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支付再變,銀聯卡小額免密上限提升至千元

4月24日消息,在支付新規要求下,銀聯卡小額免密限額調升至千元,

結算手續費也再度降低,小額支付市場如火如荼的競爭還將持續。

據新浪科技4月24日報導,多家銀行表示,5月1日起,銀聯晶片借記卡的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單日累計限額也將有所提升。

從4月1日開始實施的《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規定,使用靜態條碼支付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00元。

據瞭解,

目前小額支付場景中,靜態二維碼一般以支付寶、微信居多。銀行二維碼自工商銀行推出首個二維碼產品開始,產品多維動態二維碼,需要商家使用掃碼槍掃描用戶端的動態二維碼進行交易,受限較小。

在完成限額提升的雙免商戶中,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銀聯晶片卡或移動支付設備,進行1000元或以下的非接觸式交易時,都可實現“一揮即付”的支付體驗,無需輸入密碼,

更無需簽名。

經過多年深耕,國內支付和銀行卡清算機構逐漸發展壯大,支付機構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銀行卡清算機構以銀聯為代表,正在加速國際化業務。

移動支付市場的開放趨勢勢不可擋,也正在穩步推進。

截至2017年底,移動支付使用人數已達5.27億人,年增長率為12.3%,使用比例達70%。但由於多方面的影響,多家銀行支付結算相關業務的收入正在下降。

在協力廠商支付移動市場中,

2017年第四季度交易規模達377274.5億元,環比增長27.91%。前三名為支付寶、微信支付和平安壹錢包,市場占比分別為54.26%、38.15%和1.35%。

支付市場過於激烈,協力廠商支付前幾年貼錢做,近幾年逐漸盈利。銀行入行太晚,只能打價格戰,手續費也越來越低。

支付是銀行最基礎的業務,如果支付業務被協力廠商機構佔據,對於中小銀行將是沉重的打擊。支付業務是直通客戶的紐帶,丟失這一部分業務,

會切斷與客戶的直接聯繫,久而久之可能會被客戶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