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米脂事件”裡的安全迷思

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控制畫面(網路圖)

一場鮮血淋漓的血案,

再度敲響校園安全的警鐘。

4月27日18時10分許,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第三中學校外巷道發生砍人事件。該事件導致19名學生(14女5男)受傷,已造成9人死亡(7女2男),其餘10名傷者仍在全力救治中。隨後,犯罪嫌疑人趙某被警方控制。記者28日晚間從陝西省檢察院獲悉,米脂縣人民檢察院已依法決定對“4·27”惡性襲擊事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憤怒與震驚顯然不足以形容民眾對血案的情緒反應。

手無寸鐵的孩子、利刃在手的歹徒,狹窄的巷道成了大刀揮舞的魔鬼舞臺。警方通報給出了解釋:經初步審訊,犯罪嫌疑人趙某某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學時受同學欺負,遂記恨學生,持匕首殺人。

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遙遠年代的校園欺淩事件和濫殺無辜的狠毒殺人事件,在法理或者情理上,這中間有無必然的因果關聯,沒有任何邏輯,可以罔顧9名學生死亡的事實,

而為窮凶極惡的暴徒開罪。

一個風險社會,小概率的危機確難禁絕。不過,基於保護孩子的價值立場,基於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國際共識,我們在安全管控與風險防範上做出多麼苛責的追問,恐怕都不算過分、亦是天理人情。對於風口浪尖的涉事學校,還是想問一句:校園安全這個系統性工程,果然再無百密一疏了嗎?學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到位了嗎?慘劇發生在校門口外幾步之遙的巷道,

行兇又是學生上下學的高峰期,保安和警務等常態配備的效應被隨時啟動了嗎?

這些年來,震驚全國的校園血案時有發生: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實驗小學門口發生一起兇殺案,造成8人死亡,5人受傷,傷亡人員均為南平實驗小學學生;2013年1月15日,嫌犯王志初爬圍牆闖入湖南新化縣上梅鎮北渡小學,將三年級學生王振宇刺傷,後又刺死一路追凶的校長;2014年9月1日,

湖北十堰鄖西縣東方小學發生的持刀傷人事件,犯罪嫌疑人持水果刀闖入校園,砍傷9名師生,4人死亡、5人送醫搶救,嫌疑人跳樓自殺……回首這些悲劇,並非是要傷口撒鹽,而是在校園安全層面,我們再多的努力與作為、再多的投入和建設,都永不嫌多、永不足夠。

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方面,頂層設計屢次強調,“安全是辦學辦園的底線,要給全社會尤其是家長們一顆‘定心丸’”。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幼稚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從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機制到完善有關學校安全的國家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從探索建立學生安全區域制度到健全學校安全預警和風險評估制度、乃至探索建立學校安全風險防控專業服務機制等,作出安排部署。但另一方面,在基層點多面廣的中小學幼稚園,囿於物質條件和監管認知的差異,安全防護和風險防範的能力亦呈現出不平衡、不均衡的客觀差別。有應付沒實務、有人員沒專員、有計劃沒落實、有常態沒應急……短板不少、漏洞也不鮮見。

“校園應該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這個校園,應該是廣義上的校園;而校園安全,更應該成為捍衛學生平安成長的基礎力量。“米脂事件”仍有很多細節待厘清,無論安全管控上是否存在瑕疵,都應該讓社會對校園安全的反思再多一份深沉的力量,也應該讓校園安全教育早日覺醒。

安全防護和風險防範的能力亦呈現出不平衡、不均衡的客觀差別。有應付沒實務、有人員沒專員、有計劃沒落實、有常態沒應急……短板不少、漏洞也不鮮見。

“校園應該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這個校園,應該是廣義上的校園;而校園安全,更應該成為捍衛學生平安成長的基礎力量。“米脂事件”仍有很多細節待厘清,無論安全管控上是否存在瑕疵,都應該讓社會對校園安全的反思再多一份深沉的力量,也應該讓校園安全教育早日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