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漯河受降亭重生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作為受降點之一的河南省漯河,是當時唯一一個建亭立碑紀念抗戰勝利的地方。

1945年9月20日,當時的國民黨第五戰區總司令劉峙,在漯河山陝會館接受了日軍中將司令官鷹森孝第12軍的投降。

親歷日軍狼狽投降後,漯河民眾情緒高漲,在漯河商會的主持下,自發捐建受降亭。

漯河建造受降亭一事,在當時國民黨元老中極為轟動,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親自題寫了受降亭正面主碑“受降亭”3個大字,中央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司法院院長居正及劉峙分別題寫了“受降亭記”“抗戰祝勝詞”“建亭記”等石碑。1945年12月上旬,受降亭採用“1亭4碑”的模式,

在漯河火車站南側花園建成。

但遺憾的是,受降亭於1947年毀於戰火,亭內4塊石碑流落民間,直到幾十年後,它們才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1982年7月,原漯河市文化館副館長陳國興偶然發現,在距離受降亭原位置100多米遠的軍供站院內,鋪在自來水管下當墊腳石的石條,竟然就是受降碑的主碑。他馬上組織人運走保存起來。後來,他又從民間找到大半塊于右任題寫的“受降亭記”碑,但另外兩塊半石碑依然杳無音信。

此後,記載著日本投降歷史的“受降碑”就一直在文化館的院子裡靜靜地躺著。

隨著漯河人民歷史文化意識的不斷覺醒,社會各界要求重建受降亭的呼聲越來越高。2012年,以展現漯河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河上街古鎮”項目動土。“受降這段歷史也是漯河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漯河市政協文史委主任魯鎖印認為,把受降亭重建與河上街古鎮專案結合起來,

既能將愛國主義情懷嵌入其中,也能讓老漯河人了卻一樁心事。

2014年5月1日,新建受降亭落成儀式如期舉行。為尊重歷史原貌,新受降亭、亭內石碑盡可能按照原有記載的描述修建。新受降亭周邊還建有抗戰紀念館、愛國主義主題影院、紀念廣場、受降廣場牌樓等。

“自受降亭和抗戰紀念館實行免費開放制度以來,已經接待各類團體310多個,各界人士180余萬人次。

”工作人員介紹說,在每年的不同時段,紀念廣場還會舉辦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比如紅色系列電影展、紅色節目文藝匯演、抗戰歷史圖片展、抗戰老兵故事會等。

“我宣誓: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牢記中華民族恥辱,發揚勇往直前精神……”每年新兵入伍的前一天,漯河軍分區都會組織他們來到受降亭,接受紅色教育。“在漯河,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參軍報國的熱血青年,都會來到受降亭,

共同見證歷史,告誡自己不忘曾經的屈辱,從這裡再出征。”漯河軍分區領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