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囮拳之黃袍加身

金庸同人小說,虛構了慕容龍城挑戰趙匡胤的故事。作為《天龍八部》中姑蘇慕容世家的先祖,慕容龍城被傳得神乎其神,但個人認為,慕容龍城無論武功和韜略,都不足以與趙匡胤抗衡,

所以寫了這篇小說,借此表達我的觀點。

(一)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二,陳橋驛住進了三個江湖人士。

為首的一人,寬袍大袖,手持麈尾,雖然一副書生打扮,卻有凜然難犯的氣象,他不是別人,正是號稱天下第一的慕容龍城。他是個武癡,在數年年,

夜觀天象,忽然頓悟天機,創出一套名為“鬥轉星移”的拳法,可以將對方的招數盡數轉還回去,假稱學通天下武功,能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此交戰,未逢敵手,從此聲名大噪,迅速崛起為江湖一大勢力。

慕容龍城身後的兩人,一個矮矮胖胖,一個高高瘦瘦,一人抱著一把劍,也是精神抖擻。這兩個人,正是慕容龍城的左膀右臂,換做包三、封四。

摒退閒人之後,慕容龍城輕聲向包三問道:“包三哥,

打聽清楚了嗎?”

包三回稟道:“趙匡胤的兵馬已經出發,明天行軍至此,投宿陳橋驛。”

慕容龍城點頭稱是:“明日,定要收服這一路兵馬。”

封四道:“聽說這趙匡胤也曾是江湖人物,一條棍棒打天下,始有今日之成就,恐怕不易對付。”

慕容龍城呵呵一笑:“誰和他比棍棒?我只和他較量拳腳。”

封四道:“傳言趙匡胤手持一根純鐵長棍,握持處居然留下掌印,可見其掌力驚人。”

包三笑道:“掌力驚人,

還不是他自己消受?!”

封四一聽,也消除了顧慮,笑出聲來。

隨後,三人一起笑了起來。

笑聲漸消,慕容龍城伸手輕撫懷中的玉函,沉吟道:“明日戰勝,方不負玉函中物。”

(二)

正月初三,下午。趙匡胤行至陳橋驛,他的坐騎沖雲駒忽然顯得焦躁起來。趙匡胤輕收韁繩,將馬穩住,同時環顧四周,然後低沉著聲音道:“這位朋友,何不現身相見?”此言一出,其弟趙匡義急忙招呼兵士,護住了趙匡胤。

這時,忽然傳出一個爽朗的笑聲:“想不到堂堂歸德軍節度使,也懼我區區一人。”

趙匡胤低頭道:“匡義,你們退下,我要會一會這位朋友。”

此時,軍師趙普上前一步,拱手道:“節帥,不可以身犯險。”

趙匡胤微微一笑,說了聲“不妨”,然後翻身下馬,提著鐵棍,隻身走進大門。

此時,慕容龍城也走出房門,一眼就望見了院子裡的趙匡胤,他一拱手,言道:“小民慕容龍城,拜見趙大將軍。”

趙匡胤循聲望去,

也一眼瞧見慕容龍城,他也拱手道:“久仰久仰!趙某遠離江湖多年,想不到還有人記得在下。”

“不敢不敢!”說話間慕容龍城縱身一躍,飛至趙匡胤身前,拱手道:“小民斗膽,願與將軍一較拳腳。”

趙匡胤道:“早就聽說慕容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功夫,趙某正想領教一二。”說時,將手中鐵棍往地上一卓,居然插入泥土數寸,穩穩地立在那裡。

慕容龍城也脫下長袍,包好麈尾,一起往後一扔,包三雙手拖出,將衣物穩穩地接住。

眼看就要開打,封四忍不住在包三耳邊細語:“公子說趙匡胤身上有江湖氣,必然不會拒絕比武,果然。”

另一邊,趙普正向趙匡義抱怨:“我雖然不是江湖人士,也風聞慕容龍城這些年挑戰天下高手,從無敗績。你哥重兵在手,為何要和他單打獨鬥?還要放棄趁手的兵器,和他較量拳腳?”

趙匡義呵呵一笑:“世人只知大哥一條棍棒打天下,卻不知道他還有三十二式長拳,立勢高強——今天你有眼福了。”

(三)

話說,趙匡胤和慕容龍城一交手,兩人都吃了一嚇。

趙匡胤驚的是,這慕容龍城反擊的,居然都是自己發出的招數,心想這套長拳雪藏多年,慕容龍城如何學去?

慕容龍城驚的是,一向只聽說趙匡胤棍棒了得,今日一試,才知道他拳腳同樣了得。

長拳雖然只有三十二式,但運用之妙,在乎一心,經趙匡胤施展開來,居然變化無窮,正所謂:“囚身似貓,抖身如虎,行似游龍,動如閃電。”讓慕容龍城眼花繚亂,疲于應付。

而慕容龍城的鬥轉星移,是講趙匡胤的長拳反轉回去,照成慕容龍城精通長拳的假像。既能制衡對手,又能迷惑對手,一時間讓趙匡胤疑竇叢生,不能全心應戰。

一局下來,未分勝負。

趙匡胤拱手問道:“慕容兄此來,恐怕不光是為了比武吧。”

慕容龍城回道:“將軍果然是明白人,今天的較量,小民要賭將軍的兵馬。”

趙匡胤哈哈大笑,回道:“難道慕容兄也知道我賭運不好嗎?”趙匡胤此言,說的是他數年前,路過華山時,與睡仙陳摶下棋,輸掉華山一事。當年漂泊江湖,也不以為然,覺得反正華山也不是他的,輸了也就輸了,今日大權在握,憶及此事,不由得心生感慨。

慕容龍城道:“難道將軍不敢賭?”

趙匡胤道:“沒什麼敢不敢的,只是慕容兄是江湖人士,要兵馬何用?……等等,閣下複姓慕容,莫非是亡燕的皇族?”

(四)

這慕容龍城的確是昔日燕國的皇族,這慕容氏是鮮卑大族,五胡亂華之時,曾先後建立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等政權,這慕容龍城一心複國,所以潛心習武,廣交天下豪傑,伺機起事。

慕容龍城看到後周勢力最大,而趙匡胤已經盡握後周兵權,仗著自己功夫了得,所以定下此計,準備通過這次比武,將趙匡胤的兵馬收歸己用,以成大事。

趙普聽說慕容龍城意在兵馬,當即警覺,下令兵馬悄悄將院落圍住。

趙匡義說:“何必多此一舉?大哥是不會輸的,如果真輸了,他也不會賴。”

趙普嘿嘿一笑:“萬一真輸了,我與眾將就擁立您為主帥,到時候他也就無兵馬可輸了。”

趙匡義此時正看著院中,仿佛沒有聽見。

趙匡胤朗聲道:“我答應你,但你拿什麼來對賭呢?”

慕容龍城回道:“此戰若敗,小民從此歸隱江湖,不再問鼎天下。”

趙匡胤道:“不夠!”

慕容龍城手一抬,封四會意,將玉函捧了出來。慕容龍城道:“此戰若敗,此玉函中物,就歸將軍所有。”

趙匡胤點點頭,然後擺開架勢,準備應戰。

(五)

第二局開打,依然是難分勝負。

慕容龍城的鬥轉星移,將趙匡胤的招數盡數反彈回去,所以趙匡胤就像是和另一個自己對打一般,絕難取勝。同時,鬥轉星移並不會提升反彈招數的威力,所以慕容龍城也無法將趙匡胤打敗。慕容龍城數年來挑戰天下高手從無敗績,其中有幾次是打成平手,也是這個道理。真要戰勝對方,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鬥轉星移反彈對手的招數,讓對手以為自己的絕學被人學走,因為驚慌留下破綻;

其二,鬥轉星移反彈對手的招數,讓對手與另一個自己交手,耗散對手精力,趁虛而入;

其三、鬥轉星移法反彈對手招數,再配合其他武功對敵,猶如以二敵一,佔據優勢。

但趙匡胤並非尋常高手,他豈能輕易就範?兩局下來,慕容龍城非但沒有占得上風,還被趙匡胤窺破天機,看明白慕容龍城並不會長拳,而只是將招數反彈而已。

第三局交戰,天平開始傾斜。

因為知道是反彈,所以趙匡胤一招打出,也知道如何應對。如此一來一去,仿佛日常的對練一般。

趙匡胤不慌不忙,慕容龍城卻變得急躁了。他急於尋找趙匡胤的破綻,卻不知道自己已經破綻百出。此時,趙匡胤忽然賣了一個破綻,慕容龍城自以為得計,當時攻將上去。

趙匡胤看准機會,將慕容龍城的拳風引向別處,讓後封住了他背後的靈台穴。

一站下來,勝負已分。

(六)

趙匡胤解開了慕容龍城的穴道,拱手道:“承讓!”

慕容龍城半晌無言,包三、封四急忙趕過來,口稱“公子”。慕容龍城這才清醒,他對封四說:“封四哥,請把玉函拿來。”

封四雖不情願,還是把玉函拿了過來。

慕容龍城沒有拿封四手中的玉函,卻去搶封四腰間的佩劍。他迅速抽出寶劍,準備自盡。包三、封四阻攔不及。

說時遲,那時快,趙匡胤飛起一腳,踢出剛才卓在地上的鐵棍,正好打飛了慕容龍城的佩劍。

包三、封四拋下手中衣物,扶起慕容龍城要走。

卻聽趙普下令:“節帥,此人有野心,不可輕放。”

趙匡胤卻不以為然,揮揮手道:“讓他們去吧。”

包三、封四唱喏罷,扶著慕容龍城快速離去了。

看著慕容龍城一行三人離去,趙匡義問道:“大哥,你剛才擊敗那廝的招式,似乎不是長拳啊。”

趙匡胤道:“是,也不是。慕容龍城的武功,真假難辨;要打敗他,就要虛實難測的拳法。軍陣中有背孤擊虛之法,我不過是將此法運用到拳術中罷了。”

趙匡義道:“既然創出新拳法,不如給他取個名字吧。”

趙匡胤道:“誘敵深入,然後出擊——就叫囮拳吧。看看玉函中是什麼東西?”

趙匡義領命,和趙普一起打開玉函,當時驚得不敢說話了,趙匡胤見他們如此這般,走近一看,也是一驚——原來玉函裡黃燦燦地,竟是一襲龍袍。

(完)

包三雙手拖出,將衣物穩穩地接住。

眼看就要開打,封四忍不住在包三耳邊細語:“公子說趙匡胤身上有江湖氣,必然不會拒絕比武,果然。”

另一邊,趙普正向趙匡義抱怨:“我雖然不是江湖人士,也風聞慕容龍城這些年挑戰天下高手,從無敗績。你哥重兵在手,為何要和他單打獨鬥?還要放棄趁手的兵器,和他較量拳腳?”

趙匡義呵呵一笑:“世人只知大哥一條棍棒打天下,卻不知道他還有三十二式長拳,立勢高強——今天你有眼福了。”

(三)

話說,趙匡胤和慕容龍城一交手,兩人都吃了一嚇。

趙匡胤驚的是,這慕容龍城反擊的,居然都是自己發出的招數,心想這套長拳雪藏多年,慕容龍城如何學去?

慕容龍城驚的是,一向只聽說趙匡胤棍棒了得,今日一試,才知道他拳腳同樣了得。

長拳雖然只有三十二式,但運用之妙,在乎一心,經趙匡胤施展開來,居然變化無窮,正所謂:“囚身似貓,抖身如虎,行似游龍,動如閃電。”讓慕容龍城眼花繚亂,疲于應付。

而慕容龍城的鬥轉星移,是講趙匡胤的長拳反轉回去,照成慕容龍城精通長拳的假像。既能制衡對手,又能迷惑對手,一時間讓趙匡胤疑竇叢生,不能全心應戰。

一局下來,未分勝負。

趙匡胤拱手問道:“慕容兄此來,恐怕不光是為了比武吧。”

慕容龍城回道:“將軍果然是明白人,今天的較量,小民要賭將軍的兵馬。”

趙匡胤哈哈大笑,回道:“難道慕容兄也知道我賭運不好嗎?”趙匡胤此言,說的是他數年前,路過華山時,與睡仙陳摶下棋,輸掉華山一事。當年漂泊江湖,也不以為然,覺得反正華山也不是他的,輸了也就輸了,今日大權在握,憶及此事,不由得心生感慨。

慕容龍城道:“難道將軍不敢賭?”

趙匡胤道:“沒什麼敢不敢的,只是慕容兄是江湖人士,要兵馬何用?……等等,閣下複姓慕容,莫非是亡燕的皇族?”

(四)

這慕容龍城的確是昔日燕國的皇族,這慕容氏是鮮卑大族,五胡亂華之時,曾先後建立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等政權,這慕容龍城一心複國,所以潛心習武,廣交天下豪傑,伺機起事。

慕容龍城看到後周勢力最大,而趙匡胤已經盡握後周兵權,仗著自己功夫了得,所以定下此計,準備通過這次比武,將趙匡胤的兵馬收歸己用,以成大事。

趙普聽說慕容龍城意在兵馬,當即警覺,下令兵馬悄悄將院落圍住。

趙匡義說:“何必多此一舉?大哥是不會輸的,如果真輸了,他也不會賴。”

趙普嘿嘿一笑:“萬一真輸了,我與眾將就擁立您為主帥,到時候他也就無兵馬可輸了。”

趙匡義此時正看著院中,仿佛沒有聽見。

趙匡胤朗聲道:“我答應你,但你拿什麼來對賭呢?”

慕容龍城回道:“此戰若敗,小民從此歸隱江湖,不再問鼎天下。”

趙匡胤道:“不夠!”

慕容龍城手一抬,封四會意,將玉函捧了出來。慕容龍城道:“此戰若敗,此玉函中物,就歸將軍所有。”

趙匡胤點點頭,然後擺開架勢,準備應戰。

(五)

第二局開打,依然是難分勝負。

慕容龍城的鬥轉星移,將趙匡胤的招數盡數反彈回去,所以趙匡胤就像是和另一個自己對打一般,絕難取勝。同時,鬥轉星移並不會提升反彈招數的威力,所以慕容龍城也無法將趙匡胤打敗。慕容龍城數年來挑戰天下高手從無敗績,其中有幾次是打成平手,也是這個道理。真要戰勝對方,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鬥轉星移反彈對手的招數,讓對手以為自己的絕學被人學走,因為驚慌留下破綻;

其二,鬥轉星移反彈對手的招數,讓對手與另一個自己交手,耗散對手精力,趁虛而入;

其三、鬥轉星移法反彈對手招數,再配合其他武功對敵,猶如以二敵一,佔據優勢。

但趙匡胤並非尋常高手,他豈能輕易就範?兩局下來,慕容龍城非但沒有占得上風,還被趙匡胤窺破天機,看明白慕容龍城並不會長拳,而只是將招數反彈而已。

第三局交戰,天平開始傾斜。

因為知道是反彈,所以趙匡胤一招打出,也知道如何應對。如此一來一去,仿佛日常的對練一般。

趙匡胤不慌不忙,慕容龍城卻變得急躁了。他急於尋找趙匡胤的破綻,卻不知道自己已經破綻百出。此時,趙匡胤忽然賣了一個破綻,慕容龍城自以為得計,當時攻將上去。

趙匡胤看准機會,將慕容龍城的拳風引向別處,讓後封住了他背後的靈台穴。

一站下來,勝負已分。

(六)

趙匡胤解開了慕容龍城的穴道,拱手道:“承讓!”

慕容龍城半晌無言,包三、封四急忙趕過來,口稱“公子”。慕容龍城這才清醒,他對封四說:“封四哥,請把玉函拿來。”

封四雖不情願,還是把玉函拿了過來。

慕容龍城沒有拿封四手中的玉函,卻去搶封四腰間的佩劍。他迅速抽出寶劍,準備自盡。包三、封四阻攔不及。

說時遲,那時快,趙匡胤飛起一腳,踢出剛才卓在地上的鐵棍,正好打飛了慕容龍城的佩劍。

包三、封四拋下手中衣物,扶起慕容龍城要走。

卻聽趙普下令:“節帥,此人有野心,不可輕放。”

趙匡胤卻不以為然,揮揮手道:“讓他們去吧。”

包三、封四唱喏罷,扶著慕容龍城快速離去了。

看著慕容龍城一行三人離去,趙匡義問道:“大哥,你剛才擊敗那廝的招式,似乎不是長拳啊。”

趙匡胤道:“是,也不是。慕容龍城的武功,真假難辨;要打敗他,就要虛實難測的拳法。軍陣中有背孤擊虛之法,我不過是將此法運用到拳術中罷了。”

趙匡義道:“既然創出新拳法,不如給他取個名字吧。”

趙匡胤道:“誘敵深入,然後出擊——就叫囮拳吧。看看玉函中是什麼東西?”

趙匡義領命,和趙普一起打開玉函,當時驚得不敢說話了,趙匡胤見他們如此這般,走近一看,也是一驚——原來玉函裡黃燦燦地,竟是一襲龍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