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名老中醫談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十法!

風濕性關節炎從西醫來講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

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今天,國家級名老中醫、我院坐診教授馮興華就來為大家介紹他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十大方法。

1

臨床上,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下列症狀為主要特徵:

1、疼痛

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首要的症狀,

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以大關節受累更為常見。典型的表現為對稱性、遊走性疼痛,並伴有紅、腫、熱的炎症表現。關節症狀受氣候影響較大,常在天氣轉冷或下雨前出現關節痛。

2、肌肉疼痛

起病時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適、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煩躁等症狀。

3、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多為輕中度發熱,脈搏加快,多汗,

與體溫不成正比。

4、皮膚黏膜症狀

有皮下結節、環形紅斑等,兒童多見,成人少見。

5、舞蹈症

僅見于兒童,女孩多見,患兒先有情緒不寧、煩躁、易怒等精神症狀,繼而出現無目的的快速動作,肢體可出現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的無節律交替動作。

6、心臟症狀

由於風濕熱活動期以累及關節和心臟為主,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內膜炎等。有心悸、氣促、心前區疼痛等症狀。

2

治痹十法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證。馮教授介紹,關於痹證的辨證,首先要辨清風寒濕痹與熱痹的不同。在治療該病時,必須注重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根據幾十年的臨床經驗,馮教授特意介紹了他總結出的治痹十法。

1、祛風法

祛風法適用於外感風邪,肢體關節疼痛,以上肢肩臂手指關節疼痛為甚,痛無定處,或伴惡寒發熱,舌淡苔白,脈浮或弦者。尤適用於類風濕關節炎上肢腫痛及纖維肌痛綜合征等見周身竄痛者。

常用蠲痹湯以祛風除邪。

2、散寒法

散寒法適用於感受寒邪,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劇,得熱痛減,周身畏寒,舌質淡胖,脈弦緊或沉緊者。常用烏頭湯以散寒、止痹痛。

3、祛濕法

祛濕法適用於感受濕邪,或脾失健運內生濕邪,導致肢體關節腫脹、疼痛,肢體重著者。臨床常用淡滲利濕法、芳香化濕法、清熱利濕法、益氣除濕法、祛瘀除濕法等。

①淡滲利濕法

淡滲利濕法是通過利小便以除濕的方法,是濕病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淡滲利濕法治療下肢膝、踝關節急性腫脹,方選五苓散加減。

②芳香化濕法

芳香化濕法是應用氣味芳香、具有化濕健脾作用的藥物以祛除濕邪的方法。適用於濕濁內阻,脾為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舌苔厚膩、脈濡滑等症。常用芩連平胃湯以芳香化濕泄濁。

③清熱利濕法

外感濕熱之邪,或寒濕痹日久化熱,濕聚熱蒸,蘊於經絡,以關節紅腫熱痛、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等為主要表現者,當以清熱利濕法。常用吳鞠通創立的宣痹湯。

④益氣除濕法

本法採用健脾益氣的方法,使中焦脾運得健而濕氣自除。適於素體脾虛,或感受外濕之邪,濕濁留注關節發為痹痛者。臨床症見關節腫痛,倦怠乏力,舌淡胖,脈沉細。常用參苓白術散加味。

⑤祛瘀除濕法

祛瘀除濕法是採用活血化瘀藥物以祛除水濕的方法。祛瘀除濕法適用於痹證日久,瘀血與濕濁膠著為患,關節腫痛纏綿難愈者。常用四妙勇安湯。

4、清熱法

清熱法適用於關節肌肉灼熱疼痛,全身發熱,咽痛口渴,甚則肌膚斑疹,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數者。風濕病症見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者均可應用。常用白虎湯以清氣分熱毒。

5、理氣法

理氣法適用於周身關節、肌肉竄痛,關節無腫脹,伴肢冷畏寒、心煩、不寐、脅痛,甚則悲觀欲哭,舌暗苔白,脈弦者。臨床常用丹梔逍遙散以疏肝理氣、瀉火除煩。

6、化瘀法

化瘀法適用於風濕病關節刺痛,痛處不移,夜間痛甚,或者肌膚麻木不仁,肌膚甲錯,舌暗苔薄,或有瘀斑,脈澀者。常用身痛逐瘀湯治療。

7、逐痰法

痰為有形陰邪,困遏於關節筋肉,臨床多表現為關節僵硬或硬腫變形,皮下瘰鬁痰核,或有皮膚頑麻不仁,形體肥胖,舌淡、苔厚膩,脈滑。二陳湯為痹病治痰主方。

8、補氣養血法

補氣養血法適用於氣血衰少,正虛邪戀,臨床表現為關節肌肉酸痛無力,活動後加劇,肢體屈伸不利,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者。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9、滋陰法

滋陰法適用於關節疼痛,口眼乾燥,皮膚不仁,或口渴喜飲,舌體瘦小或有裂紋,舌質紅、苔少,脈沉細者。因此,滋陰法亦適用於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等。常用大補陰丸。

10、補陽法

補陽法適用于關節冷痛、腫脹、變形,疼痛晝輕夜重,或腰背部、足跟疼痛,下肢乏力,畏寒喜暖,舌淡或胖嫩、苔白,脈沉無力者。常用右歸丸以溫補腎陽。

供稿:北京東城中醫醫院

或寒濕痹日久化熱,濕聚熱蒸,蘊於經絡,以關節紅腫熱痛、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等為主要表現者,當以清熱利濕法。常用吳鞠通創立的宣痹湯。

④益氣除濕法

本法採用健脾益氣的方法,使中焦脾運得健而濕氣自除。適於素體脾虛,或感受外濕之邪,濕濁留注關節發為痹痛者。臨床症見關節腫痛,倦怠乏力,舌淡胖,脈沉細。常用參苓白術散加味。

⑤祛瘀除濕法

祛瘀除濕法是採用活血化瘀藥物以祛除水濕的方法。祛瘀除濕法適用於痹證日久,瘀血與濕濁膠著為患,關節腫痛纏綿難愈者。常用四妙勇安湯。

4、清熱法

清熱法適用於關節肌肉灼熱疼痛,全身發熱,咽痛口渴,甚則肌膚斑疹,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數者。風濕病症見關節紅腫熱痛、全身發熱者均可應用。常用白虎湯以清氣分熱毒。

5、理氣法

理氣法適用於周身關節、肌肉竄痛,關節無腫脹,伴肢冷畏寒、心煩、不寐、脅痛,甚則悲觀欲哭,舌暗苔白,脈弦者。臨床常用丹梔逍遙散以疏肝理氣、瀉火除煩。

6、化瘀法

化瘀法適用於風濕病關節刺痛,痛處不移,夜間痛甚,或者肌膚麻木不仁,肌膚甲錯,舌暗苔薄,或有瘀斑,脈澀者。常用身痛逐瘀湯治療。

7、逐痰法

痰為有形陰邪,困遏於關節筋肉,臨床多表現為關節僵硬或硬腫變形,皮下瘰鬁痰核,或有皮膚頑麻不仁,形體肥胖,舌淡、苔厚膩,脈滑。二陳湯為痹病治痰主方。

8、補氣養血法

補氣養血法適用於氣血衰少,正虛邪戀,臨床表現為關節肌肉酸痛無力,活動後加劇,肢體屈伸不利,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者。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9、滋陰法

滋陰法適用於關節疼痛,口眼乾燥,皮膚不仁,或口渴喜飲,舌體瘦小或有裂紋,舌質紅、苔少,脈沉細者。因此,滋陰法亦適用於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等。常用大補陰丸。

10、補陽法

補陽法適用于關節冷痛、腫脹、變形,疼痛晝輕夜重,或腰背部、足跟疼痛,下肢乏力,畏寒喜暖,舌淡或胖嫩、苔白,脈沉無力者。常用右歸丸以溫補腎陽。

供稿:北京東城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