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紀曉嵐算不上清官,他曾暗中給貪官送信,還因此被流放到烏魯木齊

說起清官和貪官,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紀曉嵐與和珅這對鬥嘴的歡喜冤家,他們整日跟在乾隆皇帝身邊。想當年,那部《鐵齒銅牙紀曉嵐》伴隨著童年,在電視臺放了幾十遍,

紀曉嵐才高八斗,能言善辯的形象,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記。

以至於在我們長大之後,閱讀到紀曉嵐的相關歷史,還有些不敢置信,真實的歷史,和影視劇,果真是相差甚遠。

紀曉嵐此人,不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不是一個公正廉明的清官,

他既不能與和珅平起平坐,也不能跟乾隆皇帝肝膽相照。

事實上,紀曉嵐長相不好,還有口吃,並且好色,所謂的嫉惡如仇,兩袖清風,那更是稱不上了,他甚至因為向一位貪官通風報信,導致自己被流放。

在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運使盧見曾收到了一封信,

那封信來自紀曉嵐,打開一看,這封信一個字都沒有,空白的一張紙,那裡面只裝著一點鹽和一點茶葉,盧見曾看著這些東西有些驚異,紀曉嵐和自己是親家,既然來了信,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此謹慎,恐怕是有些警告提醒的暗示,他仔細思慮了自己最近的事情,突然驚醒,渾身冷汗,這封信是在說他的貪污之事,意思是“鹽引虧空,立案偵查(茶)”!

紀曉嵐身在京城,風吹草動自然知曉的及時,知道皇帝要調查國庫虧空,鹽引貪污之事,這牽扯到了盧見曾,而盧見曾是自己女兒的公公,是親家,一旦出事,一定會有牽連,他一急,馬上寫了這份無字信,但是沒想到,這件事,被探查到了。

紀曉嵐這事做的不夠好,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信上沒有字,但是在這種緊急敏感的情況寄給盧見曾,就是一種證明,證明他知道盧見曾一定會被牽扯到這件事情,證明盧見曾必然在貪污之人的名單上,一點點的異動,就慌了神,如果嚴重些,皇帝想的多一些,未必不覺得紀曉嵐也是同流合污的官員,畢竟,這樣有點像是官官相護了。

乾隆得知此事,私下召見了他,信上雖然沒有一字一句,但是意思,昭然若揭,算得上是證據確鑿,偏袒盧見曾,是私情,但是耽誤國家,那是公私不分,乾隆心中有氣,卻也賞識紀曉嵐的才華,便將他貶到新疆烏魯木齊。

參考文獻:《嘯亭雜錄》、《清朝野史大觀》

參考文獻:《嘯亭雜錄》、《清朝野史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