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聽來自蘇浙皖環太湖的聲音:“我們的根在豫南!”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巨集冰

“老鄉們,歡迎你們回家!”

4月25日,信陽市政協主席馮鳴開場白的一句溫情問候,頓時讓40余位來自蘇浙皖環太湖3省6市7縣的移民遷移線路愈發清晰。

宋華(左一)介紹首次發掘蘇浙皖環太湖信陽移民文化情況

“這次回到家鄉,總算圓了幾代人的願望。”安徽省宣城市政協副主席彭少鳴操著一口地道的光山話興奮地說:“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經常告訴我,以後你長大了,

經濟條件好了,一定要回光山老家去看看,別忘了自己的根在那裡。”

“今年清明節,我第一次帶著父母回到光山縣斛山鄉劉灣村何營組掃墓祭祖,看到老家生態環境保護得這麼好,經濟發展也蒸蒸日上,由衷地為家鄉感到高興和自豪。”浙江省長興縣委常委、統戰部長何文全話語中充滿著激動,“我盼望著兩地間越來越多的文化交流活動,更希望兩地能攜起手來,加強產業合作和經貿往來,

互幫互助,砥礪前行。因為我們是血脈相連的兄弟!”

而據安徽省廣德縣政協副主席張家海介紹,在他們縣50余萬人口中,超過60%是信陽移民後裔,祖籍地主要集中在光山、羅山,也有少部分來自商城、固始等地。隨著近幾年兩地移民文化交流活動增多,經貿往來也逐步升溫。今年廣德縣對口到光山招工200餘人,不少信陽移民後裔成功人士不僅因家鄉尋根問祖,更開始了回報桑梓投資辦實業的活動。

“很高興因為我的採訪報導,讓蘇浙皖環太湖地區信陽移民文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高。”如今已是北京《家居觀察報》總編輯的宋華感慨說道:“我們相信,隨著政府間常態化交流機制的建立,信陽和環太湖信陽移民地區縣市的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會像現在的天氣一樣,越來越熱的。”

會場內座談發言熱浪陣陣,激情似火,剛剛建立不久的“蘇浙皖環太湖信陽鄉親交流微信群”內也鄉音親切、親情流淌:

“我老家是羅山縣定遠鄉朱莊村鄒李窪的。”

“我舅舅家祖上是光山縣潑陂河的,姓徐。”

“我祖上是從羅山縣南約鄉月亮灣遷去的,現在是彭新鎮公山村月亮灣,李姓派字上下是‘時元自文尚、開國應信家、傳忠同有道、永久治中華’……”