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圳福田引入“健康管理師”,提升“家庭醫生”服務能力

今天(25日),深圳市福田區社康中心榮譽主任聘任暨社康中心協同發展啟動儀式舉行。作為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專業機構,福田區社康中心擬創新打造“七大協同”新模式。福田區副區長何傑表示,

“共建共用、全民健康”,福田區將全面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民健康。

轄區居民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組”、“慢病俱樂部”

據介紹,福田區社康中心協同發展模式主要包括建立社康中心與社區工作站協同工作區級聯席會議制度,

原則上每年度召開1次,研究制定年度整體工作任務及工作措施。社康與社區定期會議制度,擬根據實際需求安排,原則上每月一次。

而“七大協同”將包括社區工作站和社康中心根據工作需求及時有效交換資料(常住居民數、0-6歲常住兒童數、65歲以上常住居民數、計生特殊家庭人數等),用於社康中心制定各類人群專項服務計畫並以此作為社康各項考核的人口基數;社康中心與轄區居民的協同。

以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組”、“慢病俱樂部”等方式,引導並教會慢病患者對自身的病情進行即時監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範合理的用藥習慣,提高慢病患者的管理率,提升轄區居民健康水準。

協同學校建立“學生電子健康檔案”

社康中心與轄區學校協同。轄區內每個中小學均與一家社康中心建立對口協作關係,通過為在校學生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協助學校開展常見病疫情防治、衛生監督協管、健康教育、健康體檢、健康行為干預、急診患者的轉診轉介以及健康校園創建等,全面提高中小學生健康水準;社康中心與醫療衛生專業機構協同。

推進區屬各專業醫療衛生機構專家資源向社康下沉,專家定期定點對轄區社康中心進行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婦幼保健、中醫藥服務及健康教育、衛生監督協管等專業指導及服務督導,促進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品質的提高。

引入“健康管理師”協同全科醫生提升“家庭醫生”服務能力

區域社康與二類社康中心、社康站協同。規劃構建以“1家區域社康中心+N家社康站”為基本單元的新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架構;全科服務團隊人員協同。

深化社康中心家庭醫生1+N一站式服務模式推進,加強家庭醫生團隊人員建設。通過全科醫生招錄、“健康管理師”等輔助崗位引入、專業機構人員融入和專科團隊介入等形式進一步擴充家庭醫生團隊數量、優化團隊結構,提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能力與工作效率;社康中心與民營醫療機構協同。通過區域醫聯體平臺,加強社康中心與周邊優質民營醫療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化合作,盤活民營醫療機構醫療資源,解決社康中心醫療資源緊缺問題等。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劉暢 通訊員文志烽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唐歡

通過區域醫聯體平臺,加強社康中心與周邊優質民營醫療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化合作,盤活民營醫療機構醫療資源,解決社康中心醫療資源緊缺問題等。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劉暢 通訊員文志烽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