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鄉村振興的簡陽樣本

“哇!你朋友圈發的櫻桃花真漂亮,快發定位過來,我要帶家人過來賞花……”

“口水快流下來了!哪裡的櫻桃?太安逸了!快發定位,我同幾個朋友要過來採摘……”

從三月初櫻桃花開到四月中旬櫻桃成熟,有個位置被大家在微信中迅速而廣泛地傳遞著,這個位置就是簡陽市賈家鎮大山村,一個三月櫻桃花美、四月櫻桃正紅的地方。

“櫻桃花開、櫻桃一紅,遊客就紛紛開車前來,週末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路兩邊擺攤賣小吃、賣燒烤等的都有上百家。

我們村的櫻桃已從2006年的5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1500多畝,整村全覆蓋,還發展了58家農家樂。2017年全村櫻桃收入約850萬元,農家樂收入1000多萬元。”4月23日,連日指揮協調交通的大山村支書李香元略帶疲憊,但一談起大山村的情況,就興奮有加。

一顆紅櫻桃,火了小山村。大山村通過發展特色農業,一三產業互動,賞花摘果季這裡成了勞務輸入村,櫻桃種植戶和農家樂業主年收入十多萬元的比比皆是,

村民總體收入年年都在提高,在簡陽市各村中名列前茅,成為一個鄉村振興的簡陽樣本。

櫻桃新品種讓蔣仲和信心滿滿

種植戶:櫻桃好賣 推進品種升級

沿著進村的溪邊向上,下陡坡過地坎,來到大山村七組種植大戶晉良貞的櫻桃地裡,

只見一棵棵櫻桃樹長勢茁壯,嫩綠的大葉片中一串串的櫻桃又大又紅,非常喜人。

“我丈夫就是技術員,所以我家的櫻桃管理得比較好,雖然這是土品種,你看,管理好了一個個還是多大多紅的,肉質也好。”晉良貞輕撫著一株株櫻桃樹,高興地向筆者介紹。她4月11日開始賣櫻桃,前期都是15元一斤,最近幾天降為12元一斤,每天都有進賬,已收入3萬多元。

摘幾顆紅櫻桃放進嘴裡,

滿口都是香甜,種得好的櫻桃味道就是不一樣。“我主要是沒有人手,忙不過來。村裡櫻桃最先紅的,遊客來地裡自己采,要賣50元一斤。後來進園子采,隨便吃,也是30元一個人,帶走的20元一斤。”晉良貞說。

晉良貞還是大山村文書,櫻桃一成熟就拍照傳到成都市基層公開綜合服務平臺上,並隨時發佈最新動態,引來一波又一波的粉絲熱切關注。

大山村五組的蔣仲和是個種植能手,

這幾天賣櫻桃忙個不停,“我們這裡的櫻桃主要是賣遊客,平時一天要賣100多斤,週末一天要賣700—800斤。”

在地裡種櫻桃在家門口賣櫻桃,一天最高收入可達一萬多元,讓蔣仲和等櫻桃種植戶感到很滿意。蔣仲和回憶,在2006年沒有舉辦櫻桃節前,這裡的櫻桃價格低,2—3元一斤,現在不但價格好,還好賣,全村種植面積擴大了三倍,每年櫻桃依然優價熱銷。

在櫻桃行情持續良好的情況下,種植戶沒有滿足,他們積極進行新品種探索。蔣仲和的櫻桃園在山坡上,去冬今春的持續乾旱,由於他及時抽水灌溉,櫻桃產量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把他的新品種一一作了介紹:“這是脆皮,去年賣40元一斤;這是黑珍珠,去年一斤賣30多元;這是紅妃,去年賣50元一斤。等土品種紅櫻桃採摘期快結束時,這些中晚熟品種就開始大量上市了。”

新品種的引進,不僅提高了種植效益,讓種植戶高興的是,這些品種比土品種品質更好,更耐儲藏和運輸,遊客來了嘗到味道好,可以在這裡買來作為禮物直接發快遞給親戚朋友。

現在新品種櫻桃已占總面積的20%左右,大山村櫻桃的提檔升級在保持村民收入增加的情況下有序進行調整。由於種植櫻桃效益明顯,村民們還不斷引進新技術,準備進行土壤改良以減少櫻桃病害,安裝自動灌溉系統以應對乾旱等。

通過專業種植櫻桃,大山村還培養了一批技術能手,他們除了種好自己的櫻桃,冬季還出去幫別人給果樹修枝,在附近一天可以掙150元,去外地一天可以掙200元。

滿載而歸,遊客開心

農家樂業主:賞花摘果 遊客越來越多

“我是誠信經營。4月12號,我的櫻桃開始成熟,我就在這天開始營業。”大山村七組的付仕彬微笑著說。

付仕彬是2003年在賈家鎮黨委政府號召支持下,第一批搞農家樂的,“當時鎮上還免費為我們送來桌椅板凳,鼓勵我們開辦農家樂。”

連年經營下來,生意越來越好,管理也找到了方法,去年櫻桃節做完那波生意後,他就把原來的兩層小樓拆了,建成三層大樓,底樓專門設計來停車,二樓是餐廳,可以擺13張餐桌,三樓除了自住,還有4個包間,樓頂設計成娛樂室。

今年櫻桃一紅,開張當天就賣了10桌,付仕彬心情舒暢,“去年生意就非常好,毛收入十多萬元。今年開門就紅,週末爆滿,回頭客比較多,老買主自己就來了,都不用去路邊拉客。下一步準備繼續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水準,往星級農家樂發展。”他自己有3畝多掛果的櫻桃樹,為了滿足客人採摘的需要,他又花一萬多元,租了一塊地的櫻桃。

村主任蔣仲學是2013年才開始開農家樂的,現在櫻桃節來了,他把生意交給妻子打理,開著自己嶄新的越野車,為村裡的事跑上跑下。對大山村的變化,他感同身受,“我的農家樂3月8日櫻桃花開時開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客人以成都為主,簡陽、資陽、宜賓等地到處都有人來。有時客人九點過就到了,平時每天要賣二三十桌,週末要賣五六十桌,接待五六百人。主要以遊客為主,還有保險公司和私人企業來做活動。去年我的毛收入有五十多萬元。”由於生意做得大,蔣仲學每年要花五六萬元租用櫻桃果園地。

櫻桃花期一周,果實採摘期一個月,大山村的季節性優勢被大家充分利用,也帶活了這裡的用工。蔣仲學介紹:“農家樂請技術好的廚師,現在每天是300元,還管飯管煙,技術一般的廚師也要200元。負責切菜配料的墩子,每天要150元。端茶倒水送菜的服務員,每天是100—120元。”

付仕彬透露,做好這季生意,只是他們賺錢的一部分,“我們有的人還在當代辦,為廣州的老闆收桃子。冬季還要賣上一段時間的羊肉湯。我通過開農家樂、當代辦、賣羊肉湯,年收入二三十萬元。”

大山村主任蔣仲學(右)和種植大戶晉良貞看著樹上又紅又大的櫻桃,臉上充滿豐收的喜悅。

大山村經驗:一三互動 帶動周邊發展

大山村由原來村民難以娶到媳婦的窮山村,變成現在多數農戶通過種植櫻桃、辦農家樂收入超過十萬元的富裕村,讓賈家鎮黨委副書記曾勇非常欣慰。他說,當初號召村民發展櫻桃時,由於只在種上下力氣,沒有在銷上動腦筋,櫻桃賣不上價、賣不出去,還發生過村民怒砍櫻桃樹的事。

大山村現在櫻桃種植和鄉村旅遊產業興旺,村民富裕,在曾勇看來,這是兩個契機交織發展的結果,就是先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讓櫻桃種植有了一定的規模,再在這個基礎上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讓這裡的櫻桃通過採摘和就地銷售賣起了價、銷售也上了量,反過來又促進了櫻桃種植的發展,讓櫻桃種植與農家樂形成良好的互動發展。加上從2006年開始,簡陽市通過連續舉辦12屆櫻桃節推波助瀾,打響了這裡的名氣。賈家鎮搞了四次道路改擴建,解決了大山村發展中遇到的實際難題。當遊客越來越多時,為了鼓勵大家對農家樂進行提檔升級,賈家鎮對升級的農家樂業主進行補助,投入越大補助越多,補助約占投入的30—60%。為了提高櫻桃種植戶的技術和農家樂業主的服務,賈家鎮經常組織大家外出參觀學習。在新品種推廣上,賈家鎮也積極為大家尋找好品種來進行試驗。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山村通過櫻桃節這個大平臺,農家樂這個小平臺,把這裡的櫻桃就地銷售出去,同時為遊客提供採摘體驗和餐飲服務,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和發展,還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四個村集中發展櫻桃種植和農家樂,今年賈家鎮櫻桃銷售和農家樂經營總收入估計將達億元。

種植戶沒有滿足,他們積極進行新品種探索。蔣仲和的櫻桃園在山坡上,去冬今春的持續乾旱,由於他及時抽水灌溉,櫻桃產量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把他的新品種一一作了介紹:“這是脆皮,去年賣40元一斤;這是黑珍珠,去年一斤賣30多元;這是紅妃,去年賣50元一斤。等土品種紅櫻桃採摘期快結束時,這些中晚熟品種就開始大量上市了。”

新品種的引進,不僅提高了種植效益,讓種植戶高興的是,這些品種比土品種品質更好,更耐儲藏和運輸,遊客來了嘗到味道好,可以在這裡買來作為禮物直接發快遞給親戚朋友。

現在新品種櫻桃已占總面積的20%左右,大山村櫻桃的提檔升級在保持村民收入增加的情況下有序進行調整。由於種植櫻桃效益明顯,村民們還不斷引進新技術,準備進行土壤改良以減少櫻桃病害,安裝自動灌溉系統以應對乾旱等。

通過專業種植櫻桃,大山村還培養了一批技術能手,他們除了種好自己的櫻桃,冬季還出去幫別人給果樹修枝,在附近一天可以掙150元,去外地一天可以掙200元。

滿載而歸,遊客開心

農家樂業主:賞花摘果 遊客越來越多

“我是誠信經營。4月12號,我的櫻桃開始成熟,我就在這天開始營業。”大山村七組的付仕彬微笑著說。

付仕彬是2003年在賈家鎮黨委政府號召支持下,第一批搞農家樂的,“當時鎮上還免費為我們送來桌椅板凳,鼓勵我們開辦農家樂。”

連年經營下來,生意越來越好,管理也找到了方法,去年櫻桃節做完那波生意後,他就把原來的兩層小樓拆了,建成三層大樓,底樓專門設計來停車,二樓是餐廳,可以擺13張餐桌,三樓除了自住,還有4個包間,樓頂設計成娛樂室。

今年櫻桃一紅,開張當天就賣了10桌,付仕彬心情舒暢,“去年生意就非常好,毛收入十多萬元。今年開門就紅,週末爆滿,回頭客比較多,老買主自己就來了,都不用去路邊拉客。下一步準備繼續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水準,往星級農家樂發展。”他自己有3畝多掛果的櫻桃樹,為了滿足客人採摘的需要,他又花一萬多元,租了一塊地的櫻桃。

村主任蔣仲學是2013年才開始開農家樂的,現在櫻桃節來了,他把生意交給妻子打理,開著自己嶄新的越野車,為村裡的事跑上跑下。對大山村的變化,他感同身受,“我的農家樂3月8日櫻桃花開時開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客人以成都為主,簡陽、資陽、宜賓等地到處都有人來。有時客人九點過就到了,平時每天要賣二三十桌,週末要賣五六十桌,接待五六百人。主要以遊客為主,還有保險公司和私人企業來做活動。去年我的毛收入有五十多萬元。”由於生意做得大,蔣仲學每年要花五六萬元租用櫻桃果園地。

櫻桃花期一周,果實採摘期一個月,大山村的季節性優勢被大家充分利用,也帶活了這裡的用工。蔣仲學介紹:“農家樂請技術好的廚師,現在每天是300元,還管飯管煙,技術一般的廚師也要200元。負責切菜配料的墩子,每天要150元。端茶倒水送菜的服務員,每天是100—120元。”

付仕彬透露,做好這季生意,只是他們賺錢的一部分,“我們有的人還在當代辦,為廣州的老闆收桃子。冬季還要賣上一段時間的羊肉湯。我通過開農家樂、當代辦、賣羊肉湯,年收入二三十萬元。”

大山村主任蔣仲學(右)和種植大戶晉良貞看著樹上又紅又大的櫻桃,臉上充滿豐收的喜悅。

大山村經驗:一三互動 帶動周邊發展

大山村由原來村民難以娶到媳婦的窮山村,變成現在多數農戶通過種植櫻桃、辦農家樂收入超過十萬元的富裕村,讓賈家鎮黨委副書記曾勇非常欣慰。他說,當初號召村民發展櫻桃時,由於只在種上下力氣,沒有在銷上動腦筋,櫻桃賣不上價、賣不出去,還發生過村民怒砍櫻桃樹的事。

大山村現在櫻桃種植和鄉村旅遊產業興旺,村民富裕,在曾勇看來,這是兩個契機交織發展的結果,就是先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讓櫻桃種植有了一定的規模,再在這個基礎上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讓這裡的櫻桃通過採摘和就地銷售賣起了價、銷售也上了量,反過來又促進了櫻桃種植的發展,讓櫻桃種植與農家樂形成良好的互動發展。加上從2006年開始,簡陽市通過連續舉辦12屆櫻桃節推波助瀾,打響了這裡的名氣。賈家鎮搞了四次道路改擴建,解決了大山村發展中遇到的實際難題。當遊客越來越多時,為了鼓勵大家對農家樂進行提檔升級,賈家鎮對升級的農家樂業主進行補助,投入越大補助越多,補助約占投入的30—60%。為了提高櫻桃種植戶的技術和農家樂業主的服務,賈家鎮經常組織大家外出參觀學習。在新品種推廣上,賈家鎮也積極為大家尋找好品種來進行試驗。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山村通過櫻桃節這個大平臺,農家樂這個小平臺,把這裡的櫻桃就地銷售出去,同時為遊客提供採摘體驗和餐飲服務,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和發展,還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四個村集中發展櫻桃種植和農家樂,今年賈家鎮櫻桃銷售和農家樂經營總收入估計將達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