0.72萬畝。恢復治理廢棄礦場22.04萬平方米,治理市域水土流失151.13平方公里。

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按照“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啟動天府綠道增綠項目22個,建成綠道785公里;實施生態廊道增綠項目47個,建設“宜居水岸”河道7條共94.4公里;實施川西林盤保護專案23個,建設新農村綠色家園30個、綠色家園特色村3個,

創建市級園林式社區28個。城市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城市形象不斷美化,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品質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綠色產業穩步發展。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全域景觀化”的思路,持續推進筍材兩用林、珍貴用材林、木本油料林、特色經果林、木本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全年新建林業產業示範基地5.2萬畝、提升基地3.29萬畝,年度林業總產值達到720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中獲得收入達到3100元。隨著植被恢復,景觀提升,生態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新建森林康養基地14個,森林人家29個,成功舉辦35個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慶活動,生態旅遊總人數達到7900萬人次,年度節會旅遊總收入達到92億元。

2018年

成都將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

田園風光和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2018年,我市將深入實施“成都增綠十條”推進全域增綠,以綠地指標、生態文化特色為引導,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田園風光和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報告指出,我市將加快推進天府綠道建設,加強錦江綠道、錦城綠道、熊貓綠道等天府綠道增綠增景,推進市域三級綠道體系建設,規劃龍門山森林綠道和二繞田園綠道,建成龍泉山森林綠道200公里以上,實現三環路內立交橋橋柱立體綠化全覆蓋。

同時,將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實施增綠增景8.5萬畝,啟動省、市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植樹履責基地建設,推進15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爭創國家級義務植樹基地。

以“五彩綴景、濃綠環城”為主題定位的二環路增綠改造也將進一步推進。報告指出,今年將優化植物配置,提升二環路橋板下綠化面積21.2萬平方米,增加人行道綠化面積2700平方米,分步建設二環路重要節點小遊園、微綠地12個。

報告透露,今年我市還將大力推進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其中,新建2萬平方米以上公園6個,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32個,新建小遊園、微綠地36個。郊區(市)縣新增綠地120公頃。梳理全市歷史名園,完成10個重點歷史名園保護提升規劃設計,啟動2個歷史名園保護提升工作,創建省級重點公園2個、國家級重點公園1個。

在立體綠化和社區綠化方面,將推進屋頂、牆體、陽臺和道橋等立體綠化,實現三環路內立交橋橋柱立體綠化全覆蓋,實施拆牆透綠、圍牆增綠78處,新增立體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新農村綠色家園30個,創建園林式居住社區35個、園林式單位22個。

此外,我市還將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結合生態和產業專案實施營造林15萬畝以上,提升龍門山植被1萬畝,新改建現代林業產業基地8.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5%。依託“山、水、林、田、湖”本底,結合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營建一二三產融合的大地景觀公園,創建森林康養基地8處,森林人家40個,高品質承辦好2018年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康養年會。

年度林業總產值達到720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中獲得收入達到3100元。隨著植被恢復,景觀提升,生態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新建森林康養基地14個,森林人家29個,成功舉辦35個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慶活動,生態旅遊總人數達到7900萬人次,年度節會旅遊總收入達到92億元。

2018年

成都將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

田園風光和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2018年,我市將深入實施“成都增綠十條”推進全域增綠,以綠地指標、生態文化特色為引導,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田園風光和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報告指出,我市將加快推進天府綠道建設,加強錦江綠道、錦城綠道、熊貓綠道等天府綠道增綠增景,推進市域三級綠道體系建設,規劃龍門山森林綠道和二繞田園綠道,建成龍泉山森林綠道200公里以上,實現三環路內立交橋橋柱立體綠化全覆蓋。

同時,將加快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實施增綠增景8.5萬畝,啟動省、市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植樹履責基地建設,推進15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爭創國家級義務植樹基地。

以“五彩綴景、濃綠環城”為主題定位的二環路增綠改造也將進一步推進。報告指出,今年將優化植物配置,提升二環路橋板下綠化面積21.2萬平方米,增加人行道綠化面積2700平方米,分步建設二環路重要節點小遊園、微綠地12個。

報告透露,今年我市還將大力推進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其中,新建2萬平方米以上公園6個,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32個,新建小遊園、微綠地36個。郊區(市)縣新增綠地120公頃。梳理全市歷史名園,完成10個重點歷史名園保護提升規劃設計,啟動2個歷史名園保護提升工作,創建省級重點公園2個、國家級重點公園1個。

在立體綠化和社區綠化方面,將推進屋頂、牆體、陽臺和道橋等立體綠化,實現三環路內立交橋橋柱立體綠化全覆蓋,實施拆牆透綠、圍牆增綠78處,新增立體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新農村綠色家園30個,創建園林式居住社區35個、園林式單位22個。

此外,我市還將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結合生態和產業專案實施營造林15萬畝以上,提升龍門山植被1萬畝,新改建現代林業產業基地8.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5%。依託“山、水、林、田、湖”本底,結合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營建一二三產融合的大地景觀公園,創建森林康養基地8處,森林人家40個,高品質承辦好2018年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康養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