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這種野生物,沒有好看外表,卻有較高的珍貴價值,民間很青睞

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許多家裡後院幾乎都有種植竹子,不僅是很好的綠化,從而也是夏季乘涼的好地方。記得年少時,村裡的老人一到天熱就會到竹林下擺龍門陣,同時還在下面吃飯,

只是有時候蚊子太多。其實,種竹子主要的目的還是用來編織一些東西,如常見的竹席,竹墊等等。只不過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這類手藝也隨之被淘汰,但在農村還是比較常見的。

筆者今天介紹一種野生物,也是與竹子有關,但只是附在上面的“竹黃”有的地方還稱作竹花,

竹繭,赤團子,屬於禾本科植物。相信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認為是蟲子之類的。其實不然,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黃蜂將竹子要成小孔,而竹節會流出一些物體。等到乾涸凝結後,就變成塊狀物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竹黃。但不要小瞧它,在民間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由於,這些年受到某些因素,使得數量大大減少,所以也是一種稀罕物。目前分佈在多個省份,如:廣西,雲南,廣東等地較為居多,其它地方也有,不過並不常見。它初期表面平滑,肉質,漸變為木栓質。在如今人們開始對它有了一定的認知後,每當到了清明前後季節,就會去尋找來賣。有些外來人還專門為此而來,可以看出多數人還是比較重視的。

據瞭解,竹黃不僅生長獨特,其本身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如:對祛風除濕,活血舒經,止咳等有一定的功效。平常采回家,將其雜質去除,進行曬乾即可保存。同時還可以用來泡酒,具有化痰止痛的效果。其實,在農村還有許多值得我們青睞的植物,

只是這些年,大多數人都居住在城裡,對自然界的瞭解也削弱了很多。

你的老家有這種竹黃嗎?

更多三農狀態,與你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