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年時間、兩千萬營業額、三線城市,看他如何佈局教培機構

很多人想要在教育培訓行業中創業,都會選擇一線城市,覺得這裡的機會更多。但是我們今天的學霸王易濤卻在新疆烏魯木齊這個三線城市,在高三培訓這個細分領域中做到了第一。

今天就讓他給我們分享一下如何在三線城市做一個教陪機構。

三線城市雖然沒有一二線城市的市場那麼大,但也有其自身特點,而且新東方、學而思等培訓機構已經進入到了很多城市,另外還有一些本地老的大品牌機構。

在這種環境中,

初創者如何才能在教培行業中存活下來呢?

學霸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給大家分享了三招,分別是降維攻擊、升維防禦和三線思維,接下來就我們來一一解讀。

一、降維攻擊

雷軍曾經說過,他在金山公司推廣WPS這個軟體時,就感覺自己推著一塊石頭從山坡往山頂推,一直在追趕第一名,結果追的非常累;但是當他後來做小米的時候,就變換了思路,找到山頂上離懸崖比較近的石頭,

想辦法把這塊石頭從懸崖上推下去,這就是降維攻擊。

很多人都玩過遊戲,當自己是三級的角色,肯定會找三級怪去打;當角色到了10級,會選擇10級怪。但是用降維攻擊的思路,打法完全不一樣,當自己達到了10級,就要找到比自己級別低、而且密集聚集的怪物,展開攻群,全部殲滅。

那如何進行降維攻擊呢?主要包括下面三步:

第一步:找到一個可降維的戰場,也就是說在創業中你的定位。

都說“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但是這個風是不是你要的風,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自己可降維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中,必須要讓自己的實力優於別人十倍以上。

第二步:涉略的面不要太廣,用根據地的方式穩紮穩打。

比如學霸做教培機構,

針對高三就只做高三,針對中考就全力做中考,在這個基礎之上,再想如何去擴張。

第三步:在每次戰役中,一定要運用飽和攻擊。

那什麼是飽和攻擊?就是要為戰爭做充足的準備,其實就是傅盛經常講的四個字“未戰先勝”。

很多人喜歡聽以少勝多、屌絲逆襲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之所以能夠千古流傳,就是因為發生的幾率太小了。在創業中,對創始人來說,我們不能選擇那些低概率的事情,

只有飽和攻擊才能保證自己大概率的勝出。

學霸是如何在自己的行業中運用降維攻擊的呢?

在創業第一年,學霸就和合夥人在烏魯木齊用一年時間,做到了兩千萬的營業額。這在教育培訓行業,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些本地機構可能做了5~10年,都不一定會有這個體量。之所以有現在的成績,就是把降維攻擊用到了極致。

如果把教育這兩個字拆開來看的話,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教”的成分肯定是越來越重,而“育”的成分則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小學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育,等到高三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教。所以,每個不同階段,最後的戰略打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在進入教育行業之前,學霸是選擇初中還是高中?

因為當時的競爭對手,有新東方和其他一些本土機構,而且他們的營業額已經過億,如果對標他們的長處,是沒辦法獲勝的,只能找到他們弱的戰場去打。那他們在什麼地方比較弱呢?

第一:高三

全國性的品牌機構來到一個三線城市,他肯定不會把最好的老師派過來,這些老師大部分積聚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所以在高三這個關鍵時刻,就是大品牌的弱勢。

第二:需要去培養老師

來到三線城市後,他們需要去培養老師,然後一點一點地把老師帶起來。

在老師差和時間差上,就給學霸他們留下了降維攻擊的機會,是怎麼做的呢?

他直接從北京請來了全中國最優秀的一批老師,他們在新東方、學而思這種全國性的品牌機構上過大課,整節堂氛圍非常好,專業度也非常棒。這一步棋在第一年就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升維防禦

當你通過一次次戰役打下根據地,不斷往上爬升的時候,你的位置也會非常尷尬,因為這時面臨的不僅僅是前面的大品牌,要去搶奪他們的市場份額,還要防禦後來者的攻擊。所以這就涉及到如何防禦的問題。

學霸告訴我們,防禦的最佳策略就是升維防禦,也就是把自己的維度升高。

大多數人防禦的時候,都是在自己認為強勢的地方再加強,到最後是怎麼死的都不清楚。比如諾基亞,他一直覺得自己的手機耐摔,當他一直在這方面加強的時候,在移動互聯網、在智慧手機方面已經失去了機會。

那如何才能升維防禦呢?要在保證自己已有優勢的維度下,去升級另一個維度。

比如前段時間出現一個現象,學而思的股票居然超過了新東方,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確實,學而思的利潤只有新東方一半多,營業額也沒有新東方大,為什麼它的市值會超過新東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而思增加了其他維度的優勢。如果在培訓班方面,學而思肯定沒有新東方強,但學而思在線上教育、AR等方面遠超新東方,所以從整體來看,學而思有更好的未來。

還有小米,最近朋友圈經常有人轉發小米要上市的消息。如果雷軍當時只是做手機,估計現在的市值也不會這麼大,因為前面的蘋果根本無法跨越。但是雷軍做了小米之家,在生態鏈這個維度上,比別人做得更好,最後形成了一個叢林效應。

怎麼樣在教育培訓行業去升維防禦?

去年的時候,學霸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拜訪了一些教育機構,雖然每家都有不同策略,不同方法,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在股權方面會和別人有很大的分享,這給學霸一個非常大的啟示。

在三線城市,一些大的培訓機構,他們已經做的很成熟了,相對來說,是沒有分享股權的驅動力的;但對於初創機構,對於那些營業額是500萬或者1000萬的機構來說,他們剛剛打好根據地,這時就可以通過股權激勵來讓自己的短板更長。

就像每次朝代的更替,其實都是無產階級把有產階級幹掉的結果,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一句話說的好,“打土豪分田地”,我們每個創業者都要去打土豪,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分田地,這種分田地的能力,就是創業者必備的畫餅和分餅的能力。

當然我們也要明白,不僅僅是在股權,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可以升維。

三、三線思維

教培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產值、所有的營收、所有的利潤都來自於我們要不斷地去建分校,不斷的去開闢新的城市,開闢新的戰場。這也就意味著一開始用的降維攻擊和升維防禦可能會被越來越稀釋化,最後進入到同質化競爭。

如何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呢?學霸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三線思維。

什麼是三線思維?就是我們要不斷思考,自己所從事的這個行業有沒有可對標的地方?有沒有可學習的地方?

李善友教授曾經在一次課程中,分享了日本企業家孫正義的理論模型叫“時光機理論”。學霸就是用這個模式讓自己的企業從0到1的。

比如在最近兩三年,學霸幹的事情只有一個,就是去北京上海深圳,去好的培訓機構學習,之後就把這些先進方法、經驗、理念帶回烏魯木齊。這種方法在企業起步階段非常管用。

但是從1到N的過程,和同行學習就不再起作用了,因為再和新東方學習也無法超過新東方,再和學而思學習也無法超過學而思。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去和同行競爭? 就是要學習先進行業的先進理念。

比如和小米學習生態,學習它的叢林法則;比如和海底撈學習精細化服務,看是否可以引到教培行業裡;和海爾學習合夥方法,指導我們在教育行業裡找到核心的合夥人模式。

怎麼樣才能做到三線思維呢?有下麵三點。

首先,要學會試錯。

找到正確方法的最快方法就是試錯,所以作為小的區域性機構,有更多可以調頭、可以試錯的機會。

其次,要有激勵措施

大的品牌和機構,在激勵方面是沒辦法做的那麼好,因為他們有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有各種利益集團的回報、有各種各樣的考核指標,但是對於小的區域性機構來說,可以在激勵方面有更大發揮空間。

最後,學習型團隊

創始人一定要帶著團隊,打造出一個學習型組織。如果想要把事業做得更大,就要在整個企業裡養成這種學習的氛圍。

改革開放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那個時候只要你夠勇敢,就可以闖出一片天;再往後的創業者,只要努力勤奮,敢拼敢闖,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今天這個社會,創始人的認知完全決定了整個企業的高度。所以,想要在三線城市打造一個好的教培機構,就要不斷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認知水準。

都不一定會有這個體量。之所以有現在的成績,就是把降維攻擊用到了極致。

如果把教育這兩個字拆開來看的話,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教”的成分肯定是越來越重,而“育”的成分則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小學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育,等到高三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教。所以,每個不同階段,最後的戰略打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在進入教育行業之前,學霸是選擇初中還是高中?

因為當時的競爭對手,有新東方和其他一些本土機構,而且他們的營業額已經過億,如果對標他們的長處,是沒辦法獲勝的,只能找到他們弱的戰場去打。那他們在什麼地方比較弱呢?

第一:高三

全國性的品牌機構來到一個三線城市,他肯定不會把最好的老師派過來,這些老師大部分積聚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所以在高三這個關鍵時刻,就是大品牌的弱勢。

第二:需要去培養老師

來到三線城市後,他們需要去培養老師,然後一點一點地把老師帶起來。

在老師差和時間差上,就給學霸他們留下了降維攻擊的機會,是怎麼做的呢?

他直接從北京請來了全中國最優秀的一批老師,他們在新東方、學而思這種全國性的品牌機構上過大課,整節堂氛圍非常好,專業度也非常棒。這一步棋在第一年就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升維防禦

當你通過一次次戰役打下根據地,不斷往上爬升的時候,你的位置也會非常尷尬,因為這時面臨的不僅僅是前面的大品牌,要去搶奪他們的市場份額,還要防禦後來者的攻擊。所以這就涉及到如何防禦的問題。

學霸告訴我們,防禦的最佳策略就是升維防禦,也就是把自己的維度升高。

大多數人防禦的時候,都是在自己認為強勢的地方再加強,到最後是怎麼死的都不清楚。比如諾基亞,他一直覺得自己的手機耐摔,當他一直在這方面加強的時候,在移動互聯網、在智慧手機方面已經失去了機會。

那如何才能升維防禦呢?要在保證自己已有優勢的維度下,去升級另一個維度。

比如前段時間出現一個現象,學而思的股票居然超過了新東方,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確實,學而思的利潤只有新東方一半多,營業額也沒有新東方大,為什麼它的市值會超過新東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而思增加了其他維度的優勢。如果在培訓班方面,學而思肯定沒有新東方強,但學而思在線上教育、AR等方面遠超新東方,所以從整體來看,學而思有更好的未來。

還有小米,最近朋友圈經常有人轉發小米要上市的消息。如果雷軍當時只是做手機,估計現在的市值也不會這麼大,因為前面的蘋果根本無法跨越。但是雷軍做了小米之家,在生態鏈這個維度上,比別人做得更好,最後形成了一個叢林效應。

怎麼樣在教育培訓行業去升維防禦?

去年的時候,學霸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拜訪了一些教育機構,雖然每家都有不同策略,不同方法,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在股權方面會和別人有很大的分享,這給學霸一個非常大的啟示。

在三線城市,一些大的培訓機構,他們已經做的很成熟了,相對來說,是沒有分享股權的驅動力的;但對於初創機構,對於那些營業額是500萬或者1000萬的機構來說,他們剛剛打好根據地,這時就可以通過股權激勵來讓自己的短板更長。

就像每次朝代的更替,其實都是無產階級把有產階級幹掉的結果,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一句話說的好,“打土豪分田地”,我們每個創業者都要去打土豪,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分田地,這種分田地的能力,就是創業者必備的畫餅和分餅的能力。

當然我們也要明白,不僅僅是在股權,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可以升維。

三、三線思維

教培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產值、所有的營收、所有的利潤都來自於我們要不斷地去建分校,不斷的去開闢新的城市,開闢新的戰場。這也就意味著一開始用的降維攻擊和升維防禦可能會被越來越稀釋化,最後進入到同質化競爭。

如何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呢?學霸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三線思維。

什麼是三線思維?就是我們要不斷思考,自己所從事的這個行業有沒有可對標的地方?有沒有可學習的地方?

李善友教授曾經在一次課程中,分享了日本企業家孫正義的理論模型叫“時光機理論”。學霸就是用這個模式讓自己的企業從0到1的。

比如在最近兩三年,學霸幹的事情只有一個,就是去北京上海深圳,去好的培訓機構學習,之後就把這些先進方法、經驗、理念帶回烏魯木齊。這種方法在企業起步階段非常管用。

但是從1到N的過程,和同行學習就不再起作用了,因為再和新東方學習也無法超過新東方,再和學而思學習也無法超過學而思。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去和同行競爭? 就是要學習先進行業的先進理念。

比如和小米學習生態,學習它的叢林法則;比如和海底撈學習精細化服務,看是否可以引到教培行業裡;和海爾學習合夥方法,指導我們在教育行業裡找到核心的合夥人模式。

怎麼樣才能做到三線思維呢?有下麵三點。

首先,要學會試錯。

找到正確方法的最快方法就是試錯,所以作為小的區域性機構,有更多可以調頭、可以試錯的機會。

其次,要有激勵措施

大的品牌和機構,在激勵方面是沒辦法做的那麼好,因為他們有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有各種利益集團的回報、有各種各樣的考核指標,但是對於小的區域性機構來說,可以在激勵方面有更大發揮空間。

最後,學習型團隊

創始人一定要帶著團隊,打造出一個學習型組織。如果想要把事業做得更大,就要在整個企業裡養成這種學習的氛圍。

改革開放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那個時候只要你夠勇敢,就可以闖出一片天;再往後的創業者,只要努力勤奮,敢拼敢闖,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今天這個社會,創始人的認知完全決定了整個企業的高度。所以,想要在三線城市打造一個好的教培機構,就要不斷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認知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